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进入印度并建立政权,强行传播伊斯兰教,使中世纪印度社会文化出现了新的特征:外来的宗教第一次强有力地冲击了印度,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平衡;印度教第一次由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沦为受歧视的次等宗教;信仰不同、习俗不同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共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一片蓝天下,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为适应新的现实,统治者必须不断调整政策,不同宗教的人群也必须不断调整心态甚至行为,使印度社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伊斯兰教苏非派适应了印度中世纪社会文化的需要,在印度得以迅速发展。苏非派文学也应时开花结果,在16世纪前后达到最繁荣时期。苏非派的诗人们起初用波斯文和乌尔都文写作,但为了赢得更多的读者,更广泛地宣传他们的教义,从德里苏丹国时期开始,印度也出现了一批用印地文写作的苏非诗人,出现了一批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作品。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马立克·穆罕默德·贾耶西(Malik Muhammad Jayasi),而贾耶西的代表作就是长篇爱情故事诗《莲花公主传奇》(Padmavat)。本文在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同时,重点探讨三个问题:《莲花公主传奇》的艺术特点和民间性特征;贾耶西和《莲花公主传奇》中的宗教哲学思想;作者和作品在印地语文学史上的地位。
由于没有任何可靠的文献记录,印地语文学界关于贾耶西生平的说法很多。
印度著名文学史专家、文学评论家拉姆昌德拉·舒克勒(Ramchandra Shukla)在整理、研究贾耶西著作和实地考察后得出了推论。他认为,贾耶西大约出生于公元1492年前后,他的诗歌小册子《最后的话》大约写于1528年,当时是莫卧儿王朝开国皇帝巴卑尔在位,因为诗中有对巴卑尔的颂扬。诗中同时还说“诗人三十岁后开始写好诗”。贾耶西的出生地在印度北方小镇贾耶斯(今属北方邦赖巴雷利县)。舒克勒还认为,《莲花公主传奇》的开头部分大约写于公元1520年前后,因为其中有对当时的德里苏丹舍尔沙的赞颂;此后贾耶西可能离开了贾耶斯,到外地游历多年,当他再次回到贾耶斯生活时才将这部长诗完成。相传他长相丑陋,一只眼失明,一只耳朵失聪。他以务农为生,后来做过行乞僧。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再度离开贾耶斯,来到其东约60公里的阿梅提附近,在一个树林里生活。至今,阿梅提还有他的坟墓,是他去世后好久才修建的。关于他的去世时间,有学者认为是在公元1542年,对此,舒克勒没有明确赞同,也没有反对,算是勉强接受了。[1]
我国印地语文学史家刘安武先生认为,贾耶西生于1493年,卒于1542年,“据说……他从小过着很穷苦的生活,曾结过婚,并有过儿子,但儿子早死了。他随着印度教修行人到处云游,也从他们那里受到一些文化教育。”[2]
据说,在他不长的生命旅程中,创作了21种作品。但目前能够见到并已出版的只有四种,除了《莲花公主传奇》和《最后的话》以外,还有《字母表诗》和《女房东二十二首》。不过,后三种不仅短,而且艺术成就不高。
有几则关于贾耶西的神奇传说,如天神化现为麻风病人考验他、他可以预见未来并擅长变化等,显然都是不真实的。但却曲折反映出人们对他的爱戴。
那个时代,贾耶斯为苏非派契什提教团圣徒的居聚地,贾耶西因地得名,为该派信徒。但由于他与印度教徒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受印度教影响较大,因而他在思想感情上并无偏激的教派情绪。受这一思想感情的驱使,贾耶西创作了《莲花公主传奇》。
前文说过,《莲花公主传奇》的创作可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真是这样,说明贾耶西对作品进行了精心的雕琢。该书有多种版本流传,也经多人整理。除了拉·舒克勒的本子外,拉吉纳特·夏尔马的《贾耶西集》(《莲花公主传奇》)校注本是目前为止最完备和审慎的校注本,今据其1975年阿格拉第五次印刷本,将故事梗概介绍如下:
狮子岛国莲花公主美貌绝伦,她养了一只能言鹦鹉,名希拉曼。莲花公主思寻佳偶,向希拉曼诉说心曲,希拉曼为主人寻佳偶飞走。不巧,捕鸟人于林中将西拉曼捕获,带到集市出卖。一商人购得西拉曼,带到齐托尔城卖与国王宝军。宝军王出猎,王后龙珍于宫中与希拉曼对话,问世上是否有比她更美者。希拉曼答:狮子岛国莲花公主极美,比之王后,乃天上地下。龙珍后怒,命女仆杀西拉曼。女仆怕宝军王怪罪,未杀。宝军王归,果然寻鹦鹉。西拉曼将实情告诉宝军王,又告以莲花公主美貌。国王心向往之,化装为修士带一万六千青年修士同赴狮子岛,西拉曼为向导。他们渡过“七海”,千辛万苦来到狮子岛(楞伽岛),在湿婆神庙里住下。西拉曼飞去向公主报信。公主去湿婆庙拜神,宝军王见之,惊其美貌,晕蹶过去。宝军进城堡欲见公主,不期为国王甘德瓦森捉住,将施绞刑。一万六千名修士将同狮子岛士兵作战,湿婆、哈努曼等大神前来助阵,甘德瓦森王被迫同意嫁女给宝军。二人完婚,开始幸福生活,宝军王乐不思蜀。龙珍后思念夫君,托飞鸟传信。宝军得信,携莲花公主启程返国。途中又遇海神与吉祥天女考验,历经艰辛,终于回到齐托尔城。宝军王宫廷有一祭司因练成夜叉术被逐出城邦。祭司怀恨,带上莲花公主手镯去献给德里皇帝阿拉乌丁,并极言莲花公主之美。阿拉乌丁心动,修书命宝军王送莲花公主进德里。宝军怒,拒不送妻。阿拉乌丁率兵攻打齐托尔城,大战八年,久攻不克。阿拉乌丁诡称议和,诱出宝军王,掳往德里关押。莲花后悲痛之余,与二勇士设计救宝军王。二勇士名戈拉和巴德尔,他们率众抬七百乘轿子抵达德里,轿中藏有武装士兵。二勇士通知皇帝阿拉乌丁:莲花后必欲先见夫君,尔后才能入皇宫。皇帝同意。于是,一乘轿子被抬至宝军王的囚室,藏于轿中的铁匠为宝军王除掉镣铐,宝军王骑马逃出。戈拉率众截击皇家追兵,巴德尔护送宝军王返回齐托尔城。此后,邻国一王遣人下书索取莲花后,宝军率兵与邻国国王大战,二王双双战死。焚烧宝军尸体时,二王后一同殉夫。此时,阿拉乌丁攻至,唯见一堆灰烬。
从这部长诗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讲述的是宝军与莲花公主的爱情故事,后半情节急转直下,变为一场抗暴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