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国境情况适合防御,但国内产业和经济力低下。
分郡:河村、久米、八桥、汗入、会见、日野
主要特产名物:绵、山葵、木绵饼
代表风土:弓浜、大山、三德山三佛寺、八桥往来、退休寺、倭文神社
主要势力:尼子氏
伯耆国分郡图
群山峻岭的山之国。东边是三德山、三国山系与因幡国接壤;西部通过米子平原与出云国相邻;越过南部的中国山地是美作国、备中国和备后国;北方是日本海。西南国境都是中国山地,国土绝大部分也都处于山地之中。只有天神川河口和日野川河口有部分平原,沿海岸线都是沙丘地带。但平原不少都是火山灰性土壤,不适合农业生产,因此生产力低下。经济主要还是靠国内的铁矿开采。因国内有不少山地,虽然适合防御,但不利于交通。通过米子平原与出云的美保关一带相连,易从此受到攻击。
进入战国时代,国内守护山名氏被尼子氏所取代,随后尼子氏被毛利元就所攻灭,自1566年开始,该国便成为了毛利家的领国。之后羽柴秀吉入侵中国,当秀吉攻击备中高松城时爆发了本能寺之变,秀吉与毛利军谈和,其中伯耆东三郡的河村、久米、八桥归秀吉方,西三郡的汗入、会见、日野继续归属毛利家,东三郡被秀吉封给了南条元续,成为其支配地。西三郡是吉川元春所领。1591年,秀吉将伯耆的西三郡连同部分出云共18万石封给了在与毛利讲和之际作为人质的吉川广家。
关原合战后,南条氏遭到改易,吉川广家随主家被移封到了周防长门两国,伯耆被封给了中村一忠。一忠入主米子城,整备城下町,将此作为伯耆的政治经济中心。但中村氏在1609年遭到改易,幕府以河村和久米两郡作为直辖领,其余分封小藩。1617年,池田光政成为了因幡伯耆两国32万石的大名。
1205年~? - 金持广亲
?~1272年 - 北条时辅
1272年~1275年? - 芦名经光
1275年左右~1285年 - 三浦赖连
?~1333年 - 北条时益
1336年~1337年 - 石桥和义
1337年~1351年 - 山名时氏
1363年~1371年 - 山名时氏
1371年~1389年 - 山名时义
1389年~1390年 -山名氏之
1390年~1391年 - 山名满幸
1392年~1424年 - 山名氏之
1427年~? - 山名教之
1453年?~1471年 - 山名丰之
1473年~1476年? - 山名之弘
1476年?~? - 山名元之
?~1491年 - 山名政之
1494年~? - 山名尚之
1521年~1524年 - 山名澄之
1524年~? - 山名丰兴
1552年~1561年 -尼子晴久
名和长年
青山忠俊
石川数正
新发田纲贞
杉原长房
杉原重长
南条元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