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璂

陈玉璂

出生地 江苏武进
所处时代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陈玉璂[约公元一六八一年前后在世]字赓明,号椒峰,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前后在世。少有大志,凡天文、地志、兵刑、礼乐、河渠、赋役等等,皆研究明悉。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试“博学鸿儒”科,罢归。玉璂苦学不息,夜中两眸欲合,辄以艾灼臂。为诗文下笔千言,旬日问动至盈尺,时称俊才。著有学文堂集四十三卷,及史论数百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人物生平

著作著作  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武进人。康熙丁未进士,官中书舍人……王晫《今世说》称:玉璂每读书至夜分,两眸欲合如线,辄用艾灼臂,久之成痂。盖亦苦学之士。又称其所为诗文,旬日之间,动至盈尺,见者逊其俊才。则贪多务博可知,宜其集不一本也。

  据说此人少有大志,苦学不息。凡天文、地志、兵刑、礼乐、河渠、赋役等等,皆研究明悉。只有一事比较郁闷——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皇帝一高兴,开了一个考试科目,叫“博学鸿儒”科。共有143人取得考试资格,取前50名授翰林院官,也就是皇帝近侍。陈玉璂当时估计是活动了一下,得以入选143人之列。以为凭自己的文才,可以混个五品官衔了,很是高兴了一下。没想到康熙没有看上这位俊才,铩羽而归。

  现在看来,康熙没看上他,还是有眼力的——陈玉璂写了不少文章,也干了不少坏事。譬如杜撰古书、伪造古文。换言之,此人 “所为诗文,旬日之间,动至盈尺”,其中有许多胡说八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他“则贪多务博可知”。贪多务博,亦是这个意思。

著作

相关字迹相关字迹  耕烟词

   [善本]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清)陈玉璂 撰 : 绿荫堂 清康熙(1662~1722)

  学文堂文集

   [善本] : 十六卷诗集五卷诗馀三卷 / (清)陈玉璂撰 (清)陈玉璂 撰 : 盛氏思惠斋 清光绪(1875~1908)

  农具记

  [普通古籍]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河东君传

  [普通古籍]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学文堂文集

  [普通古籍] : 十六卷诗集五卷诗余三卷 / (清)陈玉璂撰 学文堂集 陈玉璂 清 撰

  河东君传

   [普通古籍]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农具记

   [普通古籍]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清康熙间, 清重修

  刘医记

   [普通古籍]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4年(1915)

  钱塘于生三世事记

   [普通古籍]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4年(1915)

  河东君传

   [普通古籍]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上海 : 国学扶轮社 民国3年(1914)(上海 : 中国图书公司和记

  河东君传

   [普通古籍]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上海 : 国学扶轮社 清宣统2年至民国3年(1910 1914)(上海 : 国学扶轮社 : 中国图书公司和记

  农具记

   [普通古藉]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 武林王晫天都张潮 清康熙34年(1695)

学文堂集  

 [缩微制品] : □□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清康熙[1662~1722]

  耕烟词  

 [缩微制品]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 绿荫堂 清康熙[1662~1722]

  钱塘于生三世事  

 [普通古籍]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 小嫏嬛山馆 清咸丰元年(1851)

  刘医记  

 [普通古籍]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 小嫏嬛山馆 清咸丰元年(1851)

  耕烟词

   [缩微制品] : 一卷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 绿荫堂 清康熙[1662~1722]

  钱塘于生三世事

   [普通古籍]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 小嫏嬛山馆 清咸丰元年(1851)

  刘医记

   [普通古籍] / (清)陈玉璂撰 陈玉璂 清 撰 : 小嫏嬛山馆 清咸丰元年(1851)

修正的康熙常州府志

1、杜撰古书:

  在常州地方文化研究中,关于常州旧名“毗陵”的来历,有不少文章曾引证,认为“毗陵”之称来自《山海经》中的“南望诸毗”一说。查此说来历,出自陈玉璂《康熙常州府志·卷四·山川》:“《山海经》云:‘南望诸毗’。”

  查《山海经》全书,“南望”一词,共出现7次。“诸毗”一词,共出现4次。至于“南望诸毗”,一次也没有。

  据此可证,“《山海经》云:‘南望诸毗’”一说,纯属陈玉璂杜撰。此后的沿用与引申,更是盲人骑瞎马——胡搞。

2、伪造古文:

  据民国三十七年九月版《龙城书院备考》中钱人麟《陈椒峰续志纠谬七条》载:“张姓吞蚀祠田,贿玉璂删没唐志《欧阳公祠》一条,突造此记,以欺后世之耳目。”

  事情是这样的:陈玉璂撰《康熙常州府志》时,有一个姓张的人因为侵吞祠产而遭谴责,于是就贿赂陈玉璂,让他伪造了一篇明代常州郡守欧阳东凤的《先贤祠记》,意思是这祠产原来就是张姓祖上传下来的。

  为了让这篇伪造的文章看起来像古人写的,陈玉璂窜改了原常州地方志中引用的唐宋年代的相关记载,还把常州历史上两个浑不相关的名人张壆与张守,纠缠为父子关系,搞得漏洞百出。以至作者钱人麟愤怒得用“谬极、谄极、鄙极至此”之语,结束全文。

  回到主题——我认为,陈玉璂关于“商奄”的认定,是不可信的。

  陈玉璂还是骗了许多人的。因为地方志的可靠性强于二十五史,所以,民国学者张宗祥、史学大家顾颉刚、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都是在他的误导下,认为此“淹城”与商奄有关。

陈姓起源

陈氏始祖陈氏始祖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