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网球公开赛

武汉网球公开赛

举办地 中国武汉
中文名 武汉网球公开赛
运营方 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奖金 $2,589,000
场地类型 室外硬地
场地 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
目录导航

赛事设置

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

武汉网球公开赛与多哈、罗马、蒙特利尔、辛辛那提并肩成为全球五大超五赛。赛事运营主体为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2014年武汉网球公开赛共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公99名高水平顶级球员报名参赛,包括世界第一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哈勒普、科维托娃等。顶级配置的国际化赛场、专业细致的赛事服务、强大的球员阵容、融合武汉绝美景色和民俗特色的球员活动,让武网和这座城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此外武网公开赛系列赛还包括了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武汉站、中国沙滩网球巡回赛、农夫山泉武网城市网球俱乐部巡回赛、武网大学生网球联赛、武网城市俱乐部巡回赛、中国沙滩网球公开赛、会员团体赛系列赛。

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武汉站

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武汉站是武汉网球公开赛系列赛之一,每年在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举办,总奖金为5万美元,属于高等级职业网球比赛。

ITF国际网球巡回赛是国际网球联合会旗下的全球网球巡回赛事,参赛球员为各个国家实力强劲的年轻女子选手,根据球员进入的轮次将获得相应的奖金和WTA世界排名积分。该项级别赛事是国际大牌顶尖选手成长的必经之路,包括小威、莎拉波娃、李娜等都曾参加这些巡回赛来提高世界排名。

武网城市俱乐部巡回赛

武网城市俱乐部巡回赛是由中国网球协会和武汉网球公开赛组委面向业余网球群体举办的武汉网球公开赛品牌推广赛事。简称武网城俱赛或城俱赛。

本赛事以网球俱乐部团体为单位参赛,旨在通过赛事的举办推动武汉网球公开赛的知名度和品牌传播,为网球群体提供竞赛交流的互动平台,为城市之间的网球群体提供联动的机会和交际的空间,为网球爱好者提供了解武网公开赛、感受武网公开赛、关注武网公开赛的直通渠道。

赛事期间还将在现场举办武网文化展览,沙网等活动。通过对国际网球形态、武汉网球公开赛讯息的现场展示和各种网球活动的互动,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解网球运动和感受网球魅力的机会,为全民奉献一场饕餮网球盛宴。

赛事每年持续举办,采用分站赛加总决赛的形式,分站赛冠军团队将代表分站城市参加武汉网球公开赛现场举办的总决赛,尊享高端礼遇,与国际球星同场参赛,看各路高手,谁将最终笑傲武网赛场。

中国沙滩网球公开赛

中国沙滩网球公开赛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沙滩网球公开赛,该项赛事也是武汉网球公开赛的系列赛之一。赛事共设有男双、女双两种类别,优胜者将有机会组成中国国家队参加每年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沙滩网球世界锦标赛。

沙滩网球作为一项新兴运动,诞生于2000年,它是集网球和沙滩排球于一体的一项全新运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会奔向沙滩,在阳光下享受这项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网球相比,沙滩网球兼具竞争性和娱乐性,简单易学,所以所有年龄段的运动员和非运动员都可以加入。武网赛事组委会希望通过沙滩网球赛事的举办为广大网球运动爱好者提供参与赛事展示自我的机会,感受武汉沙滩网球赛事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赛事传播武汉网球品牌形象,影响和吸引更多的网球爱好者关注网球继而加入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关注群体行列。

大学生网球巡回赛

大学生网球巡回赛是武汉网球公开赛的系列赛事之一, 立足武汉,覆盖湖北,影响全国,在赛制、规则、裁判、组织等方面与武汉网球公开赛紧密接轨,致力于成为全国大学生特色品牌赛事。2015年首届武网大学生网球巡回赛将秉承武汉网球公开赛的 “爱网球,一起来” 的主题,为大学生网球爱好者提供竞赛交流的互动平台,为武网与高校之间搭起联动的桥梁,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解、感受、关注和参与武网的直通渠道。

于2015年6月启动,并在之后每年持续举办,包括武汉体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4站分站赛和武网赛期1站 总决赛,参与高校初步定为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江汉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

武网大学生网球巡回赛,以网球运动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尚高雅的运动属性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对打开校园网球文化市场,促进教育体系和体育体系有机结合 ,宣传普及网球运动,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和竞技水平,展示大学生朝气蓬 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旨在引导各方力量加入网球运动大家庭,彰显了武汉网球公开赛力在夯实网球运动群众基础、助力武汉向网球之城迈进的宏大愿景。

历史影响

WTA超五巡回赛的引进以及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创办,是武汉对自身城市网球文化的凌聚和提炼,是将武汉打造成中国“网球之城”的第一步,这对于中国网球事业的发展也将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事件。

WTA亚太区总裁皮特强森与记者聊起他眼中的武汉,多次用到“Amazing(神奇的)”、“Surprise(令人吃惊)”等字眼,在这位前职业网球选手的眼中,武汉实在是座神奇的城市:“我百分百坚信,武汉一定能够完成好明年的WTA超五公开赛。”

许多国际网球界人士认识武汉,都是从李娜开始,皮特强森也不例外。“其实我在中国已经有两年了,从李娜获得法网冠军之后,我就知道了武汉;武汉申办超五公开赛后,我也曾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这个城市。”但一个月前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还是大吃了一惊,“我猜想这座城市也许会比较小,但实际上却是那么的大,太让人吃惊了。”

首届武汉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的科维托娃首届武汉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的科维托娃谈话中,皮特强森掏出手机,把自己拍的一些关于武汉的图片给记者看,其中一张是在武汉赛新建场馆开工仪式上拍的,几台大型挖掘机正严阵以待,“当时这些大家伙轰鸣着,就像一种十分特别的音乐,让人兴奋不已。”

“确实啊,武汉是个如此大而休闲的城市,有那么多好吃的食物,我跟朋友说,恐怕得列个单子来品尝不同的食物。”有趣的是,强森对武汉到北京的高铁赞赏有加:“我已坐过两趟了,如果有机会的话,以后来武汉我也更愿意选择高铁。”至于原因,主要是方便快捷还有放松自在,“我可以坐在车上看风景、打电脑,尤其是还可以吃很多东西。不是吗?很多人在火车上都是在不停地吃东西,哈哈。”他大笑着说。

“最让我感觉了不起的是武汉有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要知道,学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希望给予他们对网球最直接的体验,引导和激发他们对网球的兴趣。”强森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即将开设的网球专业赞赏有加。

武汉公开赛是WTA超五公开赛全球五站赛事之一,“13个月之后将是武汉的show time(表演时间),世界各地的人都会来到这里,享受这项比赛。”皮特强森说。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似乎对眼下武汉的“火炉”烧烤模式并不以为意,一旁的翻译道出原委,原来来自澳大利亚的强森并不怕热,“如果不是穿着这身西装外套,我会感觉恰到好处。”他并不担心2014年武汉超五赛时的天气问题,“那应该是黄金周前的一星期,武汉的天气会非常舒适。”口气俨然已是一位“武汉通”了。

赛事起因

武汉网球公开赛双打冠军的辛吉斯、佩内塔武汉网球公开赛双打冠军的辛吉斯、佩内塔武汉市体育局已经和国际女子职业网联(WTA)签订了一份长达15年的合同,将举办武汉网球公开赛,取代此前在日本举办的东京超五巡回赛。

从WTA亚太区主席彼得·强森来武汉开始,听得最多的就是李娜的故事,“我非常荣幸这项WTA顶级赛事能在武汉举办,这里诞生了李娜这样的世界巨星,她是武汉的代表和骄傲。”彼得认为,武汉网球公开赛的举办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引进来”,让武汉市民能现场欣赏世界顶尖网球赛事,让他们喜欢并参与网球;二是“输出去”,这项赛事的举办能让世界将目光聚焦武汉,“网球将成为武汉递给世界的名片。”、“武汉要建立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和体育方面肯定要与国际接轨,”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元认可彼得的说法,“这是一个难得的向世界推广武汉的机会。”[2]

比赛场馆

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的主场地——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位于武汉东部,坐落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整座网球中心于2013年7月份正式破土动工,规划净用地面积约为13.6万平方米,由一座5层的15000座席中央场馆、一座3层的5000座席场馆、一座2层的VIP服务楼、一座综合配套楼、4片室内备用场、4片室外标准硬质网球场、16片室外训练场以及东广场、西广场组成。

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不仅能满足世界顶级网球赛事的专业化、国际化、标准化需求,还可承办诸如体操、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摔跤、举重、拳击和击剑等众多奥运比赛项目。凭借先进的前瞻性设计,光谷国际网球中心可以举办群众集会、大型演艺、高端会展等大规模公众活动。此外,日常开放能满足大众健身、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培训等多元化社会需要。这里将成为武汉文化体育对外交流的窗口,大众娱乐休闲健身的乐园,武汉市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地标建筑和新的城市名片。

相关介绍

会徽

色彩流动的W字体飘逸,简洁明了,意寓着武汉(WUHAN)与WTA的完美交融。顶端跃动的网球,充满动感与活力,预示着这个赛事将走向高潮。

吉祥物

吉祥物名叫“江江”,体现出武汉市对长江独有的情怀。设计灵感来源于“网球”和中国娃娃,并将武汉的人文、美食、历史凝聚与网球运动的活力、动感、激情揉合在一起。球拍上的“W”象征了武汉及“WTA”。

历届冠军

女子单打

年份 冠军 亚军 比分 参考资料
2014年 佩特拉·科维托娃(捷克) 尤金妮·布沙尔(加拿大) 6–3, 6–4 [1]
2015年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加尔比妮·穆古拉扎(西班牙) 6–3, 3–0, 退赛 [3]
2016年 佩特拉·科维托娃(捷克) 多米尼卡·齐布尔科娃(斯洛伐克) 6–1, 6–1 [4]
2017年 卡罗琳·加西亚(法国) 阿什格雷·巴蒂(澳大利亚) 6-7(3),7-6(4),6-2 [5]

女子双打

年份 冠军 亚军 比分 参考资料
2014年 佩特拉·科维托娃(捷克) 尤金妮·布沙尔(加拿大) 6–3, 6–4 [1]
2015年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加尔比妮·穆古拉扎(西班牙) 6–3, 3–0, 退赛 [3]
2016年 佩特拉·科维托娃(捷克) 多米尼卡·齐布尔科娃(斯洛伐克) 6–1, 6–1 [4]
2017年 卡罗琳·加西亚(法国) 阿什格雷·巴蒂(澳大利亚) 6-7(3),7-6(4),6-2 [5]

赛事筹备

年份 冠军 亚军 比分 参考资料
2014年 玛蒂娜·辛吉斯(瑞士)弗拉维娅·佩内塔(意大利) 卡拉·布莱克(津巴布韦)卡罗琳·加西亚(法国) 6–4, 5–7, [12–10] -
2015年 玛蒂娜·辛吉斯(瑞士)萨尼娅·米尔扎(印度) 伊丽娜·卡梅利娅·贝古(罗马尼亚)莫妮卡·尼古列斯库(罗马尼亚) 6–2, 6–3 [3]
2016年 贝莎妮·马泰克(美国)露西·萨法洛娃(捷克) 萨尼娅·米尔扎(印度)芭博拉·斯特里科娃(捷克) 6–1, 6–4 [6]
2017年 玛蒂娜·辛吉斯(瑞士)詹咏然(中国台湾) 杨钊煊(中国)青山修子(日本) 7-6(5),3-6,10-4 -

最新消息

年份 冠军 亚军 比分 参考资料
2014年 玛蒂娜·辛吉斯(瑞士)弗拉维娅·佩内塔(意大利) 卡拉·布莱克(津巴布韦)卡罗琳·加西亚(法国) 6–4, 5–7, [12–10] -
2015年 玛蒂娜·辛吉斯(瑞士)萨尼娅·米尔扎(印度) 伊丽娜·卡梅利娅·贝古(罗马尼亚)莫妮卡·尼古列斯库(罗马尼亚) 6–2, 6–3 [3]
2016年 贝莎妮·马泰克(美国)露西·萨法洛娃(捷克) 萨尼娅·米尔扎(印度)芭博拉·斯特里科娃(捷克) 6–1, 6–4 [6]
2017年 玛蒂娜·辛吉斯(瑞士)詹咏然(中国台湾) 杨钊煊(中国)青山修子(日本) 7-6(5),3-6,10-4 -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