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均是 朝鲜高宗时期的 政治家。字伯温,号古筠、古愚, 谥号忠达。6岁时被 金炳基收为 养子,1872年(高宗九年) 文科及第,从玉堂 承旨,升至户 曹参判。
曾东渡日本考察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并在“ 壬午军乱”之后,做为修信使 朴泳孝和副使金晚植一行的顾问,到日本进行广泛的活动。此时,国内朝廷内戚臣掌权,事大思想极度膨胀,靠着大 清国的后援虚张声势,国政日渐昏暗。为此,金玉均决心打破陈规、改革国政,与朴泳孝、洪英植、 徐光范等人组织了 独立党。
为了推翻守旧派的政府,于1884年12月4日,以 邮政局 开业典礼宴会为契机,与朴泳孝、洪英植等人一起进行了政变(甲申政变)。以 国王的名义清除了事大党的头目之后,组织新政府,当了户曹参判兼惠商公局当上(官衔),但由于驻守清军的阻碍,仅过三天便告失败。
金玉均亡命到日本,改名为岩田周作,辗转小笠原岛, 北海道、 东京等地,长达十年。为了借助大清国的力量以完成未竟志向,他去了上海。1894年3月28日,在上海东和洋行被 洪钟宇刺杀。清国官方保护了洪钟宇,并用 军舰 威远号把金玉均的尸体引渡给了韩国,朝廷以叛逆罪将其 凌迟处斩。但第二年新 内阁成立之后,在法务大臣徐光范和总理大臣 金弘集的要求之下,为其洗刷了罪名,恢复了官位。 纯宗年间,追赠为 奎章阁大提学,还受到了国王派官吏前去祭奠的礼遇。
[著书:《箕和近事》, 《甲申日录》,《治统略论》]
[出处:《大韩季年史》,《韩国通史》]
[墓地:牙 山市灵 仁面牙山里]
金玉均墓
钻研实学
金玉均,字伯韫,号古筠,1851年1月23日生于朝鲜 忠清南道 公州一个没落两班(贵族)家庭。父金炳台,对 汉学很有造诣,一生以训学为业。1856年初,金玉均被堂叔金炳基收为养子,来到 汉城。1861年,金炳基调任江陵府使,金玉均随从前往,一直到1866年,在那里学习实学派学者 朴趾源, 丁若镛等人的著作。所谓实学,其字意为实事求是之学问,是在 李朝 封建制度日趋瓦解, 商品货币经济逐渐发展,国内 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的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先进的学派。实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主张研究学问要讲究实效,在政治上要刷新旧弊;研究 自然科学,以振兴实业;军事上培训精兵,以实现国富兵强。在这方面,实学派巨匠朴趾源(1737—1805年)的《限民名田议》、《拟请疏通疏》和丁若镛(1762—1836年)的《汤论》、《军器论》等著作最有代表性。金玉均自幼攻读这些著作,从中受到很大影响。 后来,金玉均在汉城结识了具有 开化思想的刘大致和 吴庆锡,通过他们又接触了 《海国图志》、 《瀛环志略》、《中西见闻》等 中国图书,开始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产生憧憬。
1872年,金玉均文科及第,进入政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当时, 朴珪寿为 右议政(丞相之一),对青年金玉均影响也很大。朴珪寿系朴趾源之孙,继承了乃祖的先进思想,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内政 外交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因此,金玉均十分敬重朴珪寿,并经常求教于他。
以日为师
金玉均的青少年时代以及他登上政治舞台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 朝鲜历史上的转折时期。从1866年法美舰队入侵到1876年朝鲜被迫同日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的 江华条约,这10年的岁月里,朝鲜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朝鲜封建制度风雨飘摇,国家面临殖民地化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 为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为了自身的生活出路,接连不断地展开了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爱国的知识分子,也以上疏形式,展开了“卫正斥邪”、“斥倭 攘夷”运动。
日益高涨的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金玉均等一批代表朝鲜早期资产阶级的上层知识分子。金玉均认为,要挽救国家和民族危如垒卵的局面,要实现 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的宿愿,就得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在这方面,日本的 明治维新对金玉均的思想影响最大。金玉均知道,日本原来也是个闭关自守的落后的封建国家,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就遭到欧美列强的侵略,先后同美、俄、英、法等国签订 不平等条约,一度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局。但是,1868年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以后,日本很快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 头等强国。金玉均特别欣赏日本的道路,决心在朝鲜也来一个维新,实现一场大规模的政治 经济改革。
1876年秋的一天,国王高宗看到朝鲜第一个访日使团的观感书《东游见闻》,对日本的事情发生了很大兴趣。金玉均便见机行事,向国王力陈改革之必要。他说:若想把朝鲜变成日本那样的近代国家,就必须进行改革,吸取近代技术,振兴工商,培训精兵,为此,必须派人赴日,学习改革之法。1880年7月和1881年5月,朝鲜继续派遣了第二批和第三批访日使团。同时,金玉均还说服国王,建立了朝鲜第一支 近代化军队 别技军,并在训练院内设立下都监,专门训练新式军队。这样一来,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化风潮已成为朝鲜社会不可忽视的先进思潮。
金玉均虽然看到资本主义侵略的危险性,但他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他只是认为,列强之所以侵略朝鲜,是因为朝鲜落后,积弱不堪,朝鲜一旦国富兵强,列强就不敢冒犯了。特别是,由于当时日本和清朝封建 统治阶级在朝鲜的尖锐对立,金玉均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日本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力量。于是,他就幻想在日本的支持下打倒国内守旧势力,实现文明开化的理想。金玉均在这种幻想的诱惑下,一再向国王请求允许他亲自赴日考察。1882年春终于得到了国王的许可。 金玉均到达日本后,仔细考察日本社会,多次访问了日本 朝野的知名人物。日本统治阶级口蜜腹剑,一再表示将在道义上和物质上全力支持开化派的改革。
开化改革
1882年7月,金玉均从日本回国,正好在汉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士兵起义(史称 壬午兵变)。很多汉城市民也参加这次起义。起义士兵,处决了罪大恶极的 守旧派官僚,杀死了几名 日本侵略者。这次士兵起义,是朝鲜士兵和城市贫民反封建反侵略的大规模的斗争,它打击了腐朽的朝鲜封建统治阶级和日本侵略者,充分显示了朝鲜人民的爱国斗争精神。 在士兵起义的打击下,掌握朝廷实权的高宗王后 闵妃逃走了,国王的生身之父兴宣 大院君李罡应重新掌握政权。但没有多久,闵妃卷土重来,借助于清朝在朝鲜的兵力,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士兵。清朝封建军阀还逮走了大院君。在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全力支持守旧派的情况下,金玉均虽然也知道开化派与清朝“相疏决非得策”,但他仍然企图依靠日本的“援助”来实现国政改革的宿愿。
1883年3月,金玉均说服国王,进行 社会改革,设立了近代的印刷出版机关博文局,并于同年10月,刊印了朝鲜第一份近代报纸 《汉城旬报》。与此同时,金玉均乘开化派要人朴泳孝出任汉城判尹(相当于市长)之机,设立了警巡局和治道局,对警察制度和 土木建筑事宜进行了部分的改革。这些改革,尽管还是初步的,但应当说都是进步的,所以也就引起了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的极大不安。
1883年夏,守旧派觉得再把开化派留在汉城是一种危险,于是调金玉均为东南诸岛 开拓使兼管 捕鲸使,调朴泳孝为光州 留守,使他们远离汉城。及至年底,守旧派进而罢免朴泳孝的光州留守之职,解散了1,000多人的新式军队,并企图一举消灭开化派。在这样一个危急的关头,金玉均同朴泳孝、洪英植等开化派人士商议,决定用暴力手段推翻守旧派政权。
![]() |
![]() |
![]() |
![]() |
这时,金玉均虽对日本存有一定的幻想,但他已经看到了日本政府变幻无常的政略,产生了一定的戒心和反感。他曾多次当着日本人的面痛斥:“日本政府变幻政略,如儿戏之事。”因此,他决心即使没有日本人的支持,也要当机立断,举行政变,实现文明 开化的理想。
1884年11月13日,金玉均对 洪英植说:“吾辈以今日之迫切之状,立于垒卵之地。不顾左右,一图变革,即因势而决策者……弊一言,速图勿迟为上策。”11月16日,他对刘大致说:“日廷之议,存而勿论。似可假使日廷无助援吾辈之意,在我国事势,今几至于背水无梁,其迫切之状,固不待日廷之举动。……运付之于灭,以一死之志,吾辈已有所决。”
1884年12月4日,以洪英植为总办的新建 邮政局 开厅。晚间举行了盛大的开厅宴会, 守旧派主要大臣和列国公使都应邀出席了 贺宴。金玉均等人在宴会厅周围埋伏好行动队员,准备在席上酒足饭饱之时别宫纵火,趁人奔赴火场之机逐个干掉守旧派大臣,然后控制 国王,夺取政权。但别宫放火未获成功,行动队员们只好在邮政局邻舍放火,然后高喊失火。听到喊声,守旧派大臣 闵泳翊带头走出堂外,被刺反奔,血污一片,扑于堂上。宾客见此情景,大惊失色,仓皇散去,开化派的政变计划暂时受挫。但事态既已至此,金玉均只好下决心,按原定计划进行下去。
金玉均带领几名开化派人员,奔入王宫,强使国王迁至 景佑宫,暂时控制了国王。守旧派大臣,诸如闵泰镐、 闵泳穆、 赵宁夏等,有的奉命进宫,有的闻变赶来,均被开化派杀死。政权暂时由开化派掌握。这就是 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 甲申政变。
金玉均等人立即组成了以开化派为中心的新政府,于翌日晨通告各国公使。新政府里,虽然有不少王族和中间分子参加,但主要部门的权力,如兵权、财权等,都由开化派掌握,金玉均自己担任了户 曹参判(相当于 财政部长)。开化派在组织新政府的当天晚上,金玉均等人彻夜不眠,拟定新政府的政纲,于六日晨以 国王的朝报形式公布全国。
开化派的新政纲,共有十几条,其主要内容有:促使清政府早日释放大院君,废除 朝贡虚礼;废除 门阀,广泛登用人材;改革全国的地租之法; 革罢 内侍府等冗重机构;急设巡查和 近卫军,以加强社会治安和国防力量;实现类似西方 君主立宪制政体;等等。可见,开化派的新政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对封建 专制主义的 资产阶级自由 民权思想。这一政纲虽然未能提出当时最为迫切的反帝要求和土地问题,但它向封建 专制制度提出 君主立宪的要求,表达了按照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的榜样改革朝鲜的 社会制度和 国家制度的进步愿望。
正当金玉均等开化派准备将其政纲付诸实施时,守旧派余党的 反攻倒算也就开始了。12月6日下午,即政变后的第三天,守旧派勾引 袁世凯、 吴兆有率领1,500多名清兵攻入 昌德宫(此时国王已从景佑宫返回昌德宫)。于是国王重新落入守旧派手中,甲申政变以“ 三日天下”而告终。
政变失败后,金玉均和其他开化派要人亡命日本,寄寓客乡,过了整整10年的亡命生活,境遇十分困苦。日本当局从前口口声声表示“同情”和“支持”开化派,此时此刻给予金玉均的却是冷遇和 白眼。不仅如此, 守旧派派往日本的 刺客接踪而至,金玉均时时都处于危险之中。然而金玉均从未改变初志,立志要把改革事业进行到底。他曾几次给国内写信,表明自己的举事动机和爱国之心,揭露守旧派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为。同时,金玉均还准备到 中国上海等地联络志士,共图大业。
1894年3月27日中午,由 神户开来的“ 西京丸”抵达上海,一声 汽笛叫过, 轮船徐徐靠岸,水手拴好缆索,旅客顺次下船。其中有两名西装革履的 朝鲜人、一名 中国人和一名日本人,一同携着行李走出码头。他们分坐4辆 东洋车(人力车)到北河南路,在一家日本人开设的东和 客店下车,付清车费后进入店里。店主 吉岛德三问道:“从何处而来?来此何事?”
为首的一个人说:“从 大阪来,来此旅游。”店主问:“尊姓大名?”那人答:“我姓岩田,名和三。”他指着旁边的一个朝鲜人说:“这位叫 洪钟宇。”又指着身后的一位中国人和日本人说:“这位叫 吴升,那位叫 北原延次,我的仆人。”店主一一登记下来,并把他们引到二楼住下。
这四个神秘的旅客 是谁呢?他们到上海来做什么?原来为首的岩 田和三就是10年前 朝鲜 甲申政变的主谋金玉均,洪钟宇是留学德、法的朝鲜留学生,吴升是清朝驻日使馆的书记,仆人北原延次是和田延次郎的化名。金玉均自甲申政变失败后,和 朴泳孝在 日本邮船“千年丸”船长辶十觉三郎的帮助下逃往 长崎。后来到 东京,住在庆应义塾 福泽谕吉家里,而福泽对他们始终予以资助。由于金、朴两人对日本可供他日之用,得到 朝野一致扶持,两人就在日本长期潜伏下来,金玉均化名岩田周作,朴泳孝化名山崎 永春。
朝鲜政府对金、朴两人在日本甚感不安,曾两次要求日本引渡,均被拒绝。当时 袁世凯曾献计暗杀,1885年10月11日他谒见 朝鲜国王时 笔谈写道:“据说日本政府亦很讨厌金玉均,此时若收买一壮士将其刺死,日人既不能办朝鲜人,自必送交外署加以远配,搪塞日本人,此事不难办成。” 国王写道:“关于玉贼之事,果是明见之论,当见机行事。”
1886年2月,朝鲜政府派出金玉均的学生、 内卫门主事池运永赴日本,主持暗杀金玉均之事。池运永到了日本,探得金玉均在东京,便致书求见。金对此感到怀疑,便派心腹柳赫鲁等去探试,结果从池运永口中诈出真情,并从箱包中看到了朝鲜国王给他行刺金玉均的密令,结果行刺未成。其后日本政府对金加以保护,移住 小笠原群岛、 北海道等地,每月发给15元生活费,后增至50元。1890年因日、朝关系趋于缓和,金玉均便回东京居住。
朝鲜政府闻讯,又密谋第二次行刺计划。1892年5月,李逸植奉命来东京,但因孤掌难鸣,未曾下手。同年秋,留学生洪钟宇从法国归国,路过东京,李逸植和洪钟宇密谋,决定李逸植在日本行刺朴泳孝,洪钟宇则将金玉均诱到上海下手。钟洪宇找到金玉均说:“现在你在日本生活拮据,且寄人篱下,何不到中国投奔 李经方( 李鸿章之子,曾任驻日本公使),日后还可通过李鸿章回国。”金玉均昔日与李经方颇有交情,为之心动,决定先去上海,见机行事。李逸植见金中计,便资助旅费5000元,并介绍 清国使馆书记生吴升为向导兼翻译。于是1894年3月10日,金玉均及其北原延次、洪钟宇和吴升四人从东京到大阪,23日乘“西京丸”从神户离日,27日抵达上海,一同前往东和客店。
3月28日晨,洪钟宇拿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给金玉均看,并说:“这笔钱去小东门外天丰钱庄取来后,我们做生意,你看怎样?”金玉均说:“好,就这样吧。”9点钟的时候,洪钟宇从外面回来说:“天丰主人外出,要傍晚才回来。”
下午2点钟,洪钟宇穿了一套 朝鲜服到金玉均的房间,见金在窗口藤榻上睡午觉,将仆人北原打发出去购物,然后拔出 手枪射击。第一枪打中金的左颊,子弹由颊斜穿而上,直达腮门之右,鲜血直喷。洪又打第二枪,子弹由左胸入,并未穿透。接着打第三枪,弹中左肩胛稍后。店主吉岛等人在楼下,蓦然听到响声,还以为 门外人放花爆。三楼旅客听得较清楚,都下楼察看,金玉均已倒在地板上死去。吉岛见洪钟宇神色苍白地下楼外出,心知有异,他赶到二楼,见众旅客乱成一团,不知所措。吉岛立即去 日本领事馆报告,领事说:“朝鲜人自相残杀,不便过问。”吉岛又报美国 租界 巡捕,捕头派人报告 上海县。后来日本领事带了倩田锅、 田口两医生来视察。
29日晨,洪钟宇在 吴淞口旅店被捕,押至东和客店接受搜查。中午上海县令黄爰棠来客店 验尸,日本副领事 山座圆次郎、翻译加藤义三、英捕房麦捕头、美捕房黎捕头都到现场,检验结果,确系枪杀。第二天黄县令在县公堂初审:?“你是金玉均的朋友吗?”——“ 谋叛之人,怎能为友?”
“你为何杀他?”——“大逆不道之人,人人可杀,若任其回国,势必又起风波。”
“ 杀人者死,你知道吗?”——“知道,今得为国除此巨蠹,死亦甘心。”
“你何以知道其为金玉均?”——“他时称岩田周作,时称岩田和三,但确系金玉均无误。今奉朝鲜王之命行刺叛臣。”
“行刺时共放几枪?”——“心急手忙,不知枪数。”
“凶器何在?”——“奔跑时被抛入河里。”
黄县令对翻译 速水说:“果系朝王饬洪行刺,则洪非但无罪,且更有功。但为何事先不照会呢?今搜洪身,并无朝王令旨。若依仇杀而论,应拟抵罪,似须着保,以待 讯供。至于金之尸体,今日赶紧棺殓,暂停七日,然后附船载回。”速水立即译出。金的仆人北原说:“后日黎明,日本邮船‘西京丸’开船,可载主人尸体回国。”黄县令说:“不可,务须停留七日。”
次日黄县令将此案情形禀报 江海关道观察聂仲芳,由聂电告 南北洋通商大臣及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转电朝鲜商务大臣袁世凯。金的仆人北原于3月31日乘“西京丸”东返,金的棺材则暂存 虹口捕房。当夜江海关道署接到朝鲜 汉城回电:“金玉均系朝鲜叛臣,脱逃已久。洪钟宇系官员。此案理应解归朝鲜定夺。”于是聂观察便和黄县令商议,只有听候上级指令。
且说朝鲜政府闻报,急命其驻天津督办徐相乔谒见李鸿章,要求将洪钟宇送回国内处理,并将金玉均的尸体解回朝鲜。李鸿章同意朝鲜的要求,徐相乔立即专程南下。4月6日徐相乔抵上海,将金玉均的灵柩和洪钟宇从租界引渡给清政府,然后移交给徐相乔。因当时无便船去朝鲜,聂观察禀请 两江总督兼 南洋大臣 刘坤一批准,派 军舰“威靖”号专程将洪钟宇和灵柩送到朝鲜。
金玉均被刺身亡的消息传到日本,朝野人士无不愤恨,急派 玄洋社成员斋藤新一郎、 冈本柳之助赴上海调查,取回金玉均遗体。当两人抵沪时,金的尸体已被引渡给朝鲜政府。不久金的尸体解回朝鲜,被处 凌迟并暴尸。日本友人会闻之愤怒,5月20日在东京举行盛大葬仪,安葬金玉均遗发。那天送葬的人有数千。 众议员 犬养毅等32人向政府提出质问,并说:“将金尸解回朝鲜是对 日本帝国一大侮辱,要求对中国采取措施。玄洋社成员野半介在举行金玉均葬礼的第二天,登门造访 外务大臣 陆奥宗光,向他建议说:“清国对金玉均的处置,实为日本之一大耻辱,谁能忍受?我政府应对清国宣战,以雪韩、清两国加于我国之耻辱。”但陆奥宗光认为时机未到,对野半介说:“若为他国一 亡命徒之死而宣战,决不可能。”并介绍他去找 参谋本部次长 川上操六。川上也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尚未成熟,不过川上暗示说:“玄洋社人才济济,难道没有一个放火的人吗?若能举火,那末以后之事便是我的任务了。” 结果 黑龙会派出 天佑侠团打入朝鲜农民起义军领袖 全琫准领导“ 东学党起义,推波助澜,终于引发了 中日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