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该镇始建于1532年,1927年称“
塘蓬圩”,1934年成立 区公所,1950年属 第七区,1953年属十二区,1957年分出塘蓬、 武凌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1年属塘蓬公社,1983年易名塘蓬区,1986年改为塘蓬镇。
基础设施
圩区面积4.5平方公里,主要街道16条,总长6公里。街道基本上是混凝土路面,交通便利,有省道遂六线贯穿全境,镇与各村委会、自然村有公路相连,境内设有汽车总站,通讯便捷,镇内开通
程控交换机,2008年有固定电话5680台,移动用户6130户,电话直拔国内、国际,农民在家中可上互联网,进行网上产品购销,电视光纤到村到户,可收看37套 电视节目,有自来水厂1家。
全镇有
完全中学1所,初中2所,小学23所,共有中小学生15796人,教职工683人,有影院1座,文化中心站1个,文化室23个,有采茶剧团2个,木偶剧团8个,有体育场7座,足球场1个,1992年荣获 湛江市先进体育镇称号,有医院1所,乡镇 医疗卫生站23个。
经济状况
2008年全镇
国民生产总值80031万元, 农业总产值12690万元, 工业总产值67341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612元,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全镇 商业网点2000多个, 个体户1500多户,日均销售总额10万元,农贸市场成交额1.2亿元,有 交通运输车辆300多辆,运输总收入1600多万元,年末 存款余额14786万元。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花生、北运菜、红烟;禽畜主要有鸡、鸭、鹅、猪、牛,生猪饲养5万多头,存栏量36000头,有牛13000多头,鸡饲养量35万多只。
廉江市文化节塘蓬镇展位
地方特产
古山二号龙眼
古山二号 龙眼属无公害产品,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特点,果实扁圆形,属大果型,果肩微耸,一边略高,果皮黄褐色,果实饱满,皮薄肉厚,肉质珍营半透明,味甜爽脆且清香,去壳不流计,果核中等,果肉易离核,为鲜食极 优品,营养丰富,视为补品,除食品外,还为医药上用。平均果重11.4克,可食率66%,
可溶性固形物20%,产品市场状况良好,价格比其他龙眼高百分之三十至一倍。
塘蓬镇生炆猪肉
塘蓬镇生炆猪肉是当地闻名的 风味小吃,获2003年
廉江市最佳旅游美食产品。
生炆猪肉原材料是选自当地农民采用流动散养式喂养 猪苗,以农家
粗饲料喂养为主,喂养过程不添加任何激素饲料,以保证生炆猪肉纯正、味香、保健的功效。制作生炆猪肉前,先把精选好的猪肉洗净,切成一块块约二两重,炖熟透干水后,下生抽、腐乳等配料用猛火炖十分钟后再用文火慢炖入味起锅,佐以酸菜等食用。生炆猪肉肥甘而不腻,营养丰富,闻起来让人流口水,吃起来更是百食不厌。塘蓬生炆猪肉以 黄治胜师傅制作为正宗。
仙人嶂天然山泉水
仙人嶂天然山泉水泉眼位于空气清新、毫无污染的仙人嶂半山腰上,泉水自地下1000多米深的花岗岩
断裂带喷涌而出,流量稳定,久旱不涸,属罕见的优质偏 硅酸型天然山泉水。
仙人嶂饮料公司投资引进先进的
生产线设备,采用科学的
水处理工艺,在高标准的无菌车间内灌装,科学的工艺,先进的设备,严谨的管理,使仙人嶂天然山泉水成为既有效地保持水中的有益成份,又符合国家 卫生标准的优质、健康、安全的天然饮品。
旅游资源
塘蓬山青水美, 钟灵毓秀,旅游名胜古迹众多, 旅游资源丰富,有湛江第一、二峰—— 双峰嶂、仙人嶂巍然屹立,气势雄伟,仿佛一道翠绿的屏障,位于双峰嶂山腰的
民族村,民族风情独特,横跨鸭姆河两岸的著名红卫高干渠,拱跨100米,高67米,据说单拱跨度当年全省第一,还有那六城等名胜古迹。
双峰嶂
双峰嶂,位于塘蓬镇西北,海拔382米,是 湛江市第一高峰。双峰东西并立,相距不过数十米,峰郭浑圆 ,宛如美人双乳,故名。双峰嶂东邻仙人嶂。西靠婆髻嶂,远看酷似一尊巨大的 睡美人像:头在婆髻嶂、胸在双峰嶂、殿在仙人嶂,登临双峰, 极目远眺, 十万大山余脉苍苍莽莽,鹤地烟波, 渺渺茫茫,长青水共天一色, 九洲江如飘玉带,如画仙境尽收眼底。双峰嶂上,漫山怪石,参差错落,形神各肖,而最著名的便是坐落在双峰嶂东西半山腰的“照镜石”。此巨石高近20米,南面平整,日照反光,如一面巨大的梳妆镜,稳置于妆台般的另一巨石上。有趣的是在 石镜的右侧,竟有一把残存两齿的石梳,鬼斧神工, 天工造化,传说为 仙女下凡照镜梳妆所遗。山脚南北两侧各嵌着一个水库,犹如仙女梳妆遗落的两颗明珠。山前,一条小河恰似银带飘过,“
农业学大寨”年代留下的红卫高干渠,有如“
长虹卧波”,其单拱跨度全省第一,气势雄伟。此外,还有汉朝 伏波将军歇马处及南征扎寨时刻的碑文,前副省长 刘田夫在战争年代进行活动的旧迹等景观。
双峰色秀,烟绕 霞飞,幽林芳草,莺转樵歌,山泉飞瀑,怪石崎岩,处处成果。
民族村
民族村位于塘蓬镇境内的 雷州半岛第一峰半山腰的
上山村,2008年该村总人口为485人,却有62名村民来自壮族、瑶族、苗族、回族、白族等16个少数民族,被省民委批准为民族村。
民族村除了具有民族风情特色外,附近周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 山青水秀,鸟鸣谷幽,处处成景,可谓“山青水碧云作裳,草丰木华鸟鸣幽”。特别是从该村往山上走,就是海拔382米的双峰嶂,登上山顶,四面美景尽收眼底,都市人来这里,可以问风俗、探仙境、喝 仙水、饮仙茶、呼吸清新空气,摆脱城市的喧哗,令人流连忘返。
民族村风情独特,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塘蓬镇发挥优势,在社会各界和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不断完善了民族村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搞民族村各个景点开发,建造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宅居,推出风情歌舞表演,把旅游区荒山全部绿化,分层次地逐步改种成风景林,把民族村建成具有民族风情的郊野森林
生态区。
仙人嶂
有 粤西蓬莱美誉的省级
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仙人嶂,位于塘蓬镇与广西 英桥镇接壤处,海拔367米。为雷州半岛第二峰,与雷州半岛第一峰双峰嶂相隔不外数里,横跨两广20多平方公里,它形似仙人端坐,山上有 仙人井、
仙人洞。这里 人烟稀少, 峰峦叠嶂,峡谷幽深,万木葱郁,终年溪流纵横, 泉水叮咚。站在仙人嶂山脚下远远向山顶望去,只觉得烟雾缭绕,忽聚忽散,山峰欲隐欲现,半空中的仙人嶂仿佛一位打静的仙人,看到这仿如 人间仙景的如画风景,使人有一种身处仙境的感觉。
仙人嶂除了山峻,林秀,更令人叫绝的是被专家喻为
天南第一泉的仙人嶂 山泉水,水质晶莹剔透,口感清甜,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的成份,附近的村民饮了山泉水,人人健壮、长寿,而被誉为 神水。
仙人嶂的美不仅在山、在水,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是种种美丽的传说,在仙人嶂的石头上还留有传说中仙女下凡的屁股印、脚印和手指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 美丽传说相吻合,无疑给这本已秀丽的山色徒添几分 嫣媚与色彩。
塘蓬镇图册(2) |
塘蓬镇图册(2) |
领导机构
2009年塘蓬镇三套领导班子成员分工
廖伟略 镇委书记、人大主席 负责镇委、镇人大全面工作。
揭育强 镇委副书记、镇长 负责镇政府全面工作,主管教育工作。
黄永标 镇委专职副书记 协助镇委书记管好镇党委日常工作,分管计生、政法、综治工作。
黄俊旭 镇委委员、 纪委书记 负责镇 纪检监察全面工作,分管财贸、外经贸、牲畜屠宰管理、审计工作。
黄育金 镇委委员、人大专职副主席 负责镇人大日常工作,分管规划、国土、房管、圩镇卫生、机关、农金会清偿中心工作。
黄承章 镇委委员、 武装部部长 负责武装工作,分管宣传、统战、工业、交通通讯、环保、 安全生产、消防、 工商联、招商引资、旅游工作。
黄玉光 镇委委员 分管农业、经管、科技、信息、劳务、老区、扶贫、医疗卫生工作。
许道刚 镇委委员 负责 党政办工作,分管组织人事、信访、统计、档案、
关工委工作。
人口数据
(第五次 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62012 |
男 |
34117 |
女 |
27895 |
家庭户户数 |
15339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61462 |
家庭户男 |
33754 |
家庭户女 |
27708 |
0-14岁(总) |
24091 |
0-14岁男 |
14345 |
0-14岁女 |
9746 |
15-64岁(总) |
32937 |
15-64岁男 |
17100 |
15-64岁女 |
15837 |
65岁及以上(总) |
4984 |
65岁及以上男 |
2672 |
65岁及以上女 |
2312 |
户口当地住在当地 |
55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