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学建于 1946 年, 郭沫若题写校名并释其涵义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校园位于 圆明园遗址,地处 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地带,东临 清华大学,南接 北京大学, 占地面积 20 万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拥有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被国际专家评价为理想的青年营营地。
堪比圆明园的环境
走进与圆明园一墙之隔的营区,仿佛一下子从喧嚣的闹市进入了一个静谧的公园。挺拔的参天大树将吵闹的市区一下子挡在身后,耳旁传来的只有知了的鸣叫。
往前没走几步,就有两个荷花池塘出现在眼前,池塘四周是渗透着凉意的树木,几朵盛开的荷花映衬着池塘中树的倒影。营员管理副经理 张秀峰介绍说:“原先我们准备让青年营员们在池塘里放模型船,后来才发现这里遍植了水草和荷花,不具备条件。有人开玩笑说可以把水草都拔掉,我们说这怎么行,这都是 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是‘ 绿色奥运’啊,这池塘里还放养了鱼,能吃蚊子的”。
待遇堪比奥运村
营区的小路上到处可以看到 鸟巢形状的路灯,负责营区景观的志愿者 王旭介绍,目前这种灯除了青年营外只有一个地方有,就是奥林匹克核心区的大“鸟巢”—— 国家体育场。
而营员可以享受到的奥运村待遇还不止如此。在营区内的邮局,营员们还可以提前购买北京奥运会的各种明信片,然后选择在2008年8月8日从 鸟巢或者 水立方寄出带有场馆 邮戳的明信片。据悉,同样的待遇也只有在奥运村内才能享受到。
火炬传递将经过青年营
按照奥运会的惯例, 火炬传递也将经过青年营。7名青年火炬手将和 101中学的校长 郭涵、青年营主任 王粤等人一起在营区内传递火炬。7名青年火炬手中包括来自希腊的 尼古拉斯和加拿大的 萨曼莎。尼古拉斯曾经获得过希腊16-18岁年龄段的击剑冠军,而萨曼莎也有游泳的特长。
来自中国山东的残疾青年 李建立也将在轮椅上进行火炬传递。
活动富有中国特色
著名功夫影星 李连杰的师傅 吴彬将带着 中国武术协会的诸多大师们来到营区,在晨练时教授营员们 学习中国的 太极拳、 少林长拳等传统功夫。除此以外,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81名青年还能接触到 踢毽子、 抖空竹以及 韵律操等项目。短短的12天里,包括观看 奥运会开幕式、爬长城、看 故宫等内容的营内外活动将达30多个。
8月11日,营地将会为8月过生日的青年们安排一次统一的集体生日主题会。西方传统的蛋糕不会出现,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国特色的 长寿面和 寿桃。
体验中国美食, 学习包 粽子、 汤圆;在景德镇老师傅的指导下学习 陶艺;欢迎会上安排 中国孩子表演各种 中国乐器……这些精心准备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各国和各地区的青年们更充分地体验中国文化。
细节流露出关心
本届青年营历史上首次有残疾人营员参加,营地在原有的 无障碍设施上作出了改进,并在公寓内特意重新安排了残疾青年的房间,用独立的床取代了普通房间内的上下 双人床。公寓内还有营员之家,可以让营员们在这里进行交流。除了提供可上网的电脑外,营地还为营员提供了 无线上网的方式。
一个18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医疗小组则24小时在营区内待命,除了急救设施和 急救包外,还有一辆急救车可以提供服务。
志愿者副经理 迟强说:“我们要为前来参加活动的营员们提供全天候、多方位、高水平的服务。”
101中学的 副校长、营地运行经理 王涛介绍说,为了照顾大家的 饮食习惯,他们特意请来了 五星级饭店的西餐 厨师长来指导营地厨师。而志愿者也早就经过了大量的培训和模拟训练。
在营区内,和奥林匹克核心区内一样的黄色 指示牌也随处可见,指示牌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三种语言。
“我们就是要给营员们提供‘家一般’的感觉,”王涛说。
营地一瞥
北京2008奥林匹克青年营将围绕“体验奥运”、“交流学习”、“了解中国”三条主线,设计推出开营仪式、营内主题和营外主题三类活动——
1.体验奥运
观看开幕式彩排、开幕式以及奥运会比赛;参加奥运会火炬接力;开展友谊传递活动;举办奥林匹克大课堂,开展奥运知识讲座;参观奥运村和比赛场馆。
2.交流学习
围绕环境、文化、科技等主题,举办“青年创造未来”主题论坛;开展科技文化考察活动,组织营员参观北京的 高科技创新园区、高科技企业及故宫等文化古迹园林场所;围绕环境保护、 科技创新和 文化融合,举办青年 DIY创意展示、各国营员文化交流;组织开展团队 拓展训练,举办系列文艺表演等联欢活动;组织开展营员团队 体育健身交流活动。
3.了解中国
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讲习活动,包括学习 烹饪、 武术、 手工艺品制作等,使营员学习体验中国文化;参观北京的 文物古迹;进行 中国民间体育活动学习体验。
8月1日:国内营员抵达、注册
8月2日:国内营员与志愿者青年营知识培训
8月3日:志愿者培训及营内活动演练
8月4日:国际营员抵达、注册;
“青春、科技、未来”营地 内科学体验乐园
8月5日:“ 青春之约”营员欢迎会;夜游北京
8月6日:开营仪式;“和平信使-跨越国界的友谊”营员交流活动
8月7日:参观北京 天安门广场和 故宫;参观 梅兰芳大剧院
8月8日:火炬传递进青年营营地内;观看 奥运会开幕式
8月9日:观看奥运比赛;营员环保作品创意活动
8月10日:参观 奥运村;营地内奥林匹克知识大课堂
8月11日:营员迷你 奥林匹克运动会;营员集体 生日晚会
8月12日:观看奥运比赛;“学厨在北京”营员 饮食文化体验交流;
“来自故乡的文化风景”营员各民族风情交流展示
8月13日:游览 北京欢乐谷;“青春视角- 印象北京”艺术展示活动
8月14日:“青年创造未来”主题论坛;营员 情景剧表演
8月15日:游览 八达岭长城、共植世界青年友谊林;观看奥运比赛
8月16日:观看奥运比赛;营员音乐交流活动;营员联名祝福活动
8月17日:闭营仪式暨“ 相聚北京-相约未来”营员欢送晚会
青年营的起源可追溯到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当时的国王 古斯塔夫邀请了1500名 童子军在 奥林匹克体育场附近搭建帐篷,举行联欢活动,形成了国际青年营的雏形。后来因为 两次世界大战,青年营多次被停办,只在 1936年柏林奥运会和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举办了两次。从 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国际青年营恢复了举办。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 国际奥委会正式将青年营项目纳入 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在 奥林匹克宪章中专门提到:建议奥运会举办城市均应组织国际青年营。实际上,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以后的每届夏季奥运会都举办了国际青年营。自2004年起,《 奥林匹克宪章》第五章第五十条明确规定:“经 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授权, 奥运会组委会可以自己负责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国际青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