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冬奥会

第二届冬奥会

中文名 第2届圣莫里茨冬奥会
开始时间 1928年2月11日
参与国家 25个
结束时间 1928年3月18日
目录导航

简要介绍

第二届瑞士圣莫里茨冬奥会[1]

时间 1928.2.11-3.18

主办国和城市 瑞士圣莫里茨

参赛国家/地区 25个

参赛运动员 464人(26女,438男)

  大项:4项

第二届冬奥会第二届冬奥会(6)  小项:14项

火炬传递与开幕式

  在2月11日的开幕式上,瑞士联邦总统埃德蒙德·舒尔希斯宣布了本届冬奥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东道主的滑雪运动员汉斯·埃登本茨。

夏蒙尼"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在世界体坛引起了巨大反响,就连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这些原先的反对者,也不再怀疑冬季奥运会的必要性。1925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此后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办冬季奥运会,但届次与夏季奥运会不同,按实际召开次数计算。并决定将"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正式命名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的。

申办与筹备

  申请主办第二届冬季奥运会的有瑞士的3个城市:达沃斯、恩格尔堡和圣莫里茨,最后选定了圣莫里茨。圣莫里茨位于瑞士东南部,当时人口不足5千。圣莫里茨包括两个小村落和矿泉疗养,被阿尔卑斯山峰所环绕,地势较高,风景优美,冬季时间较长,17世纪时已成为上流社会的疗养地和夏季游览地。这里交通发达,有飞机、火车可达。

比赛简介

  第二届冬季奥运会于1928年2月21日至3月18日在瑞士的圣莫里茨举行申请主办第二届冬季奥运会的有瑞士的3个城市:达沃斯、恩格尔堡和圣莫里茨,最后选定了圣莫里茨。圣莫里茨位于瑞士东南部,当时人口不足5千。圣莫里茨包括两个小村落和矿泉疗养,被阿尔卑斯山峰所环绕,地势较高,风景优美,冬季时间较长,17世纪时已成为上流社会的疗养地和夏季游览地。这里交通发达,有飞机、火车可达。参加比赛的有25个国家的464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26个人。运动员数比上届几乎增加了一倍。首次参赛的国家有德国、荷兰、罗马尼亚、立陶宛、卢森堡、墨西哥、日本、阿根廷和爱沙尼亚。本届冬奥会的项目稍有变化,上届的雪车由4人座改为5人座,另外增加了1项4轮雪车赛。

比赛时况

  圣莫里茨一向气候稳定,但第二届冬季奥运会期间气候反常,出现罕见的高温,冰雪融化,致使滑雪运动受到很大影响。本届冬奥会速滑只举行了500米、1500米、5000米3个项目的比赛,10000米决赛时,天气突然转暖,冰雪开始融化,比赛被迫中断,最后组委会做出决定,取消了这个项目。

英雄人物

500米赛时,上届3枚金牌获得者芬兰的克-顿贝格和挪威的贝-埃文森以43秒4的成绩同时到达终点,并列冠军;顿贝格又在1500米比赛中获第二块金牌,而在5000米比赛中,顿贝格遭到了惨败,只获第12名,挪威年轻选手伊瓦尔-巴兰格鲁德取得了冠军。

  花样滑冰“王国”奥地利,这次接连失利,遭到了全军覆没的厄运。男子单人滑比赛中,奥地利威-伯克尔再次输给了瑞典格拉夫斯特隆,只得了银牌;夺得女子单人桂冠的是挪威15岁的索妮亚-海妮,她在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死”芭蕾舞曲伴奏下,以梦幻般的舞姿吸引了观众,获得热烈的掌声,从而夺得金牌,她还在1927—1936年世界杯锦标赛中10次夺得桂冠,是冰坛史上女单人滑中成就最出色的运动员;男女双人滑的冠军被德国的安德烈-若利和皮埃尔-布律内夫妇获得。

  滑雪比赛也碰上了反复无常的天气。50公里越野赛时,气温在零度以上,给滑行带来了困难,挪威并没有像上届那样垄断这项比赛,瑞典却出人意料地囊括了前三名,佩尔-埃里克-赫德伦德获冠军,他到达终点的时间要比上届冠军慢1小时多。

  在18公里滑雪赛时,气温突然下降,大地又出现冰冻,挪威运动员在恶劣的条件下夺得这个项目的全部奖牌。豪格的继承人,上届亚军约-格勒图姆斯布罗滕获第一名。第二天,他又在两项全能比赛中再获1枚金牌。跳台跳雪冠军也为挪威的阿-安德森夺取,上届冠军挪威的亚-图林-塔姆斯在这项比赛中受重伤。

  5人座雪车赛,因天气变暖,只赛2轮,而不是规定的3轮,不过仍颁布了名次,美国二队、一队分获冠亚军。冠军雪车的驾驶者威廉-菲斯克,当时只有16岁零3个月,是美国获冬季奥运会金牌最年轻的运动员。四轮雪车赛,由美国约翰兄弟俩杰尼逊和希顿分获冠亚军。希顿还在5人座雪车赛中得了1枚银牌。

排名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1

挪威 6 4 5

2 美国 2 2 2

3 瑞典 2 2 1

4 芬兰 2 1 1

5 法国 1 0 0

6 加拿大 1 0 0

7 奥地利 0 3 1

8 加拿大 0 0 1

9 比利时 0 0 1

10 英国 0 0 1

11 德国 0 0 1

12 捷克斯洛伐克 0 0 1

竞赛情况

圣莫里茨一向以气候良好著称,但这年的冬天却变化无常,时而是风雪满天,天寒地冻,时而是阳光灿烂,气候温暖。它给比赛带来了困难,也使成绩受到了影响。由于天气多变,本届速滑只举行了500、1500、5000米3个项目的比赛。500米赛时,正好碰上了大风雪,但运动员仍取得了较好成绩。上届3枚金牌获得者芬兰的克·顿贝格和挪威的贝·埃文森以43秒4的成绩同时到达终点,并列冠军;美国的约·法雷尔、芬兰的亚·弗里曼和挪威罗·拉尔森成绩同为43秒6,各得了1枚铜牌。一星期前曾在达沃斯世界锦标赛获得5000米桂冠的挪威年轻选手伊瓦尔·巴兰格鲁德这次又取得了胜利;

顿贝格遭到了惨败,只获第十二名。 不过在随后举行的1500米比赛中,顿贝格夺得了本届比赛的第二枚金牌。10000米决赛时,天气突然转暖,冰雪开始融化,使比赛无法进行。裁判决定中断比赛,已赛出的成绩作废。根据已赛完的成绩,美国贾菲最佳,挪威埃文森次之,奥地利奥托·波拉策克列第三。金、银、铜牌极有可能是他们获取。做出成绩作废的决定遭到贾菲等人反对,组委会曾考虑延期重赛,但挪威、瑞典却不表赞同,他们认为一切都已结束了,正打点行装准备回家。经过长时间商讨,最后组委会作出决定,取消了这个项目。 花样滑冰王国奥地利这次接连失利,遭到了全军覆没的厄运。男子单人滑中,又出现了上届同样的景像。奥地利威·伯克尔虽然在上届只得银牌,但翌年夺得世界冠军,并在1926、1927、1928年接连三届蝉联。伯克尔对这届比赛充满了信心。他在规定滑中动作舒展自如,成绩明显领先。可是自由滑时又不如人意,再次输给了瑞典格拉夫斯特罗姆,只得了银牌。奥地利在女子单人和男女双人滑中,也丢掉了上届获得的冠军宝座,只得了2枚银牌和1枚铜牌。 夺得女子单人桂冠的是挪威15岁的索妮亚·黑妮。她在自由滑中伴随着柴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天鹅之死"乐曲,将各种造型、跳跃、旋转动作与芭蕾舞姿融为一体。这种梦幻般舞姿与迷人的音乐的巧妙融合给人以陶醉和美好的感觉,博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这位才华出众的冰坛小姑娘4年前刚刚11岁多一点,就在夏蒙尼奥运会获得这项比赛的第八名。黑妮获得金牌后有点骄傲地说:我多么想跟上届冠军普兰克-索博再次较量,可惜她没有来。1932、1936年奥运会,黑妮蝉联了这个项目的冠军。她还在1927年至1936年世界锦标赛中10次夺得桂冠,是花样滑冰历史上最出色的女子单人滑运动员。 男女双人滑冠军是法国的一对未婚夫妇安德烈·若利和皮埃尔·布律内。4年后在普莱西德湖他们夫妻俩又蝉联了冠军。后来他们移居美国,为美国花样滑冰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包括后来获得奥运会金牌的卡罗尔·海斯。 滑雪比赛也碰上了反复无常的天气。50公里越野赛时,气温在零度以上,给滑行带来了很大困难。赛前人们预测,挪威将象上届那样垄断这项比赛。可结果出人意外,瑞典囊括了前三名。这是连瑞典人自己也没想到的。获得冠军的是佩尔·埃里克·赫德伦德,不过,他到达终点的时间要比上届冠军慢1小时多。 3天后,气温又突然下降,大地又出现了冰冻。挪威人大概习惯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滑雪,包下了18公里的全部奖牌。豪格的继承人、上届亚军约·格勒图姆斯布罗滕获第一名。第二天,他又在北欧两项比赛中再获1枚金牌。跳台跳雪冠军也为挪威的阿·安德森夺取。上届冠军挪威亚·图林·塔姆斯在这项比赛中受重伤,但8年后他又在夏季奥运会帆船比赛中获得1枚银牌。 5人座雪橇赛因天气变暖,只赛了两轮,而不是规定的4轮,不过仍公布了名次,美国二队、一队分获冠亚军。冠军橇的驾驶者威廉·菲斯克当时只有16岁零3个月,是美国获冬季奥运会金牌最年轻的运动员。1932年,他蝉联了这项冠军。4轮雪车赛由美国约翰兄弟俩杰尼逊和希顿分获冠亚军。希顿还在5人座雪橇赛中得了1枚银牌。 冰球赛共11个队参加。上届亚军美国队没有参赛。加拿大以11:0胜瑞典、13:0胜瑞士、14:0胜英国,轻松地蝉联了冠军。 本届共13个单项,赛出了14枚金牌(500米速滑有两人并列冠军)。挪威成绩再次领先,获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5枚,美国、瑞典金、银牌都是2枚,但美国获铜牌2枚,比瑞典多1枚。美、瑞分居第二、三名。另4枚金牌芬兰得2枚,加拿大、法国各1枚。

赛事一角

冰球赛共11个队参加。上届亚军美国队没有参赛。加拿大以11:0胜瑞典、13:0胜瑞士、14:0胜英国,轻松蝉联冠军

经典回忆

笔误成就冬奥会历史

  冰雪运动很早就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展起来了。当夏季奥运会逐渐得到重视的时候,关于成立冬奥会就成为很多国家提议的话题。

  原本不少冰雪项目成为列入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在一些国家的努力争取下,国际奥委会最终决定在1924年夏季奥运会前举行冰雪项目的比赛。不过这一赛会称为“1924年奥林匹亚德体育周”,避开了奥运会的字眼。

  最终,体育周于1924年1月25日至2月5日在法国举办得非常成功,1925年国际奥委会布拉格年会也正式承认这次比

赛的成绩和纪录,并作为第8届奥运会的一部分。但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在会议记录中竟然误写为“第1届冬季奥运会”。不过这一笔误却令很多国家眼前一亮,之后很多国家都要求承认冬奥会的名称,并建议今后应继续举办冬奥会,最终国际奥委会在大会上通过这个决议,“奥林匹亚德体育周”由笔误最终成为第1届冬奥会,冬奥会也翻开了历史的重要一页。

  时隔半世纪的奖牌

  在第1届冬奥会上,挪威选手豪格大放异彩一连夺得滑雪2枚金牌,还在跳台滑雪中夺得1枚铜牌。

  但是国际奥委会在197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豪格在跳台滑雪比赛中的分数(18.000)是因计算错误得出的,他的正确分数应是17.821,低于美国运动员安德斯·豪根的17.915分,也就是说他在这项目的铜牌应属于美国人。

  1974年是第1届冬奥会恰好过去50年的时间。国际奥委会经过多方联系,终于联系上豪根,而豪格已经去世了。在这一年的9月12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豪格的女儿郑重地将那枚铜牌交给豪根,当豪根颤颤巍巍地接过奖牌时,很多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冰上明星进军好莱坞

  从运动员变身演员,这在当今世界并不鲜见,但能创造挪威人松加·亨尼的成就却很罕见。

  亨尼曾在1928年以15岁零10个月创造夺得冬奥会冠军的最年轻纪录。这一纪录尘封了70年后才被美国选手利平斯基打破。亨尼还在1936年实现了冬奥会女子单人花滑三连冠的梦想。不过夺冠无数的她开始对花滑兴趣减退,并决心进军好莱坞。

  同年,亨尼同20世纪福克斯公司签约。在处女作电影中,亨尼扮演一位滑冰运动员,影片在美国的热映使她坚决地投入演艺圈。虽然她在很多影片扮演的角色都是滑冰选手,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她的喜爱。她是当时世界上片酬最高的女明星之一,曾创下50万美元片酬的惊人纪录。在经历大约10年演艺圈后,亨尼开始做生意。

  亨利的一切都曾令人非常感兴趣。她曾上过《时代周刊》封面,曾出过自传,直到40多岁还坚持滑冰。她曾在欧美很多资深媒体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运动员”中名列前茅。在明星层出的好莱坞,也依然有她的位置。当亨尼在1969年去世时,有消息说她的家产已使她名列当时

身患白血病仍能拿冠军

在第7届冬奥会上,所有人都被一个叫奥尔布赖特的美国姑娘感动了,因为身患白血病的她竟然夺得了女子单人花滑的冠军。

  奥尔布赖特很小的时候就被查出患白血病,她的父亲、波士顿的一位牙医为了让女儿重新振作起来,不仅四处求医问药,而且还专门请教练教女儿花滑。病弱的奥尔布赖特忍受了各种痛苦,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流了无数汗水、眼泪甚至鲜血,最终成为出色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在第6届冬奥会夺得银牌后,她在第7届冬奥会实现了金牌的梦想。当赛前膝盖意外受伤的奥尔布赖特忍痛完美完成动作后,很多观众都起立为她鼓掌。

  不过后来奥尔布赖特继承父业成了牙医,并被选为美国奥委会名誉秘书。她曾被提名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候选人,后因故未果,否则她将会是国际奥委会第一位女委员。

美国两冰球队抢着参赛

  在第5届瑞士圣莫里茨冬奥会上出现了一件令组委会很伤脑筋的事,因为参加冰球赛的有9支队,其中包括美国派出

的两支队,让谁参赛实在很难决断。

  当时其中一支队属美国奥委会,另一支属美国业余冰球协会(AHA),后者不受美国奥委会管辖,但它是国际冰球联合会会员。美国奥委会警告东道主:如果大会接纳AHA球队参赛,美国就退出本届冬奥会。但国际冰联也向瑞士施加压力,如果不让AHA球队参加,那么就不再对赛事提供财政支持,要知道这是这次冬奥会主要经费来源。东道主最终决定不得罪“财神爷”,让AHA的队参加比赛。不过国际奥委会随后进行了干预。经过一再协商,得到了一个戏剧性的结果:美国奥委会派出的队代表美国参加开幕式,但不参加比赛;美国业余冰协的队参加比赛但不计名次,属表演性质。

获赠汽车就不能参赛

  在1948年的第5届冬奥会上,加拿大渥太华的20岁选手芭芭拉·斯科特以完美的发挥夺得单人滑冠军。不过要知道她来参赛是以损失一辆汽车为代价的。

  斯科特在1948年曾夺得斯德哥尔摩世锦赛花滑冠军,这令她的家乡渥太华上下欢欣鼓舞,市政府为了鼓励她的表现决定赠她一辆汽车,但国际奥委会官员布伦戴奇获悉后,警告她如果接受汽车将违反奥委会的有关业余选手的规定条例,将被取消1年后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几经考虑,斯科特放弃了这辆车。

  在参加冬奥会时,斯科特抽到13号的号码,虽然这个数字在西方并不吉利,这令很多人断言她无法夺冠。但是斯科特还是稳稳拿到冠军,之后她欣然接受渥太华市政府给她准备的一辆豪华汽车。过了没多久,她就转为职业运动员。

图图片解说:奖牌正面,是张开双臂的滑冰运动员,周围环绕着雪花。奖牌背面,顶端是奥运五环,下面刻有“第二届冬奥会-圣莫里茨 1928”字样。两边是一个桂枝。

说明:都灵冬奥会单板滑雪赛场,男、女越野争先赛的金牌分别归于美国的29岁的维斯科特和瑞士30岁的弗里登。有意思得是,两人是一对跨国情侣。他俩的双双登顶,成为都灵赛场一段难得的佳话。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