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足球队历史

中文名 南华足球队
成立于 1908年
目录导航

战前(1908年-1945年)

成立初期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驻守香港的英国炮兵和皇家海军将足球运动引入香港,但属只限于洋人参加的玩意。1905年的香港校际足球锦标赛首次有华人参加,参赛的学校有皇仁、圣士提反、拔萃及圣约瑟等。

三年后的1908年,以莫庆 为首的华人学生组成了香港第一支华人球会──“华人足球队”,成立目的为在洋人独占的香港足球运动上让华人参与。球队早期借用上环水坑口育才书社为会址,并以大坑足球场练习,后来因路途遥远改借湾仔书院为会址。1910年才更名“南华足球会”,1916年成立“南华游乐会”,迁往跑马地樟园之会址并正式加入刚成立的香港足球总会(当时名为“香港脚球总会”)。1918年派队参加甲组及乙组足球联赛。

1910年南华代表中国华南地区参加在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大会,并夺得冠军。1913年南华更代表中国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只有中、日、菲三个参赛国,因舟车劳顿而以1-2负于地主菲律宾。两年后的远东运动会由上海主办,南华再次代表中国参赛,决赛再遇菲律宾,成功击败对手为国增光。

二十年代

1920年南华定名为现在的南华体育会。南华在成立初期四出发掘有潜质的年青华人足球员,而其中就在1922年香港学校“夏令营杯”足球赛中发发掘了当时年仅17岁的李惠堂。李惠堂在赛事中担任前锋,他以高超的足球技巧、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惊人的入球数带领学校球队获得佳绩。赛后立即被吸收加入南华足球队,并参加香港乙组足球联赛。

1923年南华首次远征澳洲,由莫庆任领队,统率队员梁玉堂、刘庆祥、陈苏、吴锦泉、梁棣芳、黄瑞华、林玉英、彭锦荣、叶九皋、黄柏松、李惠堂、陈光耀、郭赛根、张钖恩、王振升及申国权,共作赛24场,取得8胜7和9负的成绩。

从澳洲回港后,李惠堂获提升上甲组,就在这季(1923/24年球季)南华首次成为联赛冠军,打破了洋人球队垄断香港甲组足球联赛的局面。而于之后的数个球季南华也取得佳绩,数次打入三甲,更奠定了以后南华成为香港的联赛“一哥”地位。1925年李惠堂转战上海,投效乐群。1927年南华租用现时加路连山道会址,兴建足球、田径、排球及篮球场。同年大部分南华骨干主力球员转投新成立的中国台北队,只余陈苏及刘庆祥两人勤皇未去,南华实力一落千丈,而中国台北队则连夺三届联赛冠军。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是南华的第一个王朝,1931年李惠堂重投南华,担任队长,当时南华的实力非常强,由1930年至1941年赛季中共夺得了八次联赛冠军(1930/31年、1932/33年、1934/35年、1935/36年、1937/38年、1938/39年、1939/40年、1940/41年)。而由于南华球员众多,自1936/37年球季起甲组的南华便分成“南华南”和“南华华”两队作赛,分半后南华的实力却没有减退,反而“南华南”和“南华华”却经常在联赛双双杀入三甲,在1939/40年赛季更包办冠、季军。

1934年加路连山运动场馆落成启用,馆外设有两层看台,可供观看足球及排球场比赛。而于1936年于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华民国获邀出席,而预定足球队的22人名单中,竟有14位球员来自南华或为前南华球员,而其中队长就是李惠堂。

于1936年年中,一众南华球员带领的中华民国足球队由于经费不足,于是展开亚洲巡回表演赛以筹募旅费。中国队在此次巡回赛中的27场赛事中共取得23场胜仗,以及4场赛和,未尝败绩,合共踢进113球,即平均每场球赛攻进4球。

1936年8月6日,中国队在柏林奥运首场便抽得与当时实力强横,由国内业余球员组成的英国队对垒,传媒普遍预计英国队可以轻松大败中国队,但出乎意料地不但半场赛和0比0,双方亦互有攻守,虽然最后中国队以0比2落败,但赛后上阵的共8位南华队员(包家平、李天生、谭江柏、黄纪良、曹桂成、冯景祥、李惠堂和叶北华)都大获好评,其中李惠堂更被形容为“中国球王”。

正因为这些辉煌战绩加上是香港少有的华人足球队,南华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球迷,而这点也成为南华比其他强队优胜的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占领香港期间香港足球联赛由1941年至1945年的四年全面停止,香港足球发展遭到严重打击,期中南华的加路连山运动场更被日军进驻。但战争同时也给了南华一个优势,香港洋人球队在战后减少,令一众华人球队急速冒起,而南华发展也步入了中期。

战前球队荣誉

竞赛名称 次数 年份
甲组联赛 9 1924年、1931年、1933年、1935年、1936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
高级银牌赛 9 1929年、1931年、1933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1年;

粗体字年份夺得双料冠军

二十世纪中前期(1945年-1960年)

竞赛名称 次数 年份
甲组联赛 9 1924年、1931年、1933年、1935年、1936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
高级银牌赛 9 1929年、1931年、1933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1年;

战后复员

五十年代

战后的首个联赛球季,于1946年1月5日才告展开,只有10支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洋人球队空军(R.A.F.)最后获得到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最后一队夺冠的香港洋人球队)。而于翌年1946/47年球季,联赛开始恢复正常,包括南华在内的数支球队也重返甲组,而李惠堂亦于1947年正式挂靴。 在这届,南华败给“喷射机”星岛,屈居亚军。而在1948/49年球季,南华南得到冠军,虽于1947/48球季和1949/50球季败给杰志,但南华依然无风无浪的踏入五十年代的王朝。

中前期球队荣誉

五十年代是南华的第二个王朝,南华于1951年至1960年间共得到1950/51、1951/52、1952/53、1954/55、1956/57、1957/58、1958/59和1959/60年的八届联赛冠军,于杯赛上亦有优异成绩,得到1955、1957、1958和1959年的高级银牌赛冠军。其中“南华三条烟”(莫振华、姚卓然及何祥友)亦成功吸引大批球迷。1953年南华会球场兴建可容纳12,000人之三合土看台启用。

五十年代初期南华、杰志及九巴鼎足而立,其中又以绰号“原子巴士”的九巴(又称为“巴士”)对南华威胁最大,九巴得到1953/54年球季冠军,各赛季中也力逼南华,当年双方碰头被称为“南巴大战”,吸引大批球迷观战。其后有东方组织巨型班,夺得1955/56年球季冠军,而东华及愉园相继升级后亦有一定成绩,不过南华依然是没有对手下的班霸。

1950/51年球季胡好入阁南华,同时将上届联赛冠军杰志全队球员包括“小黑”姚卓然带“上山”投效,顺利夺得联赛冠军。

1953/54年球季南华、九巴及杰志三强鼎立,虽然最终九巴夺得联赛冠军,但南华在两循环的“南巴大战”均取得胜利。1953年11月22日联赛首循环于下午4:15在加建新看台后的加路连山南华会球场举行,由于两队实力接近而引起球圈哄动,球场绝早爆满,观众人数接近两万人,当日门票售价一元二角,据称有人愿意付出五百港元成为南华会名誉会员以换取免费门票。 头场两队乙组对垒,九巴大胜4-0。赛前九巴在球场附近的酒店预订房间作更衣之用,而主场的南华则在宿舍休息,正本戏展开,九巴攻势较盛,但锋将邓宜杰在14分钟顶球后落地撞爆左眼角离场治理,南华乘机反攻,朱荣华底线传中,郭英乐迎顶破网,南华1-0领先完半场;下半场九巴展开围攻,但南华门将谭乃埙演出神勇,将险球一一化解,南华力守1-0终场取得胜利。1954年3月13日联赛次循环仍在南华会球场举行,赛前九巴15战得26分排联赛榜第二位,而同为15战的南华与17战的杰志同得24分列第三、四位,排头的陆军虽然有27分,但已比赛18场,争标机会较低。战幕揭开,九巴先采攻势,谭焕章有一次近门顶球中柱不入;及后南华展开反攻,17分钟朱荣华传交莫振华俯身顶入成1-0,南华打开纪录后攻击急劲,先后获得6次角球,惟未能扩大优势,一球领先完半场;下半场43分钟(当时甲组比赛全场共70分钟,半场35分钟,即下半场8分钟)九巴李春发大脚吊前,司徒尧迎顶入网扳平1-1,九巴攻击转盛,司徒文及李大辉先后失机未能反先,南华在末段反攻,战至67分钟,莫振华打门中柱弹出,姚卓然再射被挡出不远,“太子”李育德 冲前加一脚入网,完场前3分钟领前2-1,直到终场维持胜果。两循环两挫强敌兼在联赛榜追平九巴。 甲组联赛因香港足球代表队参加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二届亚运会而在5月初暂停。战至最后一轮联赛,九巴23战得39分排头位,南华少一分紧随其后,杰志仅得34分排第三,但杰志较早前在决赛3-2击败九巴夺得特别银牌冠军;九巴在5月19日以4-0击败弱旅空军稳得冠军锦标,而南华于翌日4-1大胜光华亦无法反先,是少有“四大皆空”的年度。

1954/55年球季南华补入年青的何祥友,“三条烟”初见组成,实力有增无减,联赛24战得40分,射入103球,次循环3-2击败九巴,使南华最终以两分反压九巴重夺失落一届的联赛锦标。而特别银牌先后淘汰星岛(4-1)、九巴(5-3)及杰志(1-0)晋级决赛,1955年3月26日决赛对陆军,谈笑用兵大胜6-1,同日南华乙组队亦以4-3击败陆军乙组队,南华兄弟一同赢得银牌锦标。 在香港称低劣的足球比赛为“海军斗水兵”,本赛季的海军在联赛24战未敲胜鼓,仅赛和三场得3分,后防合共失掉147球之多,平均每场失超过6球,在首循环更被南华狂数13-2。

1949年后,透过担任代表队教练李惠堂的关系在香港挑选球员参加各项国际大赛,其中大部分为南华队员,曾赢得1954年及1958年亚运会足球冠军。南华于1913年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开始,直到1970年代初香港球员被禁止代表其他地区,才结束与中国队长达50多年的紧密关系。

二十世纪中后期(1961年-1980年)

竞赛名称 次数 年份
甲组联赛 9 1949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5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
高级银牌赛 5 1949年、1955年、1957年、1958年、1959年;

粗体字年份夺得双料冠军

六十年代

竞赛名称 次数 年份
甲组联赛 9 1949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5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
高级银牌赛 5 1949年、1955年、1957年、1958年、1959年;

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中后期球队荣誉

六十年代初的香港球坛背景甚为复杂,各项联赛和杯赛冠军都由南华、九巴、星岛及愉园瓜分,是香港足球史上一大乱世,但南华依然是众多球队中夺冠最多的,分别得到1960/61和1961/62两年球季冠军。

1965年香港足球总会为庆祝成立50周年而举办金禧杯,采用两回合累计淘汰制,第一轮南华1-1、3-2淘汰愉园,第二轮4-3、3-1击败东升,准决赛2-1、3-2淘汰星岛,晋级决赛对东华。1965年1月17日决赛首回合在政府大球场举行,东华有主将高保强因伤缺阵,但与南华仍能拉成均势,两无纪录0-0完半场;54分钟东华姚卓然禁区边射入先拔头筹,58分钟何祥友为南华扳成1-1,69分钟“虾仔”郭锦洪主射禁区外自由球中鹄为南华反先2-1,东华反攻,仅4分钟后伍炎胜乱军中射入追平2-2,79分钟“牛屎”黄志强接应角球射入再超前3-2,但仅两分钟后“怪脚”袁权韬又射入“世界波”再度扳成平手,首回合双方3-3不分胜负。1月24日次回合,大球场有爆场的27,000多球迷入场观战,东华原班人马应战,而南华则有小将陈建辉“挂帅”代替受伤的李德炜,南华以快打慢,开赛仅两分钟陈建辉连环施射得手首开纪录,两分钟后何祥友锦上添花射成2-0,27分钟陈建辉接应曾镜洪长传射入,个人梅开二度成3-0完半场;易边再战,49分钟陈强为东华打破光蛋追近1-3,南华主守直到鸣笛终场,两回合累计6-4夺得首届金禧杯,赛后由港督戴麟趾颁奖。

而至六十年代中后期,领先球队产生变化,变成南华、星岛和“商业大军”怡和,其中南华和有“一代球王”张子岱坐镇的星岛之间竞争较为剧烈,双方每次碰头均成为焦点,只星岛于联赛上却运气甚差,自1964/65球季至1969/70球季都是季军或亚军。而南华则取得1965/66年、1967/68年、1968/69年的三届联赛冠军,依然是联赛的上游份子。1968年香港推行职业足球,惟南华仍维持业余身份,直到1980年才全面职业化。1969年许晋奎出任南华会足球部主任,直到1975年升任副主席才离职。

二十世纪后期(1981年-1999年)

七十年代初,南华在失去1970/71年球季冠军后,终于摆脱星岛和怡和的追击,得到1971/72年球季冠军。本以为南华在和怡退出联赛和星岛实力减弱后将会称霸香港球坛一段时间,可是于1972/73年球季,香港球坛出现了一队令人惊喜的新秀精工。精工于1970年成立,成立首季便以53分高踞丙组联赛榜首升上乙组作赛,1971/72年球季精工再于乙组联赛轻松夺冠,以“升班马”姿态再杀上甲组,于南华阵中挖走胡国雄,而于1972/73年球季便力压南华夺甲组冠军。1972年南华名宿何祥友获颁MBE勋衔,是首位受勋的华人球员。

1970/71年球季甲组球队增至14队,南华基本保留上届人脚,只聘请郭石担任专职教练。 卫冕冠军怡和仍保持巨型班本色,而异军突起的流浪获得赵不弱及陈瑶琴伉俪入阁后到苏格兰班兵,签入“耶稣”居理、“大水牛”华德及“长颈鹿”端纳三将,带起引进外援的热潮。联赛第二及三周即分别以1-3及0-2负于流浪及怡和,对流浪所失的3球正正由3名洋将包办。金禧杯南华初赛7-2大胜警察,复赛遭遇“职业大军”消防,在完场前获得十二码,但黄志强主罚“宴客”,加时后仍然各一平手,11月18日重赛先有彭志光“摆乌龙”,继而发生黄志强与刘希互相殴打事件,双双被逐离场,最终以1-3落败被淘汰, 事后黄与刘各被判罚停赛8星期。 这个球季再有3支球队包括东方、消防及电话转为职业球队, 南华维持传统,保持业余球队的身份,所以没有参加只有职业球队参赛的职业联赛。高级银牌赛南华初赛由陈锡祥梅开二度,2-0淘汰陆军, 复赛面对警察,对手排出窝利士搭麦拉伦“双鬼拍门”阵,南华两度领先而被对手扳平2-2完场,加时更被窝利士射入反超前,直到完场前半分钟才凭张浩权的入球幸免于出局。 重赛南华由黄志强先拔头筹,警察赖窝利士扳平,加时后仍然1-1平手,两场剧战共220分钟依然不分胜负。 第二次重赛警察窝利士首开纪录,南华全力反扑,先由黄志强扳平,下半场由陈朝基头球破网顶成2-1终场,几经辛苦才晋级准决赛。 四强对怡和,虽然怡和凭黄文伟禁区边命射中柱弹入1-0领先上半场,但下半场陈朝基连下两城成2-1,南华晋级决赛对流浪。5月16日决赛对当时排联赛榜首兼未尝败积,联赛两胜南华的流浪,政府大球场竟然未有爆场,只有九成的25,061名球迷上座,22分钟流浪先由“大水牛”华德开纪录,40分钟南华陈朝基扳平,1-1返回更衣室;换边再战,南华稍占优势,59分钟陈朝基射入2-1南华后来居上,流浪调整阵容后抢回优势,79分钟华德接应角球顶入追平2-2,后补入替的温耀球在82分钟替流浪射入成3-2完场,流浪捧走银牌锦标。 最后流浪以两分力压怡和夺得联赛冠军,成为“双料冠军”得主,而南华在联赛仅排第七位,连续两年空手而回。本赛季港会在联赛26战零胜零和得零分,成为名副其实的“三零部队”。怡和于5月30日宣布退出联赛。

1971/72年球季南华获得退出联赛的怡和的两员大将仇志强及黄文伟投效,更从东升邀得胡国雄过档,实力大为增强。香港足球总会举办“淘汰杯足球赛”代替不受欢迎的“职业联赛”,并获得英美烟草公司冠名赞助称为总督杯。 初赛南华1-0淘汰九巴,复赛2-0击败东升,四强3-1力克消防,晋级决赛对流浪。1972年1月23日总督杯决赛在政府大球场举行,决赛票价虽然提高,但在赛前已预售沽清,入场球迷高达28,321人,无线电视现场直播,上半场由于双方心情紧张,球来球往,过程平淡,仅36分钟郭家明顶空门被陈世九护门顶出较为危险,0-0完半场;下半场初段仍然互有攻守,直到62分钟陈朝基深入流浪底线传中,陈志伟伏兵门前顶球入网先拔头筹,流浪大举反攻,南华有陈世九肩膀脱臼及骆德辉被踢爆鼻骨先后离场,流浪虽有攻势,但不能射破仇志强十指关,南华保持1-0终场,赢得第一届总督杯冠军,赛后由英美烟草香港区总经理裘利颁奖,由队长曾镜洪接过冠军银杯外,尚有冠军奖金15,000港元,名利双收,而这亦是南华经过两季“四大皆空”后首面锦标。

1972年5月21日南华以4-1击败电话后,24战得37分,抛离第二位少赛一场的加山7分,提早两轮确定重夺失落两年的联赛冠军。 南华在银牌几经艰难,于初赛2-2、重赛3-1淘汰消防,复赛0-0、重赛1-0击败九巴,入到四强才稍轻松以6-2大胜荃湾,晋级决赛对东方。5月24日银牌决赛于政府大球场夜赛,再有爆场之盛,共有28,286名球迷入场,上半场18分钟东方门将何容兴接球脱手,胡国雄及时赶到射入,南华先开纪录,30分钟梁兆华禁区内勾倒袁权益,东方获判十二码,袁权益亲自操刀成1-1,完半场双方不分高下;下半场东方初段稍占优势,无奈久攻不下,南华逐渐取回控制权,36分钟黄文伟打门,场湿地滑,“高佬兴”竟让皮球从胁下漏入网窝,南华就凭对方门将两度出错以2-1击败东方夺得银牌,赛后由足总主席廖烈武颁奖,南华以全华班一季内夺得三项重要锦标,成为“三冠王”。

1972年5月28日应届“三料冠军”南华出战拥有“球王”比利的山度士,上半场南华以原班人马上阵,开赛仅4分钟比利传交雅美达先拔头筹,到39分钟这对组合再下一城成2-0完半场;下半场消防借将张子岱、张子慧、郑润如及叶尚华入替陈朝基、黄志强、曾镜洪及梁兆华,48分钟捷达再入一球成3-0,到64分钟雅美达连中三元射成4-0,客军稍为放松,70分钟南华在禁区边获得罚球,张子岱拨交胡国雄一射中鹄,追近成1-4,到81分钟张子岱妙传胡国雄梅开二度,射成4-2直到完场。 这场比赛连同稍后由山度士分别对抗消防(3-1)及纽卡斯尔联(4-2)被拍成纪录片《球王妙技》在香港上映。

1972/73年球季南华面对来势汹汹的“百万大军”精工,在失去胡国雄后,补入袁权益及陈国雄,开季后更邀得大马国脚王春华加盟,仍然不失班霸地位,和精工拉成平手,季初更位列榜首。但随着金禧杯被精工淘汰(1-0、0-3,累计1-3)及总督杯于初赛已败于流浪(1-1、十二码3-4)而无缘卫冕,王春华体弱而耐战力不足及阵中球员青黄不接的问题逐渐浮现。1973年3月21日南华与精工在联赛首次相逢,南华留前斗后,居理在上半场17分钟为精工先拔头筹,下半场南华大举反扑,易边后仅1分钟即由黄文伟扳平,王春华梅开二度成3-1完场,报却金禧杯被淘汰之辱。 南华在银牌初赛3-0击败星岛过关,复赛同样以3-0淘汰九巴,准决赛冤家路窄再遇精工,以0-1仅负而缘尽银牌赛。在银牌出局后4日,南华在联赛仅能与电话0-0赛和,联赛失分与精工相同。 联赛赛程因港队先后出外参加亚青杯及世界杯外围赛而延至6月才煞科,在尚余三轮比赛时,南华以两分落后精工,6月3日南华以1-3负于中游球队铁行, 但柳暗花明,三日后精工竟以0-5大败给愉园。6月9日南华3-0击败流浪保住一丝夺标希望, 但翌日不容有失的精工亦以2-0击败铁行,由于得失球差大幅领先南华,就算压轴战败于南华不超过6球亦可获得首次联赛锦标。6月13日联赛闭幕战由榜首两队精工、南华对垒,在埔头挑灯夜战,虽然大局已定,仍有15,236名球迷冒雨进场观战,上半场6分钟陈朝基为南华先开纪录,37分钟罗桂生门前解围,但皮球撞中“大水牛”华德反弹入网被精工扳平,上半场各一平手;下半场56分钟胡国雄妙射为精工反超前2-1,南华展开反击,直到74分钟黄文伟为南华射入扳平,仅1分钟后,袁权益右翼斜射中柱弹入网窝,南华再领先3-2直到完场。 精工赢得联赛冠军,连同早前夺得的总督杯及银牌,成为“三料冠军”,成绩比美上届的南华,但南华却在两循环的联赛两胜精工,整季5次对战录得3胜2负的成绩。

南华与精工每次碰头都会吸引大批球迷观战。1976年11月28日两队合演一场经典“南精大战”,当日大球场爆满,入场观众高达28,156人。上半场初段南华乘精工阵脚未稳,10分钟由尹志强先开纪录,18分钟施建熙射成2-0,两分钟后冯志明锦上添花成3-0,战至30分钟,精工区永雄禁区内手球被罚十二码,冯志明一针见血连下四城成4-0绝对优势,如梦初觉的精工才急起直追,34分钟韩国中锋金在汉头球破网扳回一球,39分钟胡国雄为精工追成较接近的2-4完半场,而南华锋线最具威胁的施建熙于40分钟因伤退下火线。下半场精工大举反攻,65分钟金在汉再以头球攻门得手成3-4,仅一分钟后,胡国雄杀入禁区,离门12码劲射地波入网扳平4-4,这时精工气势大盛,此消彼长,南华阵脚大乱,68分钟胡国雄右路传中,张子慧头球攻门,何容兴接球甩手,被伏兵门前的居理“执死鸡”射入反胜5-4。

两队垄断了七十年代的香港球坛,南华得到1971/72、1973/74、1975/76、1976/77和1977/78年的五届联赛冠军,1977/78年球季联赛更以22战20胜2和全季不败成绩获得冠军, 而精工则得到1972/73、1974/75、1978/79和1979/80年的四届联赛冠军。可是南华于近八十年代时,成绩却每况越下,而精工则变得更强,南华的发展也步至近期。1978年梁能仁获得首届香港足球先生。

八十年代

竞赛名称 次数 年份
甲组联赛 10 1961年、1962年、1966年、1968年、1969年、1972年、1974年、1976年、1977年、1978年;
高级银牌赛 4 1961年、1962年、1965年、1972年;
高级组金禧杯 3 1965年、1968年、1969年;
总督杯 2 1972年、1980年;

粗体字年份夺得双料冠军;再加夺得三冠王

九十年代

竞赛名称 次数 年份
甲组联赛 10 1961年、1962年、1966年、1968年、1969年、1972年、1974年、1976年、1977年、1978年;
高级银牌赛 4 1961年、1962年、1965年、1972年;
高级组金禧杯 3 1965年、1968年、1969年;
总督杯 2 1972年、1980年;

二十世纪后期球会荣誉

近期(2000年-)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在七十年代末跟南华不相伯仲的精工变得更为强大,不但连续封王四个球季,更签入有世界杯经验的荷兰国脚迪庄(Theo de Jong)、穆伦(Gerrie Mühren)、韦伯、海恩、连尼加贺夫(René van de Kerkhof)及南宁加(Dick Nanninga)等。 相反,南华的球员却因精工条件较吸引和南华成绩差而纷纷过档,虽然南华于1981年打破传统,聘请非华籍外援,引入包括黎路臣、韦迪、戴卓尔、李斯达及杨确等5名曾在西德效力的“洋和尚”, 但南华实力仍然大减而三甲不入,球队更连续两个球季要陷入降班的危机。在1981/82年球季中,仅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4:1击败海蜂,仅以一分之微压过加山成功护级。而1982/83球季由黄兴桂带领的南华再度陷入护级旋涡,虽然聘用透过荷兰劳工部推介来港的范苏斯、沙贝加及赫文高, 期间战绩为1胜3和9负,黄兴桂带队仅半年于1983年2月挂冠而去,由队中球员兼教练米勒(Alex Miller)接手, 但这次的运气却用尽,球队位联赛榜榜末,须降班至乙组联赛,幸好及后得足总破例挽留,才可继续留在甲组比赛。

1982年4月16日排在联赛榜尾二及三的加山及南华进行护级战,大球场一早爆满,入场人数达到27,957人,是当季继精工对宝路华后第二场“爆棚波”,双方激战90分钟后以0-0打成平手,各得1分同得13分,南华得失球率占优而排尾三。无线电视更在《欢乐今宵》直播10分钟的比赛。 赛后9:50约3,000名球迷聚集在加路连山道南华会宿舍前等候南华球员,因聚集人多,南华球员由警员护送返回宿舍,期间有球迷指称尹志强及陈怀伟表现欠佳而叫嚣鼓噪,两人被迫折返球场,有部分滋事者在人群中煽动,烧报纸及推倒垃圾箱,制造混乱。约10:30由30多名警察机动部队警员组成人链驱赶聚集的球迷,人群循棉花径及加路连山道离开球场,但有人恶意破坏,将南华会保龄球场大门一块玻璃捣毁,更沿途见车踢车,推倒垃圾箱及告示牌,更纵火焚烧一个垃圾站,礼顿道、摩利臣山道以至波斯富街的商铺纷纷落闸提早停止营业,警方增援驱赶滋事青年,直到11:00全部群众散去才结束,期间共拘捕6名滋事青年。

1982/83年球季,南华经历上季千辛万苦才成功保级,由主席许晋奎出马邀请周殿铭出掌足球部主任,更从东方挖角将黄兴桂带上山任教,并在荷兰及本地招兵买马,组成三百万元大军,希望重振雄风。新季分别弃用梁能仁、池一坡、何容兴、叶志强及上届表现不佳的外援,罗致陈国乐、陈世芳及麦竞勋三名新秀,并从荷兰引入范苏斯、沙贝加及赫文高三员及保留上届效力的黎路臣、韦迪及杨确等合共6名外援,实行累积奖金制度,务使球员场场尽力。

1982年9月19日南华与宝路华在新球季首度出师,吸引20,903名球迷入场,季初波两队均未入状态,上半场22分钟南华韦迪先开纪录,39分钟宝路华基顿门前顶入扳平1-1。下半场58分钟蔡育瑜禁区拉基顿被罚十二码,基顿亲自操刀但乏力被黄文财接去;完场前四分钟,宝路华鲍维乱军中挑射击中沙贝加左手,球证董炳炎判罚南华第二个十二码,南华球员认为“波打手”不服判决,而教练黄兴桂亦与旁证理论,黄文财一度放弃把关以示抗议,惟亦无效,鲍维主射中鹄成2-1,在场球迷认为球证判决不公,开始叫嚣,气氛十分恶劣;完场前一分钟,韦迪与鲍维互有动作,引起双方球员扭作一团,幸好及时制止而未有重大事件发生,韦迪与鲍维各领一面黄牌,西看台的球迷开始鼓噪及投掷杂物,球赛匆匆完结。 赛后数百球迷在球场外聚集,高叫要打球证,扰攘十分多分钟后陆续离开,沿途叫嚣并踢烂交通灯、路牌、垃圾桶及拍打路边车辆泄愤,大批“蓝帽子”一直在旁监视,滋事球迷在百德新街再次集结,连同围观途人约有近千人大声叫嚣,适时香港专上学生联会正举行“罢买日货”活动抗议日本篡改侵华历史,群众转移目标捣乱附近的日资百货公司,先将一个垃圾桶抛入大丸,继而打破松坂屋一幅大玻璃橱窗,警察机动部队随即分队驱散群众,并拘捕两名男子带回百德新街派出所,人群涌到派出所门前要求放人,警员一方面增援,一方面广播劝告群众离开,群众才逐渐散去。

10月14日以0-4惨败于精工脚下, 开季4战1和3负仅得1分,南华急忙“换血”变阵,放弃范苏斯、黎路臣及杨确,先后加入森宝、史唐及葛尼士, 首战1-1赛和菱电取得1分, 次仗击败荃湾连取三分。而在银牌分组初赛4战仅和一仗垫底出局。1983年2月6日0-1负于东方后,联赛首循环9战只得4分排于榜末, 南华决定再次增兵,加入由戴历·居理推荐来自流浪者的米勒, 更于2月16日公布由持有教练牌的米勒取代黄兴桂执掌兵符应付下半季的比赛。 米勒正式掌符后进行第三次“换血”,从苏格兰引进贺班、基宁及麦哥,到了5月中南华14战仅得7分仍然敬陪末席,南华再“加码”邀请前苏格兰国脚韦利·庄士顿(Willie Johnston)到港协助救亡。5月19日0-1不敌精工, 随着护级对手东升、海蜂及菱电纷纷抢分成功上岸,5月24日南华对荃湾只是排名之争,最终南华0-2败阵笃定降级。7月14日由愉园及东升联名入信香港足球总会要求挽留南华留级甲组, 而各甲组会亦一致通过支持执委会去函作出挽留, 随着乙组只有先特霸升班,而警察及港会表明不会升班,甲组尾二的荃湾又不愿留级,加上菱电退出,足总执委会通过根据联赛章则第五条B8去函南华要求留级, 于7月19日正式发函。7月25日南华会名开特别执委会会议,到会共72名执委委员,经过一轮激辩后用举手投票决定,38人赞成、6人反对及28人弃权,会后由主席许晋奎宣布接纳足总邀请留级,来届军费约350万元,继续聘用外援。

1983/84年球季,经过两个失意球季后,南华聘任黄文伟任教练一职以稳定军心,放弃已有离心的尹志强、陈怀伟及蔡育瑜等,委任周启奎为足球部副主任,华将补入何容兴及曾英全,上届外援只留用沙贝加,新签入何佳及拉南两名上届已在港比赛的球员,另加新外援麦格夫(Chris McGrath)及基夫笠臣(Keith Robson)两人,这一决定得到了成功,在本球季中,南华重登联赛榜第四位。1984年洪金宝入阁南华,并仿照“精工八二”组成“南华八四”,其后两队合并组成“香港明星足球队”。

而于1984/85球季,南华重振声威,季中一度压倒精工位处榜首,但在四月的总督杯决赛与精工激战120分钟以3-4败阵,失落锦标之余也令球队出现大量伤兵,以至在季尾数场赛事接连失分,最终当季仅以两分之差败给精工屈居第二。1985/86球季,,南华终成功压倒精工、愉园等强队夺得他们八十年代首个甲组联赛冠军,但同一时间,精工于1985/86球季结束后因不满香港足球总会决定于1986/87年球季开始一连三季实施“全华班”,拒绝外援注册, 而宣布解散,大量优秀球员流入南华,令球队再次成为联赛“一哥”,球队连得1986/87和1987/88球季冠军,1987/88年更凭闭幕战5-1大胜东方,24战与愉园同得60分,以得失球率压倒对手而蝉联冠军。1988年林建岳离任南华足球部主任,带同梁守志及7名主力球员包括黄文财、张志德、赖罗球、余国森、黎永昌等下山入主花花,并冠名为丽新花花。

南华球员包办八十年代末的香港足球先生,顾锦辉于1987年获选,而陈发枝则在1988年及1989年连续两年当选;山度士于1988年获得最佳年青球员,而招重文在翌年亦当选最佳年青球员。

千禧年代初期

踏入九十年代初,南华接着八十年代末的气势,再得1990/91和1991/92年球季冠军,而也因在1993年杯赛上得到冠军,可以参加1994年的亚洲杯赛冠军杯。南华先在杯赛的东亚区首圈以总比数3-0挫中国球队大连队,次圈则以总比数6-1击败印度球队东宾高,成功获得东亚区的决赛席位,决赛上要面对日本球队横滨水手。可是横滨水手于随后退出,令南华可以历史性地参加总决赛,但两回合计以2-6不敌沙特阿拉伯球队艾卡迪沙,只得亚军,不能创造历史。

而于同年,南华加上东方借将谭拔士和李健和,在表演赛中以4-2击败了当时拥有李安纳度、卡富、祖连奴等世界一级球星助阵的应届洲际杯冠军圣保罗。

南华虽然在亚洲杯赛冠军杯和面对外队上有惊喜表现,于联赛上的表现却平平,完全被东方抢了风头。东方一向在联赛上都只是中游份子,但1991年丽新足球队宣布退出甲组联赛,李健和等一众前丽新的高质球员转投与丽新有密切关系的东方,东方之后更吸纳了南华的谭拔士,令球队成绩立刻大跃进。东方于1991/92年球季中初初冒起,扩军后首季便仅败给南华得到亚军,而1992/93年球季9月20日揭幕“东南大战”即以5-0大比数击败卫冕冠军的南华,而之后还以入38球失0球胜出首循环所有赛事,并于1992/93、1993/94和1994/95年球季中高分夺冠,令往后的被球迷称为“东方王朝”,南华于当时完全不是东方的对手。

可是于1995年东方因球市走下坡而改组“青春班”, 于是如李健和、谭拔士、郑兆聪等的大量高水平球员流入南华,令南华在往后数季再次封王。而另一批东方球员包括奥沙及基亚则流入新起之秀快译通,两队在往后数季都各有数次成为冠军,南华也在这争持的环境下步入千禧世代。

山度士在1990年及1991年连续两年获选为香港足球先生,而陈炳安(1992年)、郑兆聪(1996年)、欧伟伦(1997年)及丘建威(1999年)亦先后当选;陈志康则在1996年获得最佳年青球员;基保(1993年)及吴群立(1995年)获选最佳外援球员。1999年“世纪香港球星选举”中,黄文伟、山度士、黄志强、高宝强、姚卓然、莫振华、何祥友及胡国雄获选“千禧香港球星”,而李惠堂更得到“世纪荣誉大奖”。

重新组军

竞赛名称 次数 年份
甲组联赛 7 1986年、1987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7年;
高级银牌赛 7 1986年、1988年、1989年、1991年、1996年、1997年、1999年;
足总杯 7 1985年、1987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6年、1999年;
总督杯 6 1987年、1988年、1991年、1993年、1994年、1998年;

粗体字年份夺得双料冠军;再加夺得三冠王

打入亚洲

竞赛名称 次数 年份
甲组联赛 7 1986年、1987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7年;
高级银牌赛 7 1986年、1988年、1989年、1991年、1996年、1997年、1999年;
足总杯 7 1985年、1987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6年、1999年;
总督杯 6 1987年、1988年、1991年、1993年、1994年、1998年;

再次扩军[编辑]

近期球会荣誉

2000年代初,更多如愉园、杰志等的球队加入了争持,令千禧年代初期成为香港足球历史上的大乱世,而南华则在2000年球季成功突围,得到该届的甲组联赛冠军。

而在2001年11月29日,南华在亚洲杯赛冠军杯的第二圈主场凭甄马田大演“帽子戏法”以3-2“爆冷”击败日本甲组联赛球队清水心跳。赛后获亚洲足协选为亚洲2001年11月最佳球队,而这更是香港球队首度赢得这荣衔。 可惜同年12月19日的次回合,南华作客大败6-0,未能晋级。

不过好景不常,南华因为认为香港球队已有太多外援而于2003年决定遵从足队本身宗旨之一的“华人足球队”而实行“全华班”(全华人球员),并削减班费。此举令多位球星如李健和与丘建威,以及另外4位外援被逼另投他队 。

南华实力大幅倒退,直至2005年,推行“全华班”政策失败两年后,虽然引进澎马流浪的巴西射手雅迪等外援加盟。可是,表现丝毫没有进步。

2006年,南华终屈服于外界的压力,总监梁守志大量引进国援欲增强实力,其中球队以超过300万元年薪和著名国脚后卫张恩华签约,希望加强南华糟糕的防守能力,但他们得过且过的心态使球队难与其他球队比拼,南华实力不进反退,且不再是争标分子。

而于2005/06年球季,球队在该季最后一战以仅以1-1赛和公民,赛14场仅得13分,2006/07年球季原须要降落乙组作赛, 幸好后来足总增加甲组球队数目,南华向足总申请留级。足总采纳了南华的建议,并要求南华承诺筹组一队具实力的球队留在甲组作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