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范晋

出生地 朝鲜庆尚道晋州
出生时间 1853年9月3日(阴历)
本名 李范晋
别称 이범진
主要作品 《美槎日录》
目录导航

早年活动

李范晋(朝鲜语:이범진,1852年—1911年),字圣三,是朝鲜王朝后期大臣,韩国著名的殉国志士。本贯全州,是李景夏之庶长子。曾作为朝鲜的亲俄派主导“俄馆播迁”等事件,后作为大韩帝国派驻在美国、俄国等国的公使从事外交活动。1911年在俄国听说韩国被日本吞并的消息后自杀殉国。

李范晋出身两班贵族,本贯全州李氏,是朝鲜王室的远房亲戚(但不属于宗亲)。他的父亲是李景夏,是兴宣大院君的重要亲信(后来投靠闵妃),以“屠夫”闻名于世。李范晋于朝鲜高宗十六年(1879年)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式年文科丙科及第,被授予司谏院正言的职位。

高宗二十一年(1884年)五月,李范晋兄弟三人与华商订立房产合同,将自己的地产卖给华侨修中华会馆。届时李范祖、李范大的土地已经为华商购得,谁知李范晋却坚决不卖了。他的房子位于李范祖与李范大房子中间,若购不到他的土地,那么华商先前买的两个房产就作废了,因此李范晋的食言令华商非常恼火。华商一再请求李范晋将其土地出售,愿付他高价,但李范晋置之不理,甚至破口大骂。华商商董熊廷汉盛怒之下,率华侨三十余人将李范晋绑架至商务公署,恐吓强迫他在他房子中打出一条路来,以便两边土地来往,在商务公署审理李范晋时,朝鲜政府的刑曹官员也被强迫去会审。这件事在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闹得沸沸扬扬,中国驻朝商务委员陈树棠也不得不出面道歉并释放李范晋。李范晋也被罢免了官职。[1]后来熊廷汉被朝鲜人群殴,朝鲜国内的反华情绪也因此不断滋生。从此事亦可看出李范晋为人蛮横,所以有人评价他“勇力绝伦,浪荡无赖”。[2]

就在这一年十月,朝鲜发生甲申政变,李范晋曾保卫闵妃在中日交战的乱局中逃出王宫,躲进袁世凯所部清军军营。李范晋因此立下大功,被起复并授予弘文馆修撰的职位。其后历任奎章阁直阁、顺天府使、吏曹参判等职务。

亲俄反日

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景福宫,将闵妃逼下台,扶植了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政权,并透过甲午中日战争驱逐了清朝在朝鲜的势力。当时朝鲜的大部分朝臣都倒向日本,但李范晋却以亲俄标榜,因此得到了闵妃的赏识。李范晋时常出入位于汉城贞洞一带的俄国公使馆,为联络欧美国家驻朝鲜的外交官而参与组建“贞洞俱乐部”,李范晋也因此和李完用、李允用、朴定阳、安駉寿等人并称为“贞洞派”,是闵妃夺权的重要力量。高宗李范晋三十二年(1895年)闰五月,闵妃借口亲日大臣朴泳孝谋反,联合俄国公使韦伯发动宫廷政变,从亲日派手中夺回了政权,并组成了以“贞洞派”为核心的亲俄内阁,李范晋作为“贞洞派”的重要任务,亦由宫内府协办擢升为农商工部大臣,跻身中枢。[3]但好景不长,当年八月二十日夜晚,日本浪人侵入景福宫,暗杀了闵妃,是为“乙未事变”。乙未事变后,亲日派重新得势,李范晋在乙未事变当天就被罢免了官职。但李范晋并不善罢甘休,他秘密联络俄国、美国等国驻朝公使,并与李完用、李允用、李学均、李载纯、尹致昊等人谋议,计划率领前闵妃侍卫队900人于十月十日由春生门攻入景福宫,抢走高宗李熙,杀死金弘集等亲日大臣。谁知这个计划被泄漏,当侍卫队刚入宫时,便被埋伏的日军袭击,或被击毙,或被生俘,是为“春生门事件”。李范晋等人闻知消息后,纷纷逃窜,李范晋亡命俄国,伺机回国夺取政权。李范晋的机会很快来了。春生门事件一个多月后,金弘集内阁在日本的指使下颁布“断发令”,引发了朝鲜社会的大骚动,各地义兵运动风起云涌,亲日内阁风雨飘摇。李范晋偷偷潜回国内,躲进俄国公使馆,重新组织力量;又秘密联络高宗,劝说他“移御”俄国公使馆。终于,在建阳元年(1896年)2月10日夜,高宗率领王族逃到俄国公使馆,史称“俄馆播迁”。次日晨,高宗下令逮捕金弘集等亲日大臣,亲日派死的死,逃的逃,日本在朝鲜的地位也随之迅速下降。与此同时,朝鲜出现亲俄内阁。李范晋作为俄馆播迁的主导者,被任命为法部大臣兼警务使,一度成为朝鲜最有权势的人物。[4]

外交生涯

李范晋虽然成为内阁大臣,但他处处被李完用排挤和攻击,很不得志。于是他自愿要求前往欧美国家担任外交官。于是当年六月,他接替徐光范出任驻美特命全权公使,从此开始从事外交。[5]光武三年(1899年)李范晋被任李范晋命为大韩帝国驻俄罗斯帝国公使,并兼任驻扎德国、法国、奥匈帝国公使。李范晋虽然亲俄,但在任驻俄公使期间,很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当时俄国要求租借韩国平安北道龙山郡的龙岩浦,韩国政府被迫屈服,同意了俄国的要求。当大韩帝国批准同意的政府公文送抵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时,遭到李范晋的坚决反对,公文竟然被他扣留。韩国政府因此将他罢免,改以金仁锡为署理驻俄公使。等到公文传递到俄国政府以后,李范晋才恢复了公使的职务。

光武八年(1904年)2月,爆发了日俄战争,日军先发制人,攻入汉城,控制韩国政府,强迫其签订《日韩议定书》,将韩国拉入日本阵营。韩国在日本的胁迫下和俄国成了敌国,于是其驻俄公使馆也被撤销,李范晋的公使头衔被取消,本人被韩国政府召还回国。但李范晋没有理会。光武九年(1905年)11月,日本逼迫韩国签订《日韩保护协约》(《乙巳条约》),将韩国变为事实上的殖民地。韩国的外交权遭到剥夺,其驻扎在各国的公使馆一夜间全部撤销。李范晋因此被再次召还,但他仍不予理睬。相反地,李范晋此时充当高宗皇帝和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秘密联络人的角色,准备依靠外交努力恢复国权。

自杀殉国

光武十一年(1907年),李范晋得知荷兰海牙召开万国和平会议的消息后,立刻秘密委托赴韩俄国商人告知国内,准备借此时机向国际社会呼吁,恢复韩国主权。高宗同意了他的计划,命李俊、李相卨作为特使前往荷兰海牙,李范晋的儿子、前驻俄公使馆书记李玮钟也作为翻译前往海牙。此事后来遭到日本人的阻挠而失败,高宗被逼退位,李俊在海牙自杀,李相卨和李玮钟流亡海外,是为“海牙密使事件”。

隆熙二年(1908年),李范晋来到俄国滨海边疆州,出资支援李范允等人的反日义兵队伍。隆熙三年(1909年),李范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将新韩村的启东学校、世东学校、新东学校合并为“韩民学校”,并给予1000卢布的支援,以期培养后进,恢复国家主权。

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半岛。消息传到俄国以后,李范晋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终于,1911年1月13日,李范晋用手枪对自己开了3发子弹以后死亡。李范晋殉国后,被安葬在圣彼得堡公墓中。

李范晋之死曾轰动一时,当时驻朝鲜京城的俄国总领事曾将李范晋的自杀评价为“对敌人最确实、残忍的报复”,中国的陆恩煦也曾写过《朝鲜李范晋殉国传奇》来纪念他。1991年,大韩民国追叙李范晋建国勋章,表彰他对韩国独立运动做出的贡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