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沿”之名也源于渡口,春秋战国起一直是钱塘江南北的重要渡口。浦沿为越王勾践待诏入吴处――鸡鸣墟。
据史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设长兴乡于此;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称四都。
清、道光十一(1831)始称浦堰;光绪二十四年(1898)改称“堰”为“沿”。前人称这里“山环水绕,层峦叠叠,曲间潺潺,其秀丽为东南之胜地。”
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从5月1日起,将当时隶属萧山市的浦沿、长河、西兴三镇划给杭州市西湖区(后单独新建为滨江区)。5月24日,西兴镇的东湖、杜湖、湖头陈三村仍划归萧山市,属城厢镇。区划调整前,萧山市地域面积为1492.26平方千米,三镇划出面积为72.04平方千米,占杭州市的4.8%,调整后杭州市实有地域面积为1420.22平方千米。萧山市地界四至为:东界绍兴县。西界富阳市和滨江区。南与诸暨市分界。西北界杭州市滨江区。北界江干区、余杭区和海宁市。
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新设立滨江区,由西兴、长河、浦沿三镇组成。
2000年,滨江区辖3个镇。
2001年,滨江区浦沿镇撤销浦沿居民区及龙山化工厂家属委员会,新建新浦、之江社区;西兴镇撤销西兴第一、西兴第二、西兴第三、西兴第四居民区,新建西陵、水电社区;长河镇撤销长河第一、长河第二、长河第三、长河第四居民区,新建天宫、中兴社区。[13]
2002年,滨江区辖3个镇,6个社区、29个行政村。
2003年,滨江区浦沿镇撤销联庄行政村建制,新建联庄社区。
2003年11月18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杭州市滨江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杭州市滨江区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滨江区政府直辖。在此范围内调整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等事宜,由杭州市按照有关规定办理。2003年12月3日杭州市政府批复:设立滨江区西兴街道、长河街道、浦沿街道办事处,驻地、所辖区域、四至界线与原建制镇相同。
2004年底,滨江区辖3个街道,7个社区、28个行政村。
2005年底,滨江区辖3个街道,12个社区、23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滨江区下辖3个街道。[14]
3个街道:浦沿街道、西兴街道、长河街道。[14]
街道名称 | 面积(km²) | 人口 | 办事处驻地 | 邮编 | 下辖 |
---|---|---|---|---|---|
西兴街道 | 15.16 | 2.81万 | 官河路4号 | 310051 | 3个社区、7个行政村 |
长河街道 | 30.42 | 3.9万 | 长河路18号 | 310051 | 4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浦沿街道 | 26.44 | 6.35万 | 新浦路102号 | 310051 | 5个社区、6个行政村 |
街道名称 | 面积(km²) | 人口 | 办事处驻地 | 邮编 | 下辖 |
---|---|---|---|---|---|
西兴街道 | 15.16 | 2.81万 | 官河路4号 | 310051 | 3个社区、7个行政村 |
长河街道 | 30.42 | 3.9万 | 长河路18号 | 310051 | 4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浦沿街道 | 26.44 | 6.35万 | 新浦路102号 | 310051 | 5个社区、6个行政村 |
滨江区位于杭州市南,钱塘江下游南岸,距杭州市中心约7公里。
滨江区境内地势平坦,除回龙山、冠山、紫红岭等少量低山丘陵外,均为钱 塘江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平原。地质属钱塘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自然标高为5.2-6.2米(黄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围内为粉砂、粉细砂,地耐力为100-120KPA,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天然地基及浅部桩基持力层。大地构造简单,地壳稳定性好,无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
滨江区境内有新浦河、西永久河、东永久河、小砾山白马湖输水河、十甲河等5条主灌河道总29.31公里。
滨江区滨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27℃,平均相对湿度6%,年平均降雨1452.5mm,年平均日照1899.9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235.3mm,年无霜期248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无冻害等灾害性气候。
区区委书记:章登峰[12]
区代理区长:郑迪
区副区长:陈健、陆文俊[15]、陈宇、张宏光、高翀[16]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建中
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陈玉棠、万爱民、周建杭、丁幼芳、汤伟平、胡银根[17][17]
2021年,年末户籍人口 31.1 万人,其中男性人口 15.6 万人,女性人口 15.5 万人,分别占户籍人口的 50.2%和 49.8%。全年出生人口 3573 人,出生率为 11.8‰;死亡人口 794 人,死亡率为 2.6‰,自然增 长率为 9.2‰。[10]
滨江区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022.6 亿元,比上年 增长 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0.5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859.1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63.1 亿元,分别增长-27.3%、12.9%和 10.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0.02:42.47:57.50。
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1596.2 亿元,增长 16.0%,高于 GDP 增速 4.7 个百分点,占 GDP 的 78.9%,列全市第一。
2021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 407.0 亿元,增长 13.5%;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 202.9 亿元,增长 11.0%,其中税收收入 192.5 亿元,占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的 94.9%,其中增值税(含营改增)、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分别为 65.7 亿元、45.8 亿元、46.3 亿元,分别占 32.4%、 22.6%、22.8%。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43.2 亿元,增长 13.3%,其中民生保 障支出 124.1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6.7%。用于教育、产 业扶持的支出分别为 27.0 亿元、61.5 亿元,分别增长 8.2%、14.6%。
2021年,全年新增就业岗位 23581 个,增长 4.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2.34%。[10]
滨江区(3)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841.0 亿元,增长 12.9%,其中规上工业 增加值 771.1 亿元,增长 16.6%。新产品产值率 50.6%;规上工业 劳动生产率 71.4 万元/人。
2021年,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 3095.9 亿元,增长 18.3%;利润总额 319.3 亿元,增长 2.1%,营业收入利润率达 10.3%。
2021年,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 17.3%,占规上工业增加 值的 96.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 17.9%,占规上工业增加 值的 95.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8.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 93.1%。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8.1 亿元,增长 12.9%。[10]
规上服务业
2021年,全年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3377.4 亿元,增长 18.9%,其 中信息软件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2250.4 亿元,增长 18.4%,占规 上服务业的 66.6%。实现利润总额 434.2 亿元,增长 13.1%。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7%,其中项目民间投资增长 8.8%, 交通投资增长 170.2%,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 24.6%,高新产业投资增长 31.6%,工业投资增长 28.2%。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8.7%,年末房屋施工面积 381.4 万 平方米,下降 11.6%;新开工面积 63.3 万平方米,下降 41.2%; 竣工面积 8.6 万平方米,下降 83.0%。房地产销售面积 83.8 万平 方米,增长 127.1%;房地产销售额 347.5 亿元,增长 128.3%。
国内外贸易、对外经济
202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476.7 亿元,增长 11.2%, 汽车零售额增长 5.6%;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占限额以上 批零单位商品零售总额的 44.2%。
2021年,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 1088.6 亿元,增长 35.5%,其中进口总额 354.2 亿元,增长 37.3%,出口总额 734.4 亿元,增长 34.6%。出口 总额中,美国和欧盟市场出口分别为 115.8 亿元和 151.4 亿元;高 新技术产品出口 411.5 亿元,占出口总额的 56.0%;服务贸易出口 45.8 亿美元。
2021年,全年备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173 个,增资项目 90 个,投资总额 1000 万美元以上大项目 28 个;实际利用外资 8.5 亿美元。
企业发展
2021年,全年新注册企业 15653 家,累计拥有注册企业数 67324 家,新 增注册资本 987.1 亿元。新增上市公司 10 家,总计培育 63 家,上 市公司总量位列全省第一。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698 家,有效数 1928 家,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 电路设计企业 27 家,占全省 87%。15 家企业入选省创新企业百强; 17 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占全省 74%。
2021年,全年新增研发中心省级 56 个、市级 71 个,年末拥有省级研发 中心 356 个;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19 个,其中市级 16 个、 省级 3 个,年末拥有技术中心 173 个;新增省级实验室 2 家,年末 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44 个。[10]
昆剧地方戏剧。被称为"幽谷之兰"。在杭州的浙江昆剧团(前身为国风苏剧团),是中国昆剧表演团体中历史最长的剧团。1956年演出《十五贯》轰动全国,周恩来总理赞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几十年来,积累了大批昆剧优秀保留剧目,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十五贯》、《西园记》、《牡丹亭》、《游园惊梦》、《界牌关》等一批折子戏,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流行于江浙沪的地方剧种,又称独脚戏。源于20年代盛行于杭州的地方曲艺"小热昏"。几十年来,培养人才,拓宽戏路,尝试将滑稽、音乐、舞蹈有机融合,不仅受到杭州新老观众的欢迎,并使南方的滑稽戏打破语言限制,进入了北方地区。杭州曲艺团创作的以计划生育为题材的滑稽歌舞音乐剧《爆炸》在全国各地演出,创连满1000场的纪录。1990年10月赴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中央领导人的好评。 元宵灯会
滑稽戏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杭州人有赏灯的传统风俗。杭州元宵灯会始于唐时,盛于南宋,相沿成俗至今。正月十三日"上灯"食圆子,十八日"落灯"食年糕,故有“上灯圆子落灯糕”之谚。旧时,元宵佳节家家灯火,处处管弦,花前月下,河湖水畔,灯烛灿然。市肆坊巷尽是观灯游赏之人,通宵达旦,极尽其乐。各色华灯品类极多,或山水人物,或花竹鱼鸟、琉璃球、云母屏、水晶帘、罗帛、明角、流苏宝带,不胜枚举。
杂技-转碟杭州的杂技艺术在全国较有影响,并已走向世界。不少节目以其独特的形式、精湛高难的技巧、优美抒情的表演风格而引人注目。在法国"第六届国际明日杂技节"上,杭州杂技团演出的《转碟》荣获金奖。在经常上演的节目中,有获全国首届杂技比赛银奖、优秀奖的《软钢丝舞剑》、《顶碗造型》,其他如《绸吊》、《古彩戏法》、《转台造型》等也都在华东地区的比赛中获奖。《晃管》、《敦煌造型》等节目在全国也很有影响,还以首创女子汽车飞车走壁而闻名遐迩。近10多年来,杭州杂技艺术家的足迹已遍及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亚非欧美2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都受到欢迎。
滨江区《史记》曰:“楚越之地,饭稻羹鱼”,可见当时鱼米之乡杭州饮食业的发达,到南宋,《梦粱录》载:杭州“自天竺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梦粱录》卷十三),茶坊、酒肆、食店及饮食服务业占众多店铺市场的三分之二。更有《都城纪胜》载,杭州经营餐饮店铺类型有茶酒店、包子酒店、宅子酒店、花园酒店,直卖店等八九种之多,且茶坊、酒楼都装饰讲究,环境优雅,器皿华贵,服务细致。南宋饮食服务业的鼎盛可见一斑,当时更出现了不同地方风味的专营酒楼,形成了地方风味的四大菜系,同时还有宫廷菜系,《梦粱录》中说:“南渡以来,二百多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更体现了杭州饮食文化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渊源。 杭州菜历史悠久,它与宁波、绍兴两地的菜肴共同构成浙江菜系,成为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是浙菜的代表菜色。:杭帮菜有“迷宗菜”之称,它吸收了粤、川等全国八大菜系中其他七大菜系和浙菜中温州、绍兴等地的长处,溶入西湖特有的清醇灵秀之风,可以说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杭帮菜因此而成为新八大菜系之一,并以它独特的“味道”风靡全国。南宋建都临安以前,杭菜分为“湖上帮”和“城里帮”两派。
龙井虾仁
虾爆鳝面“湖上派”用料以鱼虾和禽类为主,擅长生炒、清炖、嫩熘等技法,讲究清、鲜、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味。“城派”用料以肉类居多,烹调方法以蒸、烩、氽、烧为主,讲究轻油、轻浆、清淡鲜嫩的口味,注重鲜咸合一。南宋建都杭州,北方大批名厨云集杭城,使杭菜和浙江菜系从萌芽状态进入发展状态,浙菜从此立于全国菜系之列。至今八百多年的南宋名菜蟹酿橙、鳖蒸羊、东坡脯、南炒鳝、群仙羹、两色腰子等,至今仍是高档筵席上的名菜。民国后,杭菜首先推出了龙井虾仁等新菜。但以杭菜为主浙江菜系,基本上分为三大派别,一派以烹调北方风味的"京帮"馆子,即烹饪一致看重的大帮菜,以烹调高档原料为主,如鱼翅、海参、燕窝、熊掌以及烤乳猪、挂炉鸭子,此帮杭州最强。另一派以红烧为拿手的徽帮,主要分布于杭、湖(吴兴)宁波等地,菜品以入味、重油、重芡、重色为主。另一帮即本地菜,真正的土生土长菜系。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
杭州的西湖龙井中外驰名,是绿茶中的极品。杭州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从隋唐以来便有不少的茶馆、茶肆。加上历代文人墨客来杭州品茗,留下不少赞美龙井的诗句。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旅游业的方兴未艾,也推动了杭州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杭州建起了颇具规模的茶叶博物馆,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优秀遗产,普及茶叶科学知识,促进中外茶文化的交流。[18]
杭州的饮食文化很悠久,历代都有研究著作。有人批评杭州人的吃喝玩乐是南宋遗风,是醉文化,其实杭州人是在吃喝玩乐中研究吃喝玩乐的学问。古代有陆羽喝茶喝出了一部著名《茶经》,使杭州人长期品茗品出了“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真谛;明代杭州饮食专家高濂有《遵生八笺》这样一部以杭州菜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食典;清代戏剧家兼美食家李渔的《闲清偶寄·饮馔部》,大诗人兼饮食家袁牧的《随园食单》,都是在杭州写成的以介绍论述杭州菜为主的饮食文化专著。当代中国饮食文化巨著《中国饮食大典》,更是杭州人徐福荣所编著。
滨江区与杭州主城区通过三座钱塘江桥梁相连,由西到东分别为钱塘江大桥、复兴大桥和西兴大桥。[19]
江南大道为滨江区内东西走向的主干道路;北连复兴大桥的时代大道为南北走方的主干路。其他东西向的主干路还有滨盛路、滨安路、滨康路和南环路。沪杭甬高速公路擦境而过。
杭州地铁1号线在滨江区设有江陵路站、滨和路站、西兴站和滨康路站。规划中的杭州地铁6号线长25公里,主体位于滨江区内,西起浦沿,经浦沿路、东信大道与中兴路,连接公共次中心,沿江边连接钱江世纪城到钱江文化产业园。该线为轨道交通次干线,它连接1号线、2号线两条主干线,以便把主干线上的客流运送到更远的地区。
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15公里路程。
2021年,全年专利授权量 17874 件,增长 34.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 量 479.1 件,列全省第一。PCT(国际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为 660 件,占全市 PCT 申请总量的 30.6%,位居全省第一。获评国家知识 产权示范企业 14 家,占全省 16.7%,中国专利奖 65 项。
2021年,年末拥有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75 个、众创空间 42 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 10 个、众创空间 17 家,在孵企业 3548 家。研 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预计在 10% 左右。全年各类技术合同登记共 3473 项,技术交易总额约 240.2 亿元,同比增长 41.6%,年度技术交易额蝉联全省首位。财政一般 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 36.84 亿元,增长 15.8%。截至年末,我 区阶段参股引导基金子基金 35 支,其中已退出 9 支、正在运作 26 支。基金总规模 270.6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 207.2 亿元,产业扶持 基金出资 63.4 亿元;目前基金已出资 63.3 亿元,产业扶持基金出 资 12.5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365 笔,投资金额 46.8 亿元,其中, 在我区投资 178 笔,投资金额 16.4 亿元,占 35.0%。
2021年,全年新引进各类人才总数 36927 人,其中博士 296 人,硕士 8788 人,硕博人才占人才引进总量 24.6%。年末拥有“国千”人才 124 人、“省千”人才 184 人,新增发达国家院士专家等国际顶尖人 才 2 人、各级人才计划工程人选 54 人、海外高层次人才 1248 人、 “5050 计划”人才企业 103 家。新增市“115”国(境)外引智计划项 目 46 个,列全市第一。[10]
2021年,年末拥有幼儿园 36 所,在园幼儿 20469 人,增长 1.4%,专职 教师 1831 人,增长 6.0%;小学 16 所,在校学生 31358 人,增长 9.0%,专职教师 1846 人,增长 3.4%;初中 13 所,在校学生 9821 人,增长 8.3%,专职教师 1141 人,增长 5.9%。
2021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21.5 平方米,其中幼儿园 14.3 平方米,小 学 18.3 平方米,中学 46.5 平方米;生均图书 35.4 册,其中幼儿园 26.9 册,小学 29.0 册,中学 73.2 册;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 12.5 台,中学 56.9 台。学前三年幼儿园入园率 99.85%,初中毕业 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 100%。[10]
滨江区2021年,年末拥有卫生机构 283 个,增长 4.4%,其中医院 8 个。拥有 各类医疗机构床位 655 张,其中医院床位 515 张,分别增长 9.7% 和 12.7%。卫生技术人员 3723 人,增长 8.1%;其中执业(助理) 医师 1132 人,注册护士 1569 人,分别增长 3.7%和 4.5%。医院年 诊疗 21.7 万人次,增长 64.7%。婴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 率分别为 1.53‰和 1.33‰。社区卫生服务站 35 家。[10]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6498 元,增长 9.2%,其中工资 性收入占 68.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0705 元,增长 13.9%。
2021年,年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57.1 万人,净增 8.7 万人;基本 医疗保险参保率 99.77%。[10]
2021年,全年新建道路 24.9 公里,实有道路总长度 322.8 公里,新增、 优化公交线路 17 条,完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125 处,全区所有小 区(188 个,含过渡房)实行“定时定点”投放。[10]
2021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 32.9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 16.9 公顷。 建成“口袋公园”10 个,建成红色城管驿站 6 座。完成了 18 条(段) 河道约 44.8 公里绿道改造、新建(含高新总公司 2 条和物联网 1条)。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 39.9 亿千瓦时,增长 14.3%,其中居民生活用 电 8.6 亿千瓦时,增长 22.2%。[10]
2021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 起,死亡 2 人,受伤 0 人,直接经济损失 285 万元(含赔偿费),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10]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南部区块,北至彩虹大道,西至浦沿路,东、南至萧山界,总面积约1500公顷(约22500亩),其核心区域为白马湖区域,滨江区域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优美、人文积淀深厚。[20]
其中,中国美术学院核心区是以动漫为特色,融合麒麟山地域风情,集动漫创作中心、动漫版权展示交易中心、动漫衍生产品展示销售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国际卡通俱乐部、卡通博物馆为一体的动漫风情小镇。[20]
射潮广场毗邻钱塘江,是滨江区节假日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也是夏日夜间市民休憩乘凉的地方。江堤上有一组巨型城雕,是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总设计者韩美林老师的作品。
星光大道在滨江区政府,江晖路边。本身既是一个Shopping Mall,也是一个大型的景点。因06年第28届金鸡百花奖在此举行,政府就留下与会的电影界名人的手模。成龙、周迅、陈坤、冯小刚等明星的手印被永久地保留在广场地面上。杭州滨江星光大道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一条星光大道。
西兴古镇初名固陵,六朝至唐,因其位于会稽郡西端,遂易名西陵,后梁乾化二年(912)八月,以“陵”非古语,更名为西兴,沿用至今。宋置镇,清废,习惯上仍称镇。地当钱塘江渡口,隔岸与杭州相对,又为浙东运河起点,水陆交通便利。古代在此设渡置驿,为商旅聚集之地。元、明、清又置有盐场。
长河古镇作为萧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乡谚有"三石六斗芝"之称。至今,昔时盛景“大宅门”九厅十三堂、光裕堂、大夫第等遗址尚存;冠山寺、乳泉等历史文化古迹犹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这里称夏孝乡,以三国时吴孝子夏方命名。清末民初,因境内有一条长河(又叫槐河),遂以河名镇,沿用迄今。 涛涛钱江潮,孕育了长河一方热土;清清乳泉水,哺育了长河世代百姓。一句方言口语“萧山长河头”更被说书人写进了“莲花落”,所以提起长河头在浙江乃至全国,也曾是小有名气的。
2017年12月14日,滨江区获评2017年工业百强县区。[21]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名单发布,滨江区名列第84位。[22]
2018年11月,滨江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排名第47位。[23]
2020年9月,滨江区入选2020中国百强区;排名第二十九。[24]
2021年5月,入选 “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