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品牌 高等教育出版社
书名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出版时间 2004-7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 11.60元
目录导航

内容介绍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以“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主旨,讲述了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如何找准位置、进入角色,把握好人生旅途上“大学生活”这一重要历史阶段。主要内容包括:人生旅途的新历程,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读书方法切磋,进入“准社会”,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演讲与人生,女生话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等。《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以讲座的形式展开,引用了有关教育方面的案例和文章,将说理与思考融为一体,展开论述,阐明观点。《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可作为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读本,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编辑推荐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后记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和《走向社会》两部姐妹著作,是我俩25年来为青年大学生所做将近50个专题的人文修养报告经过有机的调整,糅合、浓缩而成的。虽然,这些专题报告多则做过40余场,少的也做过十几遍,但是将演讲用的大量卡片、提纲以及相应的录音、录像资料,整理成能够出书的文字,实质上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次艰辛的再创作。

在成文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对原始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更正;对有些针对具体对象的内容作了慎重的删节,对遗漏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补充,并把我们对某些问题新的认识和所掌握的新的资料,进行了充实。从总体上看,在继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的同时,力求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前卫”。

所以,我们以为:从演讲、报告到书本,不仅仅是把语言记录成文字,而是在量的积累、结构的优化和认识的提高方面,多少有一些质的飞跃。写书的过程也是一个读书的过程,就好像备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目录

绪论 开有益卷做高尚人——读书与做人之道

一、也谈“走出‘半人时代’”

二、读书的目的

第一讲 人生旅途的新历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

引子:找准位置、进入角色

一、探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善美的追求

二、对教育的思考——教育的失误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把握自我教育,谨防误导“教育”

四、关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五、抵制不良倾向的侵袭和引诱

第二讲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读书:从目的到动力

一、关于“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大辩论的简要回顾

二、我们的初步分析和基本态度

三、由读书的目的到读书的动力

第三讲 读书方法切磋——原则、招数与误区

一、读书方法——无定规、有原则

二、读书的“招数”——“以无招对有招”

三、书山歧路

第四讲 进入“准社会”——处理好新关系、参与正当的竞争

一、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二、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三、理顺、处理好十个关系

四、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

五、对美的高尚追求——心灵美才是有价值的永恒的美

六、拒绝舞弊、抄袭和剽窃

第五讲 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全面发展与对完美人生境界的无限追求

一、大学生提高文学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二、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

三、自然科学家的思维习惯对文学艺术的回赠

四、全面发展的审美价值

五、诗教

六、乐教

第六讲 演讲 与人生——“好表现”辨析

引子:人生大舞台,舞台小社会

一、演讲 名家的演讲 名篇和他们的人生(选萃与点评)

二、什么不是演讲 ?

三、演讲 的技巧

四、演讲 习作的几个案例

第七讲 女生话题——女性的社会角色与“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缘起:

一、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

二、女大学生企盼自己未来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

三、女大学生参加选美辨析

四、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还要加上自重、自爱

第八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心理自我调适及其案例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心理探究

二、青年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与对策——心理自我调节成败的案例分析

结束语立志成才——“天生我才必有用”

后记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盛典报告中所讲的话,是至理名言。

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没有教师,也就没有学校。这是再简单也没有而又道理至深的事实。为什么办学校?通过学校,首先是实现教育!为什么要教育?培育学生,造就人才,“化民成俗”。怎么办学校?怎么要教育?首先的一条,一定要有教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这话,千年不废。站在21世纪之初,“传道”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解惑”就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授业”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与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三点正是学生所要努力学习与实践的,也是学校实行教育所必须达到的。

有人曾说,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将来高等学校只有三个作用:一是招生,二是考试,三是发毕业证书。如果只是就“授业”这点而言,把入当做计算机的存储装置,这话未尝不可。然而,就“传道”与“解惑”而言,任何技术也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不能取代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传道”与“解惑”,因为这是心灵之间、感情之间、精神之间的直接交流与互动。教师正是通过这个交流与互动,不仅授业,而且传道、解惑、启迪思维、提升精神境界。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上述报告中所深刻指出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中南大学的陈赫、罗声求夫妇是在高等院校从教40多年的老教授。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十分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到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科普教育上。他们如同陶行知先生说的话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赢得广大青少年的爱戴;广大青年学生分别赠给他们以“青年之友”和“班导师妈妈”的美誉。

应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约,陈赫、罗声求同志把他们几十年为学生所做的近50个专题报告融会于他们的新作《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和《走向社会》之中,并且约我作序,我高兴地接受了这一邀请。我想,这两本人文修养的读物不仅适于高职高专学生,而且适于所有青年大学生,因为所讲的是青年大学生都需要的人文修养问题,是提高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问题。

几年前,我应邀到中南大学接受荣誉教授的聘任时,看到了陈赫与罗声求同志为该校艺术馆撰写的前言,其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是:“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自然科学家的思维习惯和常用的工具一旦介入文学艺术、社会人文领域,也会对它们有丰厚的回报。”这既是他们理论思维的感悟,也是他们长期实践的心得。

陈赫同志长期受聘于民政部长沙民政学院客座教授。他把他们的近50个人文修养专题报告凝练为《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共10讲,被民政学院定为公共选修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行家的好评。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的编写和讲授是写作《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和《走向社会》的实战性演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