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韬(党委委员、书记):主持全面工作;[1]
刘国强(党委委员、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成茂生(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分管人大、新农村建设、农机、农技、农经、林业、水利、畜牧、科技、科协、保险、统计、固定资产投资、气象,主管人大办、经济发展办、农业服务中心,联系永兴水管站、冯店水管站、畜牧站;
杨 茗(党委委员、副书记)
蔡金洋(党委委员、副书记):分管党务、意识形态、“五个一”工作、组织、人事、统战、便民服务、档案、保密、民族宗教事务、机关后勤、财税、审计、金融,主管党政办、财政所,联系地税所、仓山国税分局、农业银行、信用社;
许 坤(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分管纪检、党风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建设、行政效能建设、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政法、社会管理创新、综治、维稳、信访、防邪、禁毒、铁路护路、法治、合同、村规民约、台账、网格化、“三资”管理。主管综治办、台账办、群工办,联系派出所、司法所;[1]
陈玉林(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兼副镇长):分管武装、国防动员、人防、消防、应急、交通、国土、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环境保护、灾后重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企业、招商引资、电力、国防光缆、燃气规划发展,主管武装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联系交管站、国土所、供电所、长线站;
李旭东(副镇长)分管“两项”经费、安全、教育、文化、卫生、红十字、计划生育、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电信、邮政、通讯、信息产业、广播电视、供销、物价、工商、质监、药监,主管安办、文化站、计生办,联系学校、医院、供销社、粮库、保险公司、仓山工商所、邮政支局、移动营业所、电信营业所。
张绍军(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信息、宣传、老龄、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劳动保障、民政、双拥、殡葬、残联、扶贫,主管民政办、劳动保障所;[1]
唐小丁(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龚国林(网监办公室主任兼外宣办):网络舆情监管、负责抓好社会宣传工作、对外宣传和互联网信息工作;[1][2]
冯店镇2000年被列入省级小城镇试点镇,辖区内建有微波站,电视差转台、数字电话程控化,交通、通讯四通八达。人民渠贯穿全境,冯店镇幅员面积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80亩,总人口18763人,辖11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103个农业生产小组。2000年冯店镇国内生产总值401l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965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621万元),粮食总产量9741吨,实现财政收入176万元,农民纯收入达到2028元.辖区内土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棉花、蚕茧、水果(葡萄、中梨一号)等,养殖业以山羊、生猪为主,是全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
冯店镇狠抓村道建设,2007年共计投入了资金240多万元,新建起了四条村级水泥路,总长达14.5公里,彻底改变了当地群众多年来生产生活上行路难的问题。
冯店镇地处中江县西南端,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优越,但是落后的村社交通已不能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2005年来冯店镇党委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认真落实惠民利民政策,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村道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新建了观音沟村、妙山村等四条村级水泥路,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为冯店镇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
冯店镇芳林村交通条件差,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德阳市人民医院与芳林村结成了帮扶对子,捐资10万元修建起了全长3.2公里的水泥路,使芳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对促进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10月22日,由德阳市人民医院捐资10万元修建的冯店镇芳林村“德医致富路”竣工通车。德阳市委宣传部部长郝跃南、县委书记杨恩林、县委组织部部长董易佳、县委宣传部部长陈远坤及市、县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通车揭牌仪式。
冯店镇芳林村交通条件差,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德阳市人民医院与芳林村结成了帮扶对子,捐资10万元修建起了全长3.2公里的水泥路,使芳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对促进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车仪式上,县委书记杨恩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市委宣传部部长郝跃南希望冯店镇芳林村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进一步解放思想,齐心协力致富奔小康。
进入2007年3月,中江县冯店镇田间地头的超早玉米苗长势喜人,也迎来了成都市农贸市场的老板前来实地考察,双方初步达成销售协议。镇长王行之介绍说,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冯店镇结合镇域特点,决定狠抓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2008年种植的800亩超早玉米,每亩收入可达1000元左右,便是据此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
冯店镇地处丘陵山区,水资源差,对大春作物影响较大。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冯店镇党委、政府组织农技部门深入市场摸行情,找产品,寻销路。2008年在种植超早玉米的同时,又在连季节作物上做文章,即在大春播种时,充分利用预留行种植榨菜,并与外地老板签订了1800亩的订单合同,而种子、技术由对方无偿提供,拓开了一条公司加农户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仅此一项,冯店镇总收入可达1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65余元。
此外,他们还利用山区丘陵地优势,将历来种植的低产、低效、口味差的当地传统南瓜,改种为高产、高效、味道甜的密本南瓜,并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空闲土地进行种植。为了让农民放心种植,产品有好的销路,他们又通过努力,终于签订了1200亩的订单南瓜。以每亩产值1000余元计算,农民可人均增收70余元。
冯店镇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正确,工作扎实,成效显著。镇党委政府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同时人心凝聚,力量凝聚,认真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抓好三农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抓住国家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充分调动群众修路的积极性,不增加农民负担。同时创新思路,发挥当地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现有国有资产,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1、注重培养,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各支部要根据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之比1:3的要求,认真开展活动。重点是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高知识群体和各种产业协会中的先进分子的引导、培养,确保冯店镇发展党员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一要做好农村、企事业单位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设岗定责工作,认真做好“先上岗,后入党”。二要采取“三推一定”的办法,从源头抓起,在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三推一定”的内容为:党外群众、团组织和党员推荐优秀外出务工经商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对象,各党支部指定两名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负责跟踪引导。三要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将入党动机不纯、素质不高的对象及时调整出去。
2、突出重点,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重点是在青年、妇女、生产、工作第一线和党的力量薄弱的地方发展党员。同时,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单位业务骨干和有特长、有专门技术的人才中培养发展党员。在机制上逐步解决党员队伍特别是农村党员队伍“三偏”(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素质偏差)和“三化”(思想退化、观念淡化、作用弱化)等突出问题。要注重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前期培养教育工作,对符合条件,积极要求入党的,吸收进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在开展“科学合理设置党员岗位”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年度计划的实施,建立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2006年4月28日晚上,冯店镇团委、妇联、工会配合冯店职中开展庆祝“五四”运动联欢晚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有领导讲话、歌咏比赛、相声小品、舞蹈、知识竞赛等项目,紧紧围绕“我与祖国共奋进,落实科学发展观”,“青春奉献十一五”这个主题,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过党委、政府、学校领导的讲话,鼓励青少年奋发向上,宏扬继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一曲曲革命歌曲,激发团员青年的爱国热情;幽默、搞笑、贴进生活的相声、小品,引导广大青年遵纪守法;多方面的知识竞赛,引导青少年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
短短几个小时的庆祝活动,将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于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加深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形成崇尚科学,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冯店镇党委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努力优化投资环境。最近,一项十万元的招商项目成功落户,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堂县退休教师陈德信具有种植铁扫帚的成功经验。他原计划在外地投资发展,冯店镇负责人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邀请陈德信到冯店考察,向他介绍当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淳朴好客的风土人情以及党政一班人的务实作风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终于打动了陈德信。
2008年2月,他先期投资十万元在冯店镇春风村租赁200亩土地种植铁扫帚。育苗第一天,镇负责人带领群众到现场为他引水施肥,并由政府出面帮助陈德信与金堂县蔬菜公司签定了南瓜购销合同。2008年,铁扫帚和南瓜长势喜人。
由于种植规模大,陈德信雇请当地几十名农民为他打工,预计一年支付农民工资6万多元,在自己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古名天下国际旅游区:“古名天下”国际旅游区位于德阳市中江县冯店镇黄坪村金银山,占地2000亩,计划于2015年10月1日开园纳客。 [3]
旅游区:垮梁子 。
旅游区:李都城隍庙 。
龚氏大宗祠旅游区:李都玉皇寨 。
旅游区:三圆寨。
旅游区: 龚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清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坐落在中江县冯店镇黄坪村盆地,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龚氏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体现了龚家宗法制度的汉族传统建筑艺术,在中国极为罕见,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龚氏联谊会长龚国林,2012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中江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是指四川省中江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于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公布。序号:0497,地址:中江县冯店镇黄坪村, 年代:清,名称:龚氏宗祠,类别:古建筑, 保护级别: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