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院址在北碚场东山高坎(原系张三同豪宅,金北碚区中山路小学)。
朝阳书院房舍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原建筑面积约有一千余平方米(后经扩建操场大三千余平方米)。其建筑外观飞檐翘角,内部垂檐斗拱。檐柱、横木均系雕梁画栋,支撑吊檐的木柱系镂空雕刻,玲珑剔透。所刻绘画的人物形象造型逼真,花鸟鱼虫栩栩如生,龙凤狮虎活灵活现。纵观整个建筑,无不显示出清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令人赞叹。
提起朝阳小学,人人都知道;谈到朝阳书院,恐怕就少有人人知晓了。北碚朝阳书院就是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的前身。
朝阳小学校舍变迁 1950年,北碚朝阳小学迁址新建本部(先朝阳小学北校区)。此地原系一道山梁,靠东头有一株大榕树。从街上看去,学校也是建在三层台阶之上,分左中右三路石梯而上,校舍建在第三级石阶上。或许,当时的建造者无意中受到了原书院的布局影响,而设计建造的朝阳小学,已不如昔日朝阳书院的规模,此校舍于上世纪80年代重建。
朝阳书院位于陕西省洛川县。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知县石养源倡捐集银千余两,创建于县治北门内。五十一年竣工。筑高阁祀文昌,台下有室3间,左右舍各5楹,中为方池;其前正门1座,前书堂5楹,为进见请业所;中庭轩敞,左右舍各5楹,后为庖厨;又前为讲堂,左右舍各5楹,周筑以墙;又重门3楹、大门3楹,大门前为屏墙四十九年工未竣,即有肄业生数十人。延名师专讲,严立学规,石常亲往督课。以时会讲课文,常百数十人。每月朔日课士署内,1州3县举贡生童来会课者多至170多人,署不能容,乃分坐城隍庙。供膳食,石亲发卷,逐一讲解。生童拔取者厚给奖,不取者亦给盘费。自此中科第者不绝,如董彩凤、张可琅等。诸生共为立匾,题“开畹艺兰”。石养源卒后,设位于文昌祠旁。邑人教谕董亭武作记。道光十九年(1839)知县黄大桢续修。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朱运增葺。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县孙奉先改建为高等小学堂,后为县立中学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