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罡先生,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1960年生,山东临沂人。中国当代著名儒家学者,哲学家,民间儒学、大众儒学倡导者。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留校至今。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复圣书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孔子研究》编委、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编委等。
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热心儒学传播事业,在山东大学义务开设“四书原典”公益讲堂16年,不设学分、公益开放,来者不问、往者不究,每周一次、从不间断,被山大师生尊誉为“颜四书”。
颜炳罡教授简历 | ||||
姓名 | 颜炳罡 | 国籍 | 中国 | |
家族 | 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 | 毕业院校 | 山东大学 | |
出生地 | 山东临沂 | 出生时间 | 1960年 | |
职业 | 哲学家、教授 | 职务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 |
成就 | 当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 荣誉 | 被誉为“颜四书” | |
代表作品 | 《整合与重铸: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思想研究》《当代新儒学引论》《心归何处—儒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生命的底色》《大学释义》等 | |||
1960 | 生于山东临沂 | |||
1979- | 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 | |||
1983 | 山东大学哲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 | |||
1998-2005 | 山东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 | |||
2005-2010 | 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 | |||
2010至今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
颜炳罡教授简历 | ||||
姓名 | 颜炳罡 | 国籍 | 中国 | |
家族 | 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 | 毕业院校 | 山东大学 | |
出生地 | 山东临沂 | 出生时间 | 1960年 | |
职业 | 哲学家、教授 | 职务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 |
成就 | 当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 荣誉 | 被誉为“颜四书” | |
代表作品 | 《整合与重铸: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思想研究》《当代新儒学引论》《心归何处—儒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生命的底色》《大学释义》等 | |||
1960 | 生于山东临沂 | |||
1979- | 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 | |||
1983 | 山东大学哲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 | |||
1998-2005 | 山东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 | |||
2005-2010 | 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 | |||
2010至今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
颜炳罡教授主要社会职务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
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创始人之一) |
复圣书院院长 |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
《孔子研究》编委 |
《中国儒学年鉴》编委 |
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
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编委 |
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
山东中华诗文教育学会顾问 |
《儒风大家》顾问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国家会计学院等著名院校高端国学课程特聘教授 |
山东大学国学社首席顾问 |
颜炳罡教授主要社会职务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
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创始人之一) |
复圣书院院长 |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
《孔子研究》编委 |
《中国儒学年鉴》编委 |
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
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编委 |
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
山东中华诗文教育学会顾问 |
《儒风大家》顾问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国家会计学院等著名院校高端国学课程特聘教授 |
山东大学国学社首席顾问 |
颜炳罡教授品牌课程 |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授课对象 |
四书原典精读 | 公益、开放 | 无固定对象 |
中国哲学史 | 必修课 | 本科 |
论语精读 | 全校通识课 | 本科 |
先秦经典选读 | 选修课 | 硕博士研究生 |
荀子精读 | 必修课 | 硕博士研究生 |
先秦儒学 | 必修课 | 硕博士研究生 |
当代新儒学 | 必修课 | 硕博士研究生 |
颜氏家训 | 公益、开放 | 无固定对象 |
颜炳罡教授品牌课程 |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授课对象 |
四书原典精读 | 公益、开放 | 无固定对象 |
中国哲学史 | 必修课 | 本科 |
论语精读 | 全校通识课 | 本科 |
先秦经典选读 | 选修课 | 硕博士研究生 |
荀子精读 | 必修课 | 硕博士研究生 |
先秦儒学 | 必修课 | 硕博士研究生 |
当代新儒学 | 必修课 | 硕博士研究生 |
颜氏家训 | 公益、开放 | 无固定对象 |
颜炳罡先生是中国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大众儒学、民间儒学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在山东大学义务开设“四书原典”公益讲堂16年,不设学分、公益开放,来者不问、往者不究,每周一次、从不间断,被山大师生尊誉为“颜四书”。
此外,颜教发起创立旨在“构筑民间儒学”的平台《心灯》报社;发起并参与创立尼山圣源书院,参与组织世界文明论坛;创立复圣书院;支持济南民间创立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支持青年国学活动,如支持山大学生创立山东大学国学社;走进全国各地的企业为企业家、社会大众讲授儒家经典;推动家庭儒学的回归;... ...
1996年的秋天,颜炳罡教授和几个研究生一起创办了“经典读书班”。弹指一挥间,已经过去十六个春秋了。这十六年来,无论寒暑冬夏,无论刮风下雨,每周三晚(06年之前是周五)华灯初上时,在洪家楼校区的校园里都可以听到朗朗的读经声,从未间断。在《心灯》创刊号上,当时的发起人之一赵卫东博士说,当时他们办这个班是受到了当代新儒家孤往精神的感染和启迪,以及承续和弘扬儒家文化的历史担当感与文化担当意识的驱使。目的就是推广和普及儒家经典,进而弘扬儒家文化,提高同学们的传统人文修养素质。
2006年底,颜炳罡教授发起创办了《心灯》报纸,其主题是“构筑民间儒学的平台,架起大众儒学的桥梁,耕耘草根儒学的沃土,点燃生活儒学的灯火,照亮实践儒学的征程”。一直以来,颜炳罡教授倡导儒学的大众化、平民化,为“民间儒学”的发展辛勤耕耘,至2006年,恰好是“经典读书班”一个十年之期。十年的坚持,十年的辛劳,十年的汗水,带来的是丰富的经验、丰硕的成果。凭着这种经验,这些成果,颜炳罡教授为大家搭建起又一个得以集中展现和交流的平台,这就是《心灯》报。
心 灯――代发刊词
——颜炳罡
人人都有一盏灯,
清澈、晶莹、鲜活、跃动。
这盏灯,
光着无始,
明着无终;
彻乎无可微,
遍乎满苍穹;
见彻乎动,
默运乎静。
无形以之起,
有形以之生。
长于佛陀之先,
成就老君之名,
舞动真宰的手臂,
显示上帝的大能。
森罗万象,
感而遂通。
这盏灯,
将我从昏暗中引出,
将我从迷惑中唤醒。
将我的腰杆挺起,
将我的脚板摆正。
照亮我当下的跬步,
指引我遥远的征程。
灯暗了,
万物之灵会露出四脚行走的原形;
光没了,
高堂大厦会化为阴森的囚笼;
蒙尘了,
宝光玉器会变作捆身的大绳。
没有这盏灯,
宇宙万法皆虚空!
阴风冷雨,
擦明这盏灯;
风和日丽,
彰显这盏灯;
颠沛流离,
守住这盏灯;
春风得意,
敬畏这盏灯。
千折万磨,
成就这盏灯。
非行仁义,
由仁义行。
这是仁爱之灯,
这是正义之灯,
这是羞恶之灯,
这是智慧之灯。
拨亮她,
浩气亘古今,
沛然塞苍冥。
光大她,
寻孔颜乐处,
与列贤同行。
人人都有一盏灯,
我的灯,你的灯,他(她)的灯,
灯灯相同。
我的光,你的光,他(她)的光,
光光互映。
精诚,无畏,
奉献,牺牲,
让人间充满温暖,
让宇宙永远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