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虢城村

大虢城村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 大虢城村
所属地区 中国山西
目录导航

简介

大虢城村在山西省孝义市崇文街道。

历史由来

孝义市的大虢城村。提起这个“虢”字,就让人想起“假虞灭虢”的典故,也由此联想到郭氏的起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晋献公先后灭掉了虢、虞,之后便迁其民于汾州。

大虢城村正是位于汾阳南10公里处,在村的东边还有一村叫虞城,由此可见,当年被迁而来的虢、虞后裔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虢叔则是郭氏开宗立姓的始祖,虢城即是虢叔后裔的聚居之地。

当在大虢城村内寻访时,过去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仅存的土城墙也不足5米,已被当作院墙,若不是有人指点,你很难知道那曾经是城墙所在。村里李氏为大姓,少数郭氏,紧邻的瑶圃村以郭姓为主,概为虢叔之后。据村民口述相传,明太祖时期,马皇后对朱元璋外甥(李姓)一支进行追杀,后逃难至山西境内,落在了大虢城村内繁衍生息,李姓逐渐在村内壮大。后续天津处迁来的陈姓也为该村人丁兴旺的姓氏一族。

《太平寰宇记》载:“虞、虢二城,相传晋灭虞、虢,迁其人于此,筑城以居之。“又家谱记载:晋灭北虢,食采邑于夏阳的大夫虢序后裔部分贵族和平民被迁晋国都城绛和大虢城,南虢仲后裔被迁小虢城,北南二虢分居大小二虢,以春秋宗法严密乃别宗支故也。

虢序后裔郭偃前661年仕晋献公(在北虢灭之前),三家分晋之后,卜氏、郭氏部分子孙分徙,郭氏徙居晋阳及以北一些地区,秦汉以来形成太原望族。

由于北虢夏阳是虢叔后裔虢序之封,故绛郭氏与大虢城郭氏都是虢叔后裔,以虢叔为郭氏鼻祖,以虢序为得姓奠基之祖。

地方特色

大虢城村水井地不少,土质属沙垆性混合土壤,最适宜种萝卜类蔬菜。农谚说:萝卜垆土种,十有九个要裂缝,萝卜种沙土,长个粗指头。大虢城村有水源充足、土壤适宜的地理优势,政治家历代中葫萝眩保全苗的经验。菜农说:种葫萝卜最头痛的是怕捉不住全苗,这种菜种下后一次出不好苗,不能再种。下种时间是每年的中伏后七天。大虢城村菜农保全苗的口诀是:“种葫萝卜太细墒,浇后下籽三五天,下种下籽不能轻,入土不能超过一指深,萝卜籽土不怕压,踩实出个满花花。”这说明,抢墒下种、浇种,种上后一脚挨一脚踩实是保苗全的关键措施。村里人普遍的说法是:种葫萝卜是个细活,有收没收有捉苗,收好收赖在定苗。定不好苗产不下东西,拔小的,留肥的,最后一次定苗时,要做到一株苗四周不能超过一食指的株距。葫萝卜这种菜最细水、细肥、细地力,光浇水一项从立秋到立冬三个月的时间里要浇到四次水,即温灌种前底墒水,送好定苗粪搅水,秋风不误耗墒水,收前浇好入冬水。对于葫萝卜的贮存方法,他们采用就地深挖两米深的圆坑,口径二料,把收回的葫萝卜经过两天风吹日晒后,放入坑中,在葫萝卜中每隔半米,由底到口外播一把去了叶的柴杆后,用活土垫好,既通风又保水分,来年春天取出,和收获时一样新鲜可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