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棫(约1100-1154)宋代古音韵学家、训诂学家,时称通儒。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进士【《宋元学案》卷二二】。岳麓书社2008年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在附录中则称其为宣和六年(1124)进士。召试馆职,不就,晚始得太常丞。
高宗绍兴十五年(公元1146年)添差通判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吴棫精训释之学,有《裨传》十三卷等【《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韵补》五卷。事见《挥麈三录》卷三,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吴棫是第一个对《古文尚书》提出怀疑的学者,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卷八称:“疑古文自吴才老始。”又著有《论语续解》十卷、《说例》一卷等。后来朱熹所注的《诗》《楚辞》等书的见解,有许多来自吴棫之说。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征引中所称“吴氏”的人就是吴棫。
他认为古韵可以分为九部: 一东(冬钟通,江或转入)二支(脂之微齐灰通,佳皆咍转声通)三鱼(虞模通)四真(谆臻殷痕耕庚清青蒸登侵通,文元魂转声通)五先(仙盐沾严凡通,寒桓删山覃谈咸衔声通)六萧(宵肴豪通)七歌(戈通,麻转声通)八阳(江唐通,庚耕清或转入)九尤(侯幽通)细察其部,上部九部的界限就完全被他自己打破,而且就字论字,也不合于先秦古音,他甚至援用欧阳修、苏轼、苏辙的诗为证据,为后人所不满。但是,他对古音的研究起一个开路先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