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勉

赵勉

中文名 赵勉
性别
民族 汉族
目录导航

简介

  赵勉晋升为大理寺丞(正五品)。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杨靖(字仲宁,陕西山阳人,与赵勉同为洪武十八年进士)晋升为刑部尚书,夷陵籍的赵勉、袁泰分别任大理寺丞和都察院左都御史(位居正二品)。后来大理寺丞赵勉接替了杨靖的职务,晋升为刑部尚书(正职,正二品),杨靖为户部尚书。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刑部尚书赵勉奉诏,与杨靖相互调任。杨靖任刑部尚书,赵勉任户部尚书。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于是,官居户部尚书要职的赵勉就成为朱元璋的宠臣。

  

户部尚书揽大权

  户部是朝廷的一个重要部门,为兵、户、吏、刑、礼、工等六部之一。明代户部有较大的实权,掌土地、户口、农垦、钞币、租税、漕运、救荒、官僚、兵饷等。《明史?职官志》载:户部的长官有尚书(正职,从一品)、左右侍郎(副职,正二品)。所属单位除户部的总办事机构司务厅外,还辖浙江、江西、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史司,各司设郎中(正职,从二品)、员外郎(副职,正三品)。清史司下又设民、度、金、仓四科,分别负责户籍和计账、会计等职责。可见,当时的朝廷十分器重赵勉。史载:“以才能著称,每被擢进秩,太祖必以玺褒之。”后来朱元璋滥杀功臣,被诛,夷陵祀其为乡贤。赵勉的事迹不仅轰动当时的夷陵故土,而且名噪京都。至今,他的家乡还流淌着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溪河──“赵勉河”。

  赵勉河的上游是一村沟,源于秀水坪与兴山交界的金家垭上;下游是板仓河,流经乐天溪注入长江。关于赵勉死后的情况,据清同治三年(1864)《东湖县志》记载:明户部尚书赵勉墓,旧志云在赵家坪,今核实在花果园。赵家坪系勉考妣(即父母)墓。又云,仰天坪系勉祖墓,离城十二里。花果园即今黄牛岩下的夷陵区三斗坪镇果园墩、棋盘山一带。2001年秋,我曾经访问过这里的赵氏族人,他们都称自己是赵勉公的后裔。  

故里新风貌

  为了纪念赵勉,赵勉的故里不仅流淌着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河流赵勉河,而且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赵勉河大队、赵勉河村、赵勉河小学等。赵勉故里的文艺工作者还于1999年成立了宜昌县文学艺术联合会栗子坪分会,创办了会刊《赵勉河》文艺杂志。《赵勉河》文艺杂志刊登本地作者的散文、诗歌、小说、故事、小品、曲艺、摄影、评论等作品,定期出版。2002年并乡,栗子坪分会与下堡坪分会合并为夷陵区文联下堡坪分会,《赵勉河》文艺杂志为夷陵区文联下堡坪分会会刊。至今,《赵勉河》文艺每年都坚持出版2——3期,受到下堡坪乃至夷陵人民的广泛好评。

  赵勉故里的民间故事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抢救保护名录。下堡坪乡民间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特别是民间故事更是闻名全国。目前,全乡能传讲民间故事50则以上的近百人,能讲100则民间故事的20多人。2004年,该乡农民刘德方被国家民协授予“中国民间故事家”称号。

  赵勉故里下堡坪乡是湖北著名的“天麻状元乡”。这里为川东鄂西天麻销售集散地,去冬今春共外销天麻2000多吨,其中本地产天麻近1000吨,外地运进1000多吨。随着本地销售大户实力的增强,积极走出去开拓市场,成功打开了上海、湖南、安徽、四川、韩国、美国等地的销售市场,仅十八湾公司、何学芹和李万鹏等10个大户外销天麻就达1200余吨。

  下堡坪乡引进的望宏端兴建天麻深加工企业,成功开发出“好智多”系列产品:保鲜天麻、天麻茶、天麻即食片、天麻果脯、天麻超微粉。企业总资产达3680万元,产品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T国际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培优培强农业产业化领军型龙头企业。年加工鲜天麻能力达到1000吨,产品主要销往沿海大中城市,目前已同美国东南州级公司正式签订一笔出口“天麻即食片”产品的合同,单价400元/条,总合同金额1亿元人民币。

 

户部尚书赵勉

  从夷陵城区小溪塔向西北方向沿宜秭公路前行至雾渡河,再左行,全程行至85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潺潺的溪河,这就是下堡坪乡的赵勉河。此河因这里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出了个一品官位的户部尚书赵勉而得名。

  赵勉,夷陵下堡坪乡赵勉河村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 参加乡试中举,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在丁显(福建建阳人)榜考中甲科进士。明太祖朱元璋选进士入翰林,擢一甲丁显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系等为编修,吴之为检讨。中国的进士入翰林的习俗自此始。

  后来,赵勉晋升为大理寺丞(正五品)。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 杨靖(字仲宁,陕西山阳人,与赵勉同为洪武十八年进士)晋升为刑部尚书,夷陵籍的赵勉、袁泰分别任大理寺丞和都察院左都御史(位居正二品)。后来大理寺丞赵勉接替了杨靖的职务,晋升为刑部尚书(正职,正二品),杨靖为户部尚书。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刑部尚书赵勉奉诏,与杨靖相互调任。杨靖任刑部尚书,赵勉任户部尚书。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于是,官居户部尚书要职的赵勉就成为朱元璋的宠臣。

  赵勉岳父刘三吾

  据《明史•列传第二十五》记载,赵勉的岳父是刘三吾。刘三吾,湖南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朝军队下广西,三吾便归附于茶陵。

  洪武十八年(1385),被茹瑺(1358-1409,字良玉,号茹庵。今湖南衡东县人,明洪武十年,茹瑺入国子监就读,受朱元璋器重, 授承敕郎,洪武二十三年封为太子少保)推荐给皇帝,至帝召见时,年已七十三矣。朱元璋经过考察后,授予他左赞善(从六品)职,累迁翰林学士(正四品)。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为三吾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三吾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三吾以朝鲜玳瑁笔。

  大臣们要上朝参见皇帝,皇帝就命三吾列侍卫前;燕享(燕享为会朝之乐队)赐坐殿中;三吾与汪睿(字仲鲁,江西婺源人,帝尝以“善人”呼之)、硃善(字备万,江西丰城人,洪武十八年擢文渊阁大学士,著有《诗经解颐》、《史辑》传于世)并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

  洪武二十三年(1390),授晋世子经(给皇族子孙授课),吏部侍郎侯庸(正二品)弹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明、清两代的国子博士等于虚设,国子监六堂教导之责,均由助教担任),寻(请求)还(退)职。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 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

  二十七年(1394)复学士职。三十年与白信蹈等主持会试,取泰和宋琮为第一,北方考生一名未取。落第士子联名上奏,控三吾等系南方人,私取同乡。皇帝发怒,命侍讲张信等复阅试卷,又有人控告张私受三吾、信蹈嘱托,故意将劣卷呈进,皇帝更怒,亲自策问复阅,另取61人,均为北方士子。

  此次事件,时人称为“南北榜”或“春夏榜”案,信蹈、张信论死,三吾和宋琮也遭遣戍。建文(1399——1402)初,三吾被召还京师,至永乐(1403——1424)中,参加撰修《春秋大全》,死时年逾九十。

  三吾为人慷慨,胸无城府,自号坦坦翁。工诗,往往迅笔疾书,不暇锤炼,粗豪中甚有真气。成化(1465——487)中,桐江俞荩知茶陵,将其遗作合刊为《坦斋集》。万历(1573——1619)间,茶陵知州韩城贾重刊《沅湘耆旧集》,收入其诗51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