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盖山

夏盖山

中文名 夏盖山独立于虞北平原
目录导航

地理方位

夏盖山位于浙江省上虞市盖北镇与谢塘镇之间,海拔169.9米。

夏盖山独立虞北平原,山上长满青松,站在山顶,虞北平原尽收眼底,还可以远望大海,风景说真的在上虞也是不错的。

夏盖山方圆0.5平方公里,其形酷似馒头。

夏盖山北面是海涂,山脚下就是古浙东海塘,在虞北大地一直流传着绍兴知府俞卿造塘冤斩暗天十八日故事,夏盖山一直是虞北精神归宿,栖息滩头还头人,潮水一声孔,夏盖山就是最后栖息之地了这样的日子虞北一直是到解放后的,历经千年潜移默化,再加上夏盖山宗教氛围,在当地人心中可想而知了,正因为夏盖山历史,很多传奇故事一直在流传。

名称来由

流传最多的说法是“大禹治水住夏盖山” ,夏盖山因大禹曾经在此治水得名,因为大禹姓夏,而且在古人眼中它很像个盖子,因此叫做夏盖山,夏盖山之所以有名很在虞北人心中份量原因仅仅不止这些,大禹治水曾驻此山,这在上虞地方志中记载很详尽,因此留下了盘山十八井,可惜只有三,四口了,百兴龙云池(一般叫做血河池),所以夏盖山是一“禹迹山”。

此外,因为夏盖山是“禹迹山”,后晋天福四年建见明寺纪念大禹,宋朝该寺一度兴旺,宋英宗赐匾“净众寺”当时净众寺占地50余亩,寺僧众多,后来书法家张即之慕名而来,与高僧结友,在后山建了三座亭子:望海亭,滴翠亭等,并为夏盖山题词“大禹峰”,这块匾在文革前一直在夏盖山山前小庙“鸡笼寺”里,文革后就不知道去向了,后来夏盖山周围又有很多大大小小庙宇,因此有些地方又将夏盖山称为“佛迹山”

历史故事

夏盖山是明清两代抗倭据点,明代绍兴通判雷鸣阳抗倭驻夏盖山,清代张颠曾抗倭驻夏盖山,夏盖山“高庙山曾经就是抗倭指挥部,倭乱平后被老百姓改作庙宇,从余姚把辰州娘娘迎回故里。明代绍兴通判雷鸣阳还在夏盖山西面建了三座亭子,大致就是夏盖山西面三个亭子,叫做”鸣阳三亭”,以前还此外夏盖山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炮台,这个在上虞志中很清楚记载,据说还俘过英国人,可惜炮台在70年代夏盖山采石后毁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人继承先辈遗志,在夏盖山上刻下“还我河山"等大字,痛批倭寇,大呼就国!这是夏盖山唯一留下珍贵遗迹了,后来在夏盖山脚下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夏盖山周围还有很多烈士墓。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