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编 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一章 两河域与埃及文明
第二章 希腊:科学和精神和实践
第三章 希腊化时期:公理化与模型方法
第四章 罗马帝国时代
第五章 东方的科学技术
历史文献选读(一)
第二编 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第六章 中世纪的薪火相传
第七章 中国人的贡献
第八章 阿拉伯的丰富遗产
历史文献选读(二)
第三编 文艺复兴与科技革命
第九章 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第十章 哥白尼革命
第十一章 伽利略与新物理学
第十二章 牛顿的时代
第十三章 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建
¥15.50
本书介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共分为五篇,内容包括古代的科学技术,中世纪的科学技术,文艺复兴与科技革命,现代科学和技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在本书各篇之末的“历史文献选读”,附录了一些科学史上著名人物原著的片段,主要是想借些吉光片羽,让读者领略了一下历代科学大师的思想和语言。
《简明科学技术史》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可供机关干部、管理人员、科技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参阅,也可供各级党校教师及学员参考。
第一章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追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源头,必然要上溯到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远古时代,即科学技术的历史几乎和整个人类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就有了科学思想的萌芽,到奴隶社会以后,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在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和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古埃及和巴比伦的文明对奴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有直接的影响。进入了封建社会后,科学技术在欧洲相对停滞和衰落,但在阿拉伯国家、印度、中国却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科学技术的起源
早在人猿揖别的远古时代,人类便开始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并逐步形成了原始的技术、最初的自然知识和原始自然观。
1.原始社会的技术
人类的产生与制造工具的劳动是密切相关的,“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在这里,劳动既是从猿到人转变的根本动力,又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当人通过劳动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后,还必须借助于劳动去获取维持自身生存的生活资料,为了解决由此而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便引起了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
杨水旸,男,汉族,1957年生,河南新郑人;硕士学位,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南京理工大学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所所长、南京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等。主要从事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科技与社会、科技政策与管理、软科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高技术及其产业化谋略》、《科技园区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史》、《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技术经纪人》等,参编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过百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曾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课题9项,参与完成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