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彝族自治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

中文名 马边彝族自治县
下辖地区 5个镇、15个乡
行政代码 511133
政府驻地 民建镇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著名景点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峰彝家新寨
邮政区码 614600
县委书记 沙万强
林地面积 245.6万亩
面积 2304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5)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 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 2383 平方公里,总人口 17.3 万人,彝族占 37 %。

马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乐山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乐山跨越式发展的后劲所在。有磷﹑铅锌﹑铜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磷矿储量 24.8 亿吨,列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是乐山市磷化工基地。水能资源可开发 32 万千瓦,是乐山市两河流域开发的重点区域。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能巨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莲山万亩人工林和石梁大佛(宋代)﹑明王寺(明代)﹑荣丁东皇殿及佛殿(明代) 3 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其中马边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3 万公顷,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珙桐﹑水青树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内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至高山草甸森林生态系统,主峰海拔 4042 米,海拔 3000 米以上山峰 43 个。

目前,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已被乐山市列为乐山大佛﹑峨眉山﹑黑竹沟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 130 万亩,森林覆盖率 40.8 % , 盛产茶叶﹑竹笋﹑酸梅﹑中药材等。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龙湖雪梅”﹑ “ 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甘露杯”金奖;竹笋被誉为小山珍,已有清水笋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酸梅富含柠檬酸﹑氨基酸和维生素 C 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药用植物 1619 种,是全省中药材基地,目前大宗出产的中药材乌梅﹑天麻﹑黄莲﹑黄柏等。

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1984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成立。1998年以前,县财政系“木头财政”,7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木头,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结构单一。1998年天然林禁伐后,县域经济滑入低谷。2000年,县级财政收入仅606万元。2002年,“国贫县”的帽子戴在了马边的头上。但近年来,马边人乘改革之春风,沐西部大开发之雨露,享党的民族政策之关怀,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发展。一次次突跃,一步步跨越,催生出新的希望,铸就出新的辉煌: 马边的经济。2004年,马边县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5181万元、43582万元、1868元。 

马边的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省道103线贯穿县境,新建4条出境公路,通车里程由自治县成立时的191公里上升到1668公里,80%以上的村已通公路,形成了城乡公路运输网络,改变了制约马边发展的“瓶颈”。 

马边县城,由2平方公里向6平方公里拓展,形成了一座独具山水特色、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观光城

自然地理

森林资源

全县有森林面积 159332.0 公顷,活立木蓄积量 1371.23 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45.3 %,成过熟林占 90 %以上。

动植物资源

马边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由于地形的特点,立体气候明显,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和名贵土特产资源。 4 万公顷的国家级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更是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乐土。

矿产资源

马边彝族自治县风光马边彝族自治县风光(5)  马边矿产丰富,蕴藏有磷、煤、锌、石膏等矿藏,马边磷矿远景储量 24.76 亿吨,居四川之首,是全国八大磷矿中的第四位。已探明储量 6.09 亿吨的老河坝矿区矿藏集中,易于开采,且品位高。在保护好主矿区的前提下,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年开采 30 万吨矿山的规模,并建成了年生产能力 1000 吨的黄磷厂, 3000 吨的磷酸。

水力资源

县境内有大小河流 226 条,水能理论蕴藏量 50.6 万千瓦,可开发利用 30 万千瓦。马边河全长 200 公里,马边境内 118 公里,常年平均流量 79.52 立方米/秒,总落差 645 米。装机 4 万千瓦的波罗电站是在马边河干流——瓦候库河上修建的。

历史沿革

周朝春秋战国时期,今四川地区由蜀与巴两支部族建立蜀与巴两个奴隶制国家,蜀郡在今乐山处建南安县,在今宜宾处建焚道县。马边分属这两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汉承秦制。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通西南夷,析巴蜀二郡南部建犍为郡,稍后,汉析蜀郡西南部建越西郡。现马边地区位于当时犍为、越西两郡,南安、焚道、卑水三县的结合部。处于马边河水系中下游的马边北中部和沐川县属南安县管辖。处于马边河上游的马边西南部属卑水县所辖。处于金沙江水系的马边东部属焚道县管辖。

蜀汉,黄茅岗山脉以东的小凉山地区新设三县,即在今屏山县新市镇处建安上县,在雷波县黄螂处建马湖县,在今马边县境建新道县。

西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年),整个四川“半为僚据”,焚道南安亦为“夷僚所侵”,越西也成“僚郡”。马边亦“没为夷僚”。

隋唐宋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州统治,马边属于其中的驯骋两州地。

唐初,马湖部彝族首领董嘉庆被唐朝廷封为归义郡王。

宋代,四州演变为三十七部,仍总称马湖部,彝族首领董春惜自称三十七部王子。马湖部属梓州路叙州府,成为叙州三路蛮(马湖、横江、南广)之一。而马边西部,则属于另一个彝族虚恨部所辖。

至元二十五年(1298年),元朝把赖因、荣丁、利店、沐川、笼篷五寨划归马湖路。至此,马边隶属于叙南等处宣抚司马湖路沐川长官司。

明朝承袭元朝土司制度,四川行中书省更名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行省或布政司。撤叙南等处宣抚司一级政区。马湖路更名为马湖府;府下,夷都长官司并入沐川长官司,平夷长官司并入蛮夷长官司。马边在明朝领属线索为:四川布政使司→马湖府→沐川长官司→赖因乡和荣丁乡。

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年),今马边县地属安边厅,与沐川长官司脱离隶属关系,但仍为马湖府所辖。随着新乡镇和烟峰两地建城,又建军事组织“马边营”,列兵二千,设守备。马边之名由此出。

清初,留马边营裁安边厅同知。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将马湖府并入叙州府。居马湖府治的屏山县(仍为明万历十七年所建)管理马湖府地,马边遂属叙州府屏山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建道,马边厅属于下川南道(道治今泸州市)。民国3年(1914年),又将下川南道更名为永宁道,领县25;马边厅亦更名为马边县。

民国23年,马边又隶属于21军防区。

1949年12月至l950年8月,通过反复斗争,马边解放,成立马边县人民政府。马边县属川南行署乐山专区管辖。

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5)1984年改为马边彝族自治县。

1997年,马边彝族自治县面积2382.9平方千米,人口16.7万,其中汉族占63.8%,彝族占35.5%,辖1镇28乡:民建镇、劳动乡、建设乡、水碾坝乡、石梁乡、you坝乡、靛兰坝乡、民主乡、老河坝乡、下溪乡、荣丁乡、雪口山乡、温水凼乡、镇江庙乡、大竹堡乡、苏坝乡、烟峰乡、袁家溪乡、沙腔乡、三河口乡、二坪乡、涉水坝乡、瓦侯库乡、梅子坝乡、先家普乡、高卓营乡、白家塆乡、铁觉乡、永红乡。

2000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2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马边彝族自治县总人口170425人。

2004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民建、荣丁)、27个乡(劳动、建设、水碾坝、石梁、荍坝、靛兰坝、民主、老河坝、下溪、苏坝、烟烽、袁家溪、沙腔、三河口、二坪、雪口山、镇江庙、大竹堡、温水凼、涉水坝、瓦侯库、梅子坝、先家普、高卓营、白家湾、铁觉、永红)。

2005年7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马边彝族自治县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2个镇、27个乡调整为2个镇、18个乡。[17]

风土人情

“彝”是各地彝族统一使用的族称。由于方言、地区不同,还有许多不同的自称和他称。解放以后,经过民族识别,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有的方言虽然差别较大,但都有着明显的共同历史渊源和一定数量的汉语借词。 

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彝族原有一种音节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称为“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毕摩文”、“西波文”,通称老彝文,大约形成于十三世纪。据估计,现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形,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小凉山彝族还有父子连名制,至今许多人还能背诵数十代父子连名的谱系。葬礼也多种多样,内地彝族实行土葬,小凉山实行火葬。巫师有“毕摩”、“苏尼”,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这些都反映了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

远古时代,其先民就已在滇池、邛都两地区生息繁衍。早在公元初,彝族地区的居民就泛称为“夷”。其自称为诺苏泼、纳苏、尼苏等。意思都是“黑族”,因为彝族崇尚黑色。

政治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鲁子军林
副县长 卫东、杨丽、立克浩茂、郭丁源、陈永强、曲别布日、秦长均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鲁子军林
副县长 卫东、杨丽、立克浩茂、郭丁源、陈永强、曲别布日、秦长均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沙万强
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鲁子军林
县委副书记 文岚、魏辉文
县委常委 余东林、周启梅、卫东、李源源、方彦兵、侯宏伟、徐泽星、黄学文、刘志栋

经济概述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沙万强
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鲁子军林
县委副书记 文岚、魏辉文
县委常委 余东林、周启梅、卫东、李源源、方彦兵、侯宏伟、徐泽星、黄学文、刘志栋

综合

职务 姓名
主任 董兴燕
副主任
谢润全、李灵、拉一巫芝、黄名学

注:以上表格参考资料:[18][19][20][21]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主任 董兴燕
副主任
谢润全、李灵、拉一巫芝、黄名学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7912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75万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84431万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91216万元,增长9.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1.60%,下降0.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49%,上升1.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91%,下降1.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3.3和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46.5%、45.3%。

2019年,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0%,民营经济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4%,占GDP的48.5%。

2019年,年末城镇就业人员1985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9%,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270人。

2019年,全年税务部门税收收入47491万元,比上年增长0.8%。[14]

社会事业

2019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9442公顷,比上年增加277公顷;粮食种植面积22623公顷,比上年增长0.3%;油料种植面积2540公顷,同比持平;糖料种植面积37公顷,同比增加1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599公顷,增加97公顷。

2019年,全年粮食产量93493吨,比上年增加416吨,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0.4%;粮食单产4132公斤/公顷,增长0.2%。稻谷产量9494吨,下降2.2%;玉米62017吨,下降0.6%;油料产量2940吨,增长2.4%;糖料产量1139吨,增长28.3%;蔬菜产量达23224吨,增长5.1%;茶叶产量11000吨,增长0.5%;水果产量5235吨,增长19.9%。

2019年,全年出栏肉猪108240头,下降12.7%;出栏牛6616头,增长2.0%;出栏羊103485只,增长3.6%;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兔21106只,增长7.9%。全年肉类总产量12010吨,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8456吨,下降3.5%,占肉类总产量的70.4%;牛肉产量800吨,增长5.7%;羊肉产量1682吨,增长4.0%。禽肉产量1043吨,增长25.8%;禽蛋产量3955吨,增长3.4%。

2019年底,全县林地总面积达257万亩,森林面积达201万亩,森林覆盖率58.55%。累计完成新造林3.23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达4.54亿元,林农人均林业收入实现1593元。巩固提升供水受益人口2.6万人,增加高效节水灌溉灌面0.46万亩,新建堤防14.6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6平方公里。[14]

人口

2019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4939万元,比上年增长7.0%。占GDP的30.3%,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4%。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2户,实现总产值226431万元,比上年增长2.7%;工业增加值增长4.0%;产品销售率97.5%。主营业务收入196072万元,比上年下降14.9%;利税总额1.27亿元,比上年下降18.1%;利润总额-0.37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2019年,全县磷矿石产量347万吨,比上年下降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17.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1.1%;黄磷产量22481吨,比上年下降36.8%;瓷质砖2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7%。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5604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26.5%。

2019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9576万元,比上年增长7.5%。县内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5户,建筑业总产值18186万元,竣工产值15063万元。

2019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1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11498万元,同比下降42.1%。[14]

交通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83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县施工项目投资个数7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1个。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62293万元,比上年增17.0%,占总投资的96.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6309万元,比上年下降42.4%,占总投资的2.8%。全年建成投资项目48个,项目投资完成率63.2%。

2019年,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第一产业投资5077万元,比上年下降76.4%;第二产业投资54366万元,下降27.4%;第三产业投资524159万元,增长27.0%,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256378万元,增长47.1%。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3%。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完成44649万元,比上年增长16.7%;限额以下完成183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6%。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365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零售业15332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住宿业5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餐饮业33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2019年,全年招商引资到位内资166107万元,比上年增长24.5%。进口总额478万美元。

财政、金融 

2019年,全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357万元,增长19.3%;其中税收收入27028万元,下降2.7%;非税收入18329万元,增长79%。县级基金收入24266万元,增长19.1%。县级一般预算支出353998万元,增长40.4%。

2019年,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600398万元,比年初余额增长3.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54105万元,比年初余额增长14.7%;各项贷款余额338853万元,比年初余额增长19.0%。[14]

邮电旅游

教育

2019年,年末全县总户数67214户,户籍人口为221868人,比上年末增加659人,其中汉族106948人、彝族11249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2%和50.7%。全县共有汉、彝等28个民族。在户籍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2279人,占23.56%,乡村人口169589人,占76.44%。男性人口114902人,女性人口106966人,人口性别比为107.42:100.00。全年出生人口5027人,人口出生率22.69‰;死亡人口3553人,死亡率16.04‰;人口自然增长率6.65‰。年末常住人口19.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6万人,城镇化率34.65%,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14]

科技

2019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516万元,比上年增长5.6%。

2019年,实现全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2452.3公里,其中国道1条87.3公里,省道1条35.9公里,县道3条81.5公里,乡道20条188.9公里,村道533.9公里,专用公路22.1公里,通村公路延伸线及通组公路1503公里;年末全县境内等级公路总里程924.8公里。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8239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43055万吨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11469辆,增长22.0%。[14]

卫生

2019年,邮政业务总量2804万元,比上年增长20.3%;邮政主营业务收入2881万元,比上年增长12.6%。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1297万元,比去年下降3.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735户,比上年增长2.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5790户,比上年下降4.4% 。年末互联网用户总数39929户,比上年增长14.9%。

2019年,完成荍坝乡茶叶村、金华村,镇江庙乡两河口村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完成了85户贫困户民宿建设,完成马边莲花山色酒店项目和天星酒店项目,有序推进马边福来美丽乡村建设。培训旅游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136人次。[14]

文化

2019年,全县共有学校109所,其中普通中学1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31所、公办幼儿园4所;“一村一幼”140所;寄宿制学校38所。

2019—2020学年全县共有学生44149人。其中:学前教育8205人、义务教育33152人、高中教育2792人;“9+3”招生797人;寄宿制学生15184人。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0.0%,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0.0%,毕业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0%,职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8%。全县有专任教师1852人,其中小学1078人、普通中学72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0人。2019年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高考一本上线20人、本科上线252人。[14]

体育

2019年,全县共争取省级科技扶贫项目9项,争取资金460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叶、木耳扶贫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正式启动,高山茶等三家企业与川农大、省茶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推动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壮大马边茶叶产业,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整合省市县科技力量,组成的县科技扶贫特派团1个,全覆盖指导全县产业发展,现已开展各类培训31次3100余人次;建立了科技扶贫在线人才队伍,开展在线科技咨询服务1736次,及时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全年专利申请数37件,专利申请授权58件。

人民生活

2019年,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78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县医院1个、县中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20个、私立医院2个、村卫生室13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2人,增长19.6%。全县有执业(助理)医师261人,比上年增加42人;注册护士(师)383人,增加78人。卫生机构床位710张,增加119张;其中县级医院442张,卫生院226张,妇幼保健院42张。医疗机构门诊人次69.48万人次,增长0.06%。婴儿死亡率6.35‰,上升了3.18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2%,下降了0.02个百分点。[14]

社会保障 

2019年,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1座,广播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年末共有机顶盒1180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2019年完成3352户贫困户安装直播卫星户户通装置。

2019年,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共接待群众5.3万人次,全年开展送文化、送戏下乡124场次,举办中国小凉山彝族毕摩书画展2次,举办小凉山采茶节、火把节, 完成12个今年脱贫村和百县万村项目34个村文化室标准化建设,创作《马边火把节之歌》广场舞参加乐山市群众广场舞比赛获得特等奖,并代表乐山市参加四川省第四届群众广场舞总结展演,进入全省前八强获得优秀奖,文化局获得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体育局颁发的优秀组织奖。[14]

环境

2019年,组织参加了四川省大众跆拳道锦标赛,18名运动员参赛,共获三金、三银、五铜,并获得团体第二名优异成绩; 成功举办了8.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并举行摔跤、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乒乓球等一系列赛事活动。完成体育健身工程22个,体育馆免费对外开放,全年接待体育锻炼6.9万人次。

安全生产

2019年,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2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1元,比上年增加1293元,增长11.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48元,增长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80元,比上年增加2721元,增长8.8%;人均消费性支出21102元,比上年增加197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4%,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9%,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14]

行政区划

2019年末,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人数为20187人,增加3063人,比上年增长17.9%;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人数4608人,减少71人,下降1.5%;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4971人,增加1297人,比上年增长1.8%。2019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6516人,较上年增加3909人,增长2.4%;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为18158人,较上年增加1816人,增长11.1%。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救助34848人次,较上年增加13300人次,增长61.7%;救助金额2530万元,较上年增加1257万元,增长98.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5224人,增加674人,比上年增长4.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9828人,增加915人,比上年增长10.3%。

2019年,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8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471人。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单位4个,床位440张,分散供养特困人员570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4个。

2019年,退出省定贫困村12个,有0.52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0%,全县实现整体脱贫,2014-2019年累计脱贫1.03万户4.4万人;截止2019年底,全县95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村行业。[14]

自然气候

2019年,减排项目7个,COD、氨氮减排量分别是22.12吨和2.58吨,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5个,SO2、氮氧化物上报减排量分别是180.44吨和16.31吨。空气优良天数344天,PM10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县城和乡镇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9.5公顷。

经济商贸

2019年,全县发生生产安全生产事故1起,死亡1人。发生火灾24起,火灾损失额0.6万元。交通事故24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5人,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数744件。[14]

特色小吃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Mabian Yizu Zizhixian

县人民政府驻民建镇

2005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民建、荣丁)、18个乡(劳动、建设、石梁、荍坝、民主、老河坝、下溪、苏坝、烟烽、袁家溪、沙腔、三河口、雪口山、镇江庙、大竹堡、梅子坝、高卓营、永红)。[22]

彝族风味肉

马边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由于地形的特点,立体气候明显,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和名贵土特产资源。气候冬暖夏凉。

臼捣仔鸡凉辣汤

马边设立自治县以后,经济社会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已被乐山市列为乐山大佛﹑峨眉山﹑黑竹沟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30万亩,森林覆盖率40.8%,盛产茶叶﹑竹笋﹑酸梅﹑中药材等。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龙湖雪梅”﹑“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甘露杯”金奖;竹笋被誉为小山珍,已有清水笋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酸梅富含柠檬酸﹑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药用植物1619种,是全省中药材基地,目前大宗出产的中药材乌梅﹑天麻﹑黄莲﹑黄柏等。

烤乳猪

火烧洋芋

彝族风味肉(冻彝族风味肉冻,这是彝族地区较为讲究的一种菜肴。它采用猪蹄和肘子制做而成。一般做法是将肉放入锅内煮软后捞起,剔去骨头并将肉宰碎,放上木姜、生姜、花椒等佐料,有的还放橘子皮,或鸡蛋之类的东西,然后放回锅里煮上一阵,以便使佐料渗入肉中,最后放入木钵内,放上一夜即成)。坨坨肉 (在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彝族是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彝族人以坨坨肉让人感到了他们的待客的热情和大方,也看到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坨坨肉味显特别,又是天然少污染的民族特色食品。在讲究吃的今天,坨坨肉显现出猪肉的原汁原味,体现了彝族传统的饮食文化,这在中华民族的烹饪百花园里如一缕清风,一朵奇葩)。

圆根酸菜

(将宰割好的仔鸡放进火塘烧熟,洗净后剔出骨头(或连骨)放入石臼舂捣,直至舂烂捣融。个别地方用刀剁碎不用杵臼。仔鸡肉臼捣好后,根据仔鸡大小,将一定数量的红辣椒或烧熟的青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大蒜放入石臼舂细,并加上盐末兑上适量的冷开水或无污染的高山泉水,搅拌均匀即成)。

荣誉记录

(烤乳猪,是一道彝族独具特色的风味菜。选用20-30斤重的仔猪,杀后去毛,去内脏并洗净后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猪,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具体吃法可将小猪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将整个烤猪放在一个大盘内,另放几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后各人拿刀,自割自吃)。

自然灾害

(火烧洋芋是大、小凉山彝族农家百吃不厌的一种最常见的吃法,一般取洋芋数斤,煨酸辣汤一罐,将洋芋在火塘子母火中烧熟,即烧即食,人称“三吹三打 ”(因洋芋从火中取出后,人们一般都要吹打几下灶灰,故有此戏称)又因洋芋物美价廉,既可当饭,又可当菜,可尝鲜,奕可饱食,所以,无论罗列桌上珍肴或是野饮烧烤,砣砣肉和火烧洋芋基本上是“形影不离”,成为小凉山彝族饮食文化中能吊得起胃口的名牌产品)。

词条图册

(它和贵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独树一帜,自成风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真叫画龙点睛。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圆根酸菜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场)。

此外:马边抄手,麻辣烫,烧烤,火锅,狼牙土豆等正宗川味小吃也别具特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