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镇

龙华镇

人口 近63万人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中文名 龙华新区
地理位置 深圳市中北部
火车站 龙华汽车站,深圳北站
下辖地区 民治、龙华、观澜、大浪
行政区类别 镇(已改街道)
存在时间 1986年10月至2004年
电话区号 0755
目录导航

地理位置

龙华名称由来历史龙华名称由来历史原龙华新区位于深圳市中北部、宝安区东部 , 地理坐标北纬 22 ° 35 ′ -22 °44 ′ 。东经113 ° 57 ′ -114 ° 4 ′ 。龙华新区东邻龙岗区布吉镇,北面是宝安区观澜镇,西面为宝安区石岩镇,南与深圳经济特区的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接壤。全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2000 年底总人口为 3.66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2.25 万人 ( 据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

原龙华新区辖区相当于现龙华新区龙华街道、大浪街道与民治街道。龙华镇与市中心区相连,享有“特区后花园”之美誉。已建成的梅观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梅龙一级公路,布龙一级公路及平南铁路贯通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2006年4月29日,原龙华街道分设为龙华、大浪、民治3个街道。新的龙华街道位于宝安区东南部,东与龙岗区坂田街道接壤,西接大浪街道,南邻民治街道,北与观澜街道相连,辖区总面积24.8平方公里,下辖景龙、龙园、三联、清湖、油松等5个社区,总人口近6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7万人。

历史沿革

远古至清朝时期

远古至清朝时期,龙华属宝安县地。

宝安在夏、商、周三代为百越地;秦代属南海郡番禺县地(治所在今广州);汉代属南海郡博罗县地(治所在今惠州)。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析南海郡,置东官郡,下辖6个县,首为宝安,是为宝安建县之始。东官郡治及宝安县治设在深圳南头旧城东门外城子冈(今深圳市南山区中山公园)一带。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 ,宝安县改称东莞县,县治迁至涌(今东莞市区);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东莞县并入增城县;次年复置东莞县。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 析东莞县, 置新安县, 县治迁回南头。据康熙年间《新安县志》记载: 明末新安县下辖3乡7都57图509村, 龙华地属归城乡世界6都。

清康熙元年至三年(1662-1664年), 新安县因清廷为防止民众接济郑成功, 两次下达“迁海令”, 自海岸内迁八十里, 属地、人丁大减, 五年(公元1666年)并入东莞县;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复界, 重置新安县。康熙年间新安县下有30个墟市,其中6都下有清湖墟。

据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 《新安县志》记载, 时新安县下属各村划为,典史、县丞、官富司、福永司管辖, 其中官富司管辖的龙华地方村庄有: 大浪村、白石龙、清湖村、上芬新村、缘芬村, 另有客籍村庄赤岭头、早禾坑、牛地埔、赖屋山。属于福永司管辖的村庄有: 姜头、石凹、横朗。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公布《城乡镇地方自治章程, 新安县行政区划为县下设乡(镇), 乡辖村。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初年, 沿袭清末乡镇自治。

中华民国3年(公元1914 年), 新安县因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 复称宝安县。民国20年(公元1931年)7月, 宝安县实行区、乡编制, 实行地方自治法。全县为7区、99乡、3 镇, 其中第六区辖龙华、乌石岩、观澜、平湖4个乡。

中华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因缩编, 龙华等4乡改由第四区管辖。民国30年(公元1941年), 宝安县三、四区合并为第二区, 此后直到民国38年(公元1949年), 龙华乡由宝安县第二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宝安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各区乡政权,先后设置 3 个人民联乡、 10 个乡和 1 个镇。在龙华地区设有龙华、民治 2 乡,后归并为龙治乡。

1950 年 4 月,宝安县设区,龙治乡归属宝安县第 3 区管辖。

1951 年,撤大乡划小乡,全县分 4 个区、 69 个乡、 1 个镇。其中第 3 区辖龙华、大浪、青松、民治等乡。

1955 年 8 月第 3 区改称观澜区。 1956 年 10 月,观澜区改辖龙华(龙华Ⅲ浪)和油松(青松、民治、岗坂)等乡。

1958 年 3 月,观澜区一分为二,分置龙华乡、观澜乡。同年 10 月,龙华乡与观澜乡合并成立“红色人民公社”,后改名观澜人民公社,社址设在观澜墟。

1961 年 7 月,龙华从观澜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龙华人民公社,社址设在龙华墟(归布吉区管辖)。公社下设大浪、龙华、龙胜、民治、三联、油松等 6 个大队。

1963 年 1 月,龙华人民公社并入观澜人民公社; 1975 年 8 月,再次从观澜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龙华人民公社,下辖大浪等 6 个大队。

1983 年 7 月,龙华人民公社改为龙华区;区公所设在龙华墟,下辖大浪、龙华、民治、三联、清松、龙胜等6乡、 45 个自然村,有人口 8748 人, 1891 户。

6 乡沿革与管辖情况如下 :

大浪乡:1954 年成立石凹、大船坑、浪口 3 个初级队, 1957 年转为高级社, 1958 年成立石丰、大丰、浪口 3 个大队后合并为大浪大队。 1983 年 7 月后大队改乡,乡驻地大船坑。时辖 4 个自然村, 333 户, 1636 人。

龙华乡:1954 年成立初级社, 1957 年转为高级社。 1958 年成立高峰、同胜 2 个大队, 1963 年合并为龙华大队。 1978 年分开, 1983 年 7 月后再合并为龙华乡,乡驻地早禾坑。时辖 11 个自然村, 473 户, 2155 人。

民治乡:1954 年成立樟坑、民乐、横岭、白石龙、望天湖 5 个初级社。 1957 年转为高级社, 1958 年成立民治大队, 1983 年 7 月后大队改乡,乡驻地望天湖村。时辖 9 个自然村, 294 户, 1354 人。

三联乡:1955 年成立弓村、山咀头、狮头岭、姜头 4 个初级社, 1957 年转为高级社。 1958 年成立三联、姜头大队, 1963 年合并为三联大队, 1983 年 7 月后改大队为乡,乡驻地郭吓村。时辖 8 个自然村, 216 户, 956 人。

清松乡:1955 年成立初级社, 1957 年转为高级社。 1958 年成立清湖、油松 2 个大队, 1963 年合并为清松大队, 1978 年分开, 1983 年 7 月后再合并为清松乡,乡驻地共和村。 1986 年 10 月分设清湖、油松行政村。时辖 8 个自然村, 283 户, 1490 人。

龙胜乡:1954 年成立初级社, 1957 年转为高级社。 1958 年后与上塘大队合并为龙胜大队。 1978 年分开, 1983 年 7 月后再合并为龙胜乡,乡驻地龙胜堂村。时辖 5 个自然村, 292 户, 1157 人。

1986 年10月,龙华区改为龙华镇,属宝安县,下属各乡改为行政村。 设有 7 个行政村(大浪、龙华、民治、三联、清湖、油松、龙胜)和 1 个居民委员会(墟镇)。

1993 年元月,宝安县撤销,分设宝安区、龙岗区,龙华镇属宝安区。下辖大浪、龙华、民治、三联、清湖、油松、龙胜、上塘等 8 个行政村、 52 个自然村和景龙、龙园 2 个居民委员会。

1999 年元月,龙华行政村分为龙华、同胜 2 个行政村。

2004年,龙华镇改为“龙华街道”,仍属宝安区。

2006年4月29日龙华街道分设民治街道、龙华街道与大浪街道三个街道。

2011划归龙华新区管辖至今。

自然环境

龙华镇地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鸟 , 东西长11.5公里 , 南北宽15公里。地层属下古生系、泥盆系、石炭系、 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地势南西北三面为山地 , 中东部是丘陵平原。山地占总面积的 68 % , 冲积平原占 32%; 丘陵地高程平均为100米左右,平原地区高程大多在50——70米之间。境内主要 山脉为羊台山( 又名阳台山、羊蹄山、七娘峒 ), 位于龙华镇的西南面 ; 主要山蜂有大脑壳山等。镇内河流有游松河、上芬水、横朗河、龙华河(观澜河上游)、大船坑水等5条,向北流入东江。辖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地貌,山地占68%,冲积平原占23%。

龙华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在 22 ℃ - 35 ℃之间 , 冬季气温在 10 ℃ -22 ℃之 间 , 年平均气温 22 ℃ ; 一月平均气温 14.1 ℃ , 七 月平均气温 28.2 ℃。年平均日照 2134 小时 , 平均降雨量1800 毫米 。

经济发展

龙华街道工业发达,辖区内有各类工业企业1000多家,生产领域涉及电脑、IT制造、自行车、塑胶、玩具、电子、机械制造、卷烟等行业。知名企业有富士康、力劲、好日子卷烟等。龙华第三产业已初成规模,成为深圳中北部的金融、餐饮、商贸、休闲娱乐龙头。

(7)2007年1-3季度,全街道实现生产总值28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1.92亿元,增长3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4亿元,增长14.8%;外贸出口216亿美元,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增长9.47%。经济运行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工业产业规模辐射增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约占街道工业总产值的70%,逐渐形成了部分产业的规模效应辐射,带动了特色产业群。二是需求结构不断优化。投资需求的强劲增长,外贸进出口持续高位运行,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而且为企业扩大生产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带来可喜的前景。三是财税收入呈现良好态势。1-3季度,我街道预算内财力1.76亿元,同比增长5.9%。龙华、民治、大浪三街道共完成税收总额67.77亿元,增长42.9%,其中:国税51.28亿元,同比增长38.1%;完成地税16.49亿元,增长60.3%。四是居民收入持续提高。1-3季度街道城市居民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487元,增长30.59%。

社会事业

新街道成立以来,龙华掀开了各项社会事业跨越式大发展的新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辖区内有中学、小学、幼儿园26所,其中公办中学2所(龙华中学,新华中学),小学3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2.3万人。2006年,街道投入650万元创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街道,进一步优化街道教育环境,改善公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街道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均衡优质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街道正努力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文化事业大幅发展,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为龙华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人文景观。龙华交通发达便利,已建成了纵横交错的现代城市道路网络,梅观高速、机荷高速在龙华交汇,布龙公路、石观公路贯通全境,梅龙大道(龙观段),福龙路,以及计划建设中的地铁4号线,将使龙华与深圳中心区实现全面对接。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针的指引下,龙华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社会管理,关注民计民生,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精细管理、高效服务,努力把龙华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全区乃至全市的现代化标杆城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