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朝军队会师昆明,并进一步追击残余明军。二月,清平西王吴三桂在大理击败明将白文选部队,又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今云南腾冲)。
李定国派兵保护永历帝先撤,然后自率精兵后撤,于二十日渡潞江(怒江)。江不甚宽,但水势汹涌,每年清明至霜降期间有“青草瘴”,连当地土人也畏惧。好在这个季节还没到来,不会危及人身健康。过江二十里,有一磨盘山(腾冲与龙陵之间),是高黎贡山的南段,位于怒江西岸,是此地的一座穹岭。李定国举目四望,但见“鸟道窔箐屈曲,仅通一骑”。不由计上心来。他被清兵穷追,已到了无立足之地,回想短短一两个月,累遭失败,痛恨不已。他正确估计到吴三桂等累胜,已不存戒备之心,正好利用这里的地形用计。磨盘山距腾越很近,为防备万一,他请永历帝及大本营不要停留,继续后撤到边界之外,而他决心在此阻击清军,一洗耻辱。
南明情况
1644年形势图南明永历十三年( 1659年), 清朝军队会师昆明,并进一步追击残余明军。二月,清平西王 吴三桂在 大理击败明将 白文选部队,又渡过 怒江逼近 腾越州(今云南腾冲)。 李定国在怒江以西永昌境内的磨盘山一带设下埋伏。他以泰安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武靖侯王国玺为三伏,准备清军进入三伏之后全面出击。
每一道埋伏,设伏兵2000,定国已集兵万人,总设伏兵6000。这6000伏兵称得上都是以一当十的精兵健卒!约定在清军过了山顶,进入三伏后,发号炮为令,三伏并发,首尾横击,必无一骑逃脱。三道伏兵设于前,大营则屯于山后四十里橄榄坡,“炊事伏,令毋见烟火”。
清朝情况
二月二十一日, 吴三桂的满汉大军抵达,其先锋营进入二伏,吴三桂的部队已进入山间小道,摆成一字长蛇,鱼贯而行。行过一段路,开始登山,持续不断,上山的已有12000余人,仍看不出有伏兵的任何迹象。
但此时南明的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将明军情报报告清军。此时吴三桂先令先锋一万二千人后撤,然后向邻近草丛发炮、搜杀伏兵。
吴三桂闻听,大惊失色,急传令停止前进,部队速撤,并令骑兵下马,舍骑步行,搜索伏兵。同时,命炮兵对准沟莽树丛中发炮,弓箭手用箭矢猛射,一时之间,两旁丛莽中“矢炮雨下”。伏兵不得号令不敢出战,听凭枪炮与箭矢袭击,倒毙在林沟中。
战斗打响时,李定国[1]正坐在山顶,一听号炮失序,十分惊异,还没等弄清情况,一炮弹落在他面前,爆炸激起的尘土,飞溅了一脸。由于卢桂生投降告密,打乱了李定国的部署,他也无法统一指挥,明伏兵被迫出阵,人自为战。但李定国仍据险督战。激战从卯时一直持续到中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山上山下,到处都布满了尸体。
不久,征南将军卓布泰部、多尼部及时赶到,增援了吴三桂,而明军损失殆尽,孤立无援,力不能支李。定国悲愤已极,于当天夜,率残部撤退,去追寻永历。
当李定国与吴三桂大战磨盘山时,永历帝与随从离腾越继续南行,经南甸,又行两日,还不知磨盘山之败,李定国等下落不明。二月二十四日,正行至路上,准备安营炊饮,总兵杨武赶到,向永历帝报告:定国已远逃。
永历帝与随从知李定国已逃往他处,又被清兵紧追,不敢停留,连夜赶路。人心更加涣散,各营兵士不少逃散。昏夜中,迷路于山谷,群臣妻子不相顾,乱兵乘机劫掠,火光烛天,惊扰奔窜。等到天亮,才发现还在原地,而永历的贵人、宫女已失去多半。
永历看到将吏士兵纷纷离叛,已无路可走,决意投向缅甸,暂时安身。二十八日,永历赶到中缅边境的铜壁关,护从将领孙崇雅叛变,大肆劫掠永历君臣的辎重而去。在将要出关进入缅甸时,护从大将靳统武也放弃了对永历的保护,率其部属出走。永历帝无法约束他们,任其去留、离叛,率余众进入缅甸。[2]
明清双方短兵相接,混战整整一天之久。是役清军伤亡非常惨重,先上山的万余名清军无一生还,并固山额真沙里布,梅勒章京多波罗横(征南将军赵布泰侄子),旗纛章京 石汗、巴图鲁毒那、章京拜蔡,甲喇章京了土哈、陈不禄、孙塔,牛禄杜大、 巴陵、固山额真 祖泽润( 祖大寿长子)等十八员将佐以及辅国公干图、镇国公 扎喀纳俱行阵亡,清军折损极重,阵亡一万余人并且退兵三十里,清官方实录载吴三桂的报捷书中,对清军的损失只字不提。
而明军方面,窦名望中流矢亡。此役明军阵亡超过三分之二。
李定国(1621-1662),字宁宇,陕西绥德人。崇祯三年(1630年)被张献忠掠去,张献忠见他气宇轩昂,就认作义子。定国少年英武,人称“万人敌”、“小尉迟”,临阵必披坚执锐,屡立战功。崇祯十年(1637年),射杀明军上将张令。崇祯十四年(1641年),奉命奇袭襄阳,擒襄王朱翊铭。崇祯十七年(1644年),从张献忠攻陷成都。同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义子,封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人称“四将军”。康熙元年(1662)六月二十七日死于勐腊。临终时遗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
吴三桂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1]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大周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追剿清军在进抵永昌、腾越、南甸土司一带之后,由于粮草难于接应,在这年闰三月二十四日前后撤回省会昆明。当时,南明军队为数尚多,分别退到边境地区。据清经略洪承畴疏报:除了李定国、白文选、祁三升、沐天波、高文贵、靳统武、杨武、梁杰、吴子圣、吴三省、郭尚贤、王国勋等在云南迤西边境地区外,还有广国公贺九义带领伯、将军、总兵李承爵、雷朝圣、黄元才、王三才、张国用、赵得胜、杨成、彭应伯、何起龙、阎惟龙等部从临安府撤至“沅江府边外(当为元江府)”;“又有伪将军都督邹自贵、马得鸣等领残贼奔逃于顺宁府边外;再有伪伯李如碧等领残贼奔逃于云龙州边外;又伪伯廖鱼等领残贼奔逃于澜沧边外;又伪国公马宝、马惟兴、刘镇国、高启隆等领残贼奔逃于丽江边外。是云南迤西及迤东接界俱所在有贼,所在需兵,先事防备,临时进剿,实为今日至急要著”。只是由于明军撤退时似乎没有一个通盘的计划,兵将虽多,却陷入一片混乱当中,指挥系统失灵,难以集中兵力对入滇清军展开有效的反击。
南明疆域磨盘山血战打击了清军的士气,该战之后,清多罗信郡王 多尼被罚银五千两,多罗平郡王 罗托被罚银四千两, 多罗贝勒 杜兰被罚银二千两, 征南将军赵布泰被革职为民。 南明军方面,由于战前出现叛徒导致机密泄露,计划中的伏歼战被迫打成了 阻击战,南明军最后的精锐在血战中伤亡殆尽, 李定国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战役。
明军给予占有明显优势的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清廷因损兵折将,大为恼怒,经诸王、大臣会议后于顺治十七年六月惩罚统兵将领;多罗信 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多罗平郡王罗可铎罚银四千两, 多罗贝勒杜兰罚银二千两,都统 济席哈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并所加级,副都统莽古图、傅喀、克星格也受到处分, 征南将军赵布泰革职为民。从清廷对三军主帅的处分情况来看,磨盘山之役战斗十分激烈,清军的伤亡肯定相当大。 李定国在兵势已如强弩之末时,仍然能够组织和指挥这样一场勇猛的阻击战,证明他不愧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