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经济(gift economy)属于经济学的一支,此概念的提出是为驳斥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经过理性计算考量。礼物经济指的是提供商品或服务者并没有明确的预期回馈对象,也没有预期回馈的内容,有许多分享行为出自于非制式的习惯。同时,礼物的施与受之间已转换成一种未明确规定的义务,形成送礼者与收礼者之间的隐晦关系。礼物经济也被认为是一种债务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交易者的目标是尽可能获得最多的礼物债务人,而不像在 商品经济中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
中国人尊崇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见面要礼,临别要礼,办事要礼,行商要礼,感恩要礼,图报也
高档酒成送礼主角
要礼。无论是曹操赠关羽 赤兔马,还是 唐明皇送杨贵妃金步摇,礼品自古以来本是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的佳话。但世事演进,有情化为有心,送礼这一曾经风度翩翩的亚文化,已演变成一场公关竞争,绑定了利益与身份,其广度与烈度逐日升级。因此,超大规模的“礼品经济”诞生在中国,毫不令人意外。
一种说法是,礼品经济实际上是“债务经济”——送礼人的投资,并不指望像商品交易那样获得最大利润,而是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得“礼品债务人”,把债务面不断扩大;作为收礼人而言,欠了“债”总是要还的。礼物的施与受,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礼尚往来,而成为各式各样有特定诉求与含义的“合同”。“礼品经济”便成为一种债生债、利滚利的经济模式。
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对2011年礼品行业进行了个体与团体分类统计测算,得出的数据是,个体的年礼品需求在5055亿元,团体的年礼品需求在 2629亿元,相加得出目前国内礼品市场的年需求总额在7684亿元左右。
在火热的礼品消费市场背后,个体的年礼品消费成主要消费部分,个体购买礼品主要集中在金银珠宝、国际品牌的奢侈品、面额巨大的预付卡、古玩字画、超级礼品酒。在奢侈品消费中,礼品馈赠需求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奢侈品市场不同于欧美日韩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2011年12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2010年,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约2120亿元人民币。2010年、2011年两年,送礼主导的消费占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份额超过30%。路易威登、香奈儿和古驰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奢侈品牌。
人类游牧是因为要放养牲畜,定居是因为学会了圈养家畜和种植。私有财产出现后,财产在不同的人群、部落和国家之间的流动成为常态。典型的流动方式有四种。
一是暴力模式。通常发生在敌对的家族、部落、联盟、国家、民族和宗教间。1∶1模式为主,相互间没有连接,即使有也是带敌意的弱连接,类似IP通信,突发性强。此模式野蛮血腥而简单高效,但信噪比太大,有时甚至会形成负资产,因此轻易不能使用。现代社会的暴力模式依然存在,不过已经换了“马甲”,也更隐蔽,比如货币战、贸易战、知识产权战等。在互联网上,以DDOS攻击、木马、水军等为代表。
二是命令模式。通常发生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1∶N模式,下行连接中以1约束N的规章制度和命令为主,上行连接中主要传递N给1的税赋和劳役等。命令方式经常是稳定的强连接,类似于传统电话网TDM等用的连接模式。这种连接以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和严格管制作为后盾,N被迫与1建立这样的非对等连接。相比暴力模式,这种连接的财富流动损耗大幅下降,成为主导人类社会数千年的资产流动模式。现代版的命令模式,以互联网业务牌照、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税收等为代表。
三是交换模式。经济与政治分离,无论是敌对方、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大家都在市场中做交换,彼此利益都最大化。N∶M模式,是否建立连接是自愿的,彼此间交换时的连接关系有法律、协定或信任做保障。根据网络效应原理,N∶M显然远大于1∶1和1∶N,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基本模式。互联网版的这一模式以电子商务、团购、付费游戏和O2O等为代表。
四是礼物模式。当物品或服务极大丰富时,免费赠送物品或服务的连接模式产生了。礼物模式是1∶N的,显式的连接只是一个单向的赠与关系,隐藏的连接是远期或其他回报。比如,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富豪做慈善。1付出经济代价后,得到的好处是社会的稳定、良好的口碑或灵魂的安宁等。互联网思维下,主营业务免费是典型的礼物经济模式,但会另外衍生出一个新连接,让羊毛出在狗身上。
如果说主要靠暴力掠夺的社会是生活在一维世界里,那么命令模式主导的社会就生活在二维世界,交换模式主导的社会生活在三维世界里,礼物模式主导的社会就是四维世界。
以上四种模式,掌握了最后一种模式的国家、民族或行业,能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但现实中,几种模式经常会混合使用,只是比例大小不同而已。历史上暴力模式和命令模式长期主导过世界,现在是交换模式主导世界,未来可能是礼物模式主导世界。
礼物模式基于资源极大丰富的假设,也必然依托在其他模式之上。有时是命令模式的衍生物,比如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普遍服务制度等。有时是建立在交换模式上,比如富豪做慈善,互联网经济等。礼物模式很少与暴力模式发生关联。
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性和独占性的假设上的,研究的是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重点是交换模式。互联网时代,信息不仅免费,与他人分享时不仅本身不减值,而且还会产生新价值,这与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很不同。这导致传统经济学家在互联网经济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在互联网经济中,礼物模式的特点日益突出,交换模式的特点日益隐蔽,可能的原因有:一、全球化。在只有第一的互联网世界里,先占据市场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比赚钱优先级更高。二、产能过剩。创造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资金和政策门槛都相对低很多,很容易产能过剩。三、成本低。把互联网产品当礼物送了,旧的不仅没去,新的还会根据用户反馈等开发出来,创造更高质量的服务。四、互联服务单个用户的成本非常低,而单个收费成本又比较高。五、资本市场的认可。总之,送得起,也熬得住。
开源软件的模式,是互联网礼物经济的一个典型代表。软件可以开源,可以免费,但通过服务、咨询、出版、知识产权等收取费用。相对传统的软件销售模式,以礼物模式送软件产品吸引用户使用,同时以交换模式收取服务的费用。
刘欣慈科幻小说《三体》中,创造了一个“降维打击”的概念。如果你已经适应了三维,去掉一个维度根本无法生存,增加一个维度根本无法想象。生活在二维世界中的蚂蚁,能否理解人类的行为方式?只是活在当下的三维世界的人,能与熟悉历史和洞察未来的(三维空间+时间维度)另外一个人竞争吗?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竞争,是高维度商业模式与低维度商业模式的比拼,不在一个空间里,后者经常难以适应和理解。电子商务、电子邮件、VoIP、即时消息、杀毒软件、搜索和打车软件等,都是根据所在领域维度的变化,通过免费的方式,消灭了原来收费的维度,降维攻击而迅速成功的。
以礼物模式为主要特点的,共享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了。你要学会先送礼,再靠生态生存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