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问红楼: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

情问红楼: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

目录导航

情问红楼: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

  【图书简介】 - 情问红楼: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

  《红楼梦》,称得上是中国的爱情宝典,现代人如果不熟悉《红楼梦》,他们的爱情语言符号会显得单调而不够典雅,不读懂贾宝玉,就不知道什么叫对所爱女性的体贴;不理解林黛玉,就不明白恋爱中的女性的复杂心理。宝黛爱情故事的第四方因素是否存在,研究者多予忽略,我持肯定的态度,这“第四方”不是别人,乃是地位、身份和美貌与钗黛具有同等竞争力度的史湘云。论容貌,林黛玉的美是超群的,王熙凤说所有的丫鬟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但是王夫人眼里的晴雯,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读者可以想像黛玉的眼睛是何等动人的美丽。黛玉的身材也超乎寻常的美,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一句已思过半矣。但宝钗也美不让人,明显的是她雪白丰腴的身体,透露出一种性感的美,所以宝玉第一次看到,就惊呆了。她又善于养护自己的身体,吃冷香丸,可以增加体内热量,避免衣服穿得臃肿,陈寅恪先生考证,宝钗此举和欧洲贵妇为同一取义。《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恰好是分离的而不是合一的。《红楼梦》里的婚姻,大都是失败的、残缺的,尤其少有与爱情的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感受,婚姻与爱情分离,足以成痛;情爱与性爱分离,足以为苦。《红楼梦》既写了有爱情却不能结合的痛,又写了有情爱而不能实现性爱的苦,还有大量的既无情爱又无性爱的悲。

  【作者简介】 - 情问红楼: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

  刘梦溪,一九四一年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研究方向为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九十年代以来的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一九九六)、《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九九九)、《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一九九七)、《学术思想与人物》(二○○四)、《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二○○四)、《陈寅恪与红楼梦》(二○○六)等,及研究陈寅恪、马一浮的专题论文二十余篇。

  【图书目录】 - 情问红楼: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

  明清谈情

  引

  一 前世宿因

  二 一见如故

  三 言和意顺

  四 不虞之隙

  五 黛玉含酸

  六 误铰香囊

  七 静日生香

  八 亲不间疏

  九 迷眩缠陷

  一○ 禅机解悟

  一一 青春萌动

  一二 西厢戏语

  一三 艳曲惊心

  一四 黛玉苦闷

  一五 众人打趣

  一六 春困幽情

  一七 燕泣残红

  一八 升华之乐

  一九 天降波澜

  二○ 怒咂通灵

  二一 求近反远

  二二 情发一心

  二三 舆轮反弹

  二四 妒生麒麟

  二五 肺腑心迷

  二六 棒打不回

  二七 旧帕题诗

  二八 梦兆芸轩

  二九 深悟分定

  三○ 秋霖夜探

  三一 钗黛和解

  三二 情笃言稀

  三三 紫鹃试情

  三四 宝玉痴呆

  三五 誓同生死

  三六 难得知心

  三七 姨妈何来

  三八 归于平淡

  三九 寄语桃花

  四○ 代临小楷

  四一 改文成谶

  附录 《牡丹亭》与《红楼梦》

  后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