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书人

书名 读书人
ISBN 9789570836486
原版名称 读书人--读书讲义
目录导航

分类

  读书人可以分成两大类:中心人和边缘人。

中心人

  中心人,是世俗的,是大多数的,他们在这个物质社会里如鱼得水。

边缘人

  边缘人,是精神上的先行者,是稀少的。他们在生活里大多是另类的,甚至是与世俗社会几乎格格不入的。时光的隧道里,大多数的人和事情都将转眼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只有那极少数的边缘人,他们的名字和思想都凝聚成了一个个闪光的里程碑,成为人类历史的重要节点和支架。边缘人通过自己世俗生活的涅盘,从而升华了整个人类文明。

对读书人的评价

  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能够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读书人是幸福人。

古代读书人谑称

  古代的人们对读书人有种种谑称,典型的有:

  书痴 

  “书痴”即书呆子,带有贬义。《旧唐书·窦威传》载:“威家世勋贵,诸兄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史哂之,谓为书痴。”但是,古代读书人也有以甘当“书痴”而自豪的,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书簏 

  “簏”本义是指用藤条或柳条编结的圆形盛器。“书簏”用以讽喻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这名称首见于《晋书·刘柳传》:刘柳为仆射,傅迪为右丞相。“傅同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柳唯读《老子》而已,迪每轻之。柳云:‘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也。’”

  书库 

  喻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书淫 

  “淫”有“过于沉溺”“越过常度”之义。“书淫”誉称好学不倦、嗜书入迷的人。《晋书·皇甫谧传》称皇甫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书癫 

  喻指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如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曾用“书癫”一词自我解嘲,诗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书橱 

  有两义,一是喻学问渊博之人。如《宋史·吴时传》载:“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成橱’。”又宋代的李纲以博览群书、博学强记闻名,人号“书橱”。还有一义是讽喻读书多却不能应用的人,义与“书簏”近。如《南齐书·陆澄传》记:“澄当时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

  书种 

  犹言读书种子,省作“书种”。不让读书种子断绝,这是“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的封建社会里的“书香门第”思想。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云:“高文大册传书种,怨句愁吟恼化工。”

  书生 

  古代多指儒生。《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云:“(赵)咨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当“书生”与“白面”连在一起时,特指少年文士,含有年轻识浅之义。

  书迷 

  心迷恋于书的人。元末宋濂,因家贫无力购书,只好到处借阅,读后还把书全抄下来。即使天冷砚台结冰,手指僵硬,也抄书不止。被称为“书迷”。

  学究 

  古代泛称儒生,后常讽刺腐儒为学究。如宋刘延世《孙公谈圃》载:“艺祖(赵匡胤)生西京夹马营,营前陈学究聚生徒为学,宣祖(赵弘殷)遣艺祖从之。”

  白衣秀士 

  指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如马致远《岳阳楼》曲:“至如吕严,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末流书生,上朝求官,在邯郸道、王化店遇着钟离师父,再三点化,终得成了道。”

  掉书袋 

  即掉书的口袋,含有贬义,讽喻爱好广征博引炫耀自己学问渊博的读书人。《南唐书·彭利用传》载:彭利用不顾对象场合,“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蠹书虫 

  字面意为咬书的害虫,转喻读死书的人。唐韩愈主张“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反对读死书。其《杂诗》云:“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非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小儿学士 

  称北周宗懔。据《北史·宗懔传》“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则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

  不栉进士

  栉乃男子束发的梳篦。“不栉进士”喻称有文才的女子。如唐刘讷言《谐噱录·不栉进士》载:“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斗酒学士 

  指唐代王绩。《新唐书·王绩传》记:王绩性简放嗜酒,武德初,待诏门下省。依定例,官给酒日三千。或问:“待诏何乐耶?”答曰:“良酿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酒一斗。时人遂送王绩“斗酒学士”的谑称。

  尺二秀才 

  古文“ ”字的俗写字作“尽”(现用作简化字),由于“ ”字由尺下二点构成,故而戏称书写俗字的读书人作“尺二秀才”。这名称首见于南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声画押韵贵乎审》:“初,诚斋先生杨公(杨万里)考校湖南漕试,同寮有易义为魁。先生见卷子上书‘ ’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著脚书楼 

  宋代赵元考的绰号。他博览强记,宋牛牟《曲洧旧闻》卷二载:“(赵元考)无书不记,世俗称‘著脚书楼’。”意即:赵元考好像行动的书楼一般诗书满腹。书城 

  唐代李泌,不但看书多,而且家中藏书汗牛充栋,被誉为“书城”。

  书仓 

  后汉的曹平,积石为仓以藏书,号曰“曹氏书仓”。

  书窟

  五代人孟景翌,一生勤奋读书,出门则藏书跟随,终日手不释卷。读书所坐之处,四面书籍卷轴盈满,时人谓之“书窟”。

  书巢 

  南宁著名诗人陆游,在山荫家居时建造了一个书房,自命为“书巢”。

  书柜 

  明代文人丘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故有“书柜”的美称。

书籍

基本资料

  著者: 大江健三郎

  译者: 许金龙

  国际书号: 9789570836486

  页数: 264

  原书名: 读书人--读书讲义

  装帧: 平25开

  丛书名: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版次: 1

  分类: 欧美澳文学

  出版日期: 2010/08/03

  出版社: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 中文(繁)

大江健三郎简介

  大江健三郎(おおえ けんざぶろう)(1935~ )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著有《广岛日记》(1965年)、《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年)和《小说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论。

简介

  一半是写作人,一半是读书人,生活与读书是如何连结起来的?

  度过只是写作的人生,只是读书的人生,世界的小说家大江健三郎,有著全部爱书人共同的「瘾头」。

  好奇图书馆另一头的那个人正在读哪本书,趁隙跑去记下打开来页面上的那句诗;害怕忘记今天读了什麼,笔记一本写完一本,至今仍不间断;他读过的书,红笔蓝笔、纸页上画满重点,读起字典更不输看小说的疯迷;背诵所有喜欢的句子,希望跟自己喜欢上的书的作者成为朋友。大江健三郎读书、写作一辈子的箇中滋味,尽在这本──读书讲义。

  只要发现自己的第一本书

  便可以由此延续下去,从而创建成一个平台

  读书人、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大江健三郎的读书讲义

  一半是写作人,一半是读书人,生活与读书是如何连结起来的?

  度过只是写作的人生,只是读书的人生,

  世界的小说家大江健三郎,有著全部爱书人共同的「瘾头」。

  好奇图书馆另一头的那个人正在读哪本书,趁隙跑去记下打开来页面上的那句诗;

  害怕忘记今天读了什麼,笔记一本写完一本,至今仍不间断;

  他读过的书,红笔蓝笔、纸页上画满重点,读起字典更不输看小说的疯迷;

  背诵所有喜欢的句子,希望跟自己喜欢上的书的作者成为朋友。

  大江健三郎读书、写作一辈子的箇中滋味,尽在这本──读书讲义。

  因著发现这些书,与这些书邂逅相遇,我觉得写出自己所发现的这些书的那些人,都是自己真正的老师。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萨依德 一生的阅读,一世的朋友

  特别收录《论晚期风格》之思想──全面阅读萨依德

大江健三郎的读书笔记

  阅读某一本翻译作品。

  ◎用红蓝两色铅笔将书中自认为确实精采的部分以及不太理解的部分一一画上线条,如果是稍长一些的段落,则用线条圈起来,这就是我的作法。至於画线的铅笔,我之所以觉得至少须要两种,是因为要用其中一种颜色的铅笔,将感佩之处以及兴趣浓厚之处画上线条,这是一种肯定的行为。

  我并不是「非常自然地开始写小说」那种类型。

  ◎我总是首先阅读外国的小说以及论文,在此过程中对其文体产生兴趣。尤其是每当阅读外国诗歌时,我总会萌发这样的念头,於是绞尽脑汁创造出自己的日语体,因而我的文章被人说为疙里疙瘩、难以阅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即便现在,我们这些纯文学小说家的日子过得也不算轻松啊。

  ◎尤其那些青年作家就更不容易了,似乎大家都甘愿忍受那种痛苦、忍受著那一切而生活而写作小说,以这种态势设法向社会推出自己。然後,便写出一本几乎没有畅销前景的作品。至於我,尤其在这种时候,首先就会阅读威廉.布莱克的作品。於是,我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对应这一切。

  所谓读书,并不是被提供资讯这种层面的活动。

  ◎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写出那书的人的精神是在如何活动,一个人的思考又将使其精神如何发挥作用。读者将借此发现这一切,感觉到现在的自己遇见了怎样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也将能够遇见真正的自己。

新版图书信息

  作 者:大江健三郞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月1日

  ISBN: 9787506356275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元

内容简介

  《读书人》主要内容包括:别了,我的书!被驱离出故乡解读文体,创造文体、始自于接受布莱克、书中的“令人眷念之年”、但丁与“令人眷念之年”、没办法!我必须埋葬自己的想象力和回忆!等。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大江健三郞 译者:许金龙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著名小说家。1957年发表《奇妙的工作》,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的《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被视为日本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1994年,凭借《个人的体验》与《万延元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中国受到读者广泛的喜爱。

图书目录

  第一部 生活·读书

  别了,我的书!

  被驱离出故乡

  解读文体,创造文体

  始自于接受布莱克

  书中的“令人眷念之年”

  但丁与“令人眷念之年”

  没办法!我必须埋葬自己的想象力和回忆!

  第二部“晚期风格”之思想——全面阅读萨义德

  后记 我作为“读书人”而生活

  ——写在或是最后一次读书讲义之后

  译后记 感受大江先生为我们带来的“最大乐趣”

同名网站

网站简介

  读书人网站成立于2006年11月,是面向较高学历人群, 读书人网站涵盖公务员、外语、财会、建筑、职业资格、学历考试、医药、外贸、计算类等九大门类考试,囊括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名师视频辅导课程、等备考资料;提供在线考试系统的教育门户网站。(ICP经营许可证号:陕ICP备07501109号),凭借学生大核心团队在教育行业和IT业的多年工作经验,读书人网站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每个有志者的网上精神家园。

  目前网站Alexa排名 3,1192位;日均独立IP10万以上;09年4月,日IP突破20万,PV100万。

  读书人网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为广大考生提供公务员、外语、财会、建筑、职业资格、学历考试、医药、外贸、计算类等九大门类考试,海量的考试资源。为广大考生提供考试报名信息、考试培训辅导、在线模拟测试、历年考试试题、考试方法技巧等考试资源;目前培训辅导与新东方在线、环球教育在线、赛迪教育等培训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线模拟测试与多家出版社、培训机构和老师达成合作联盟。

发展历程

  2006年11月 读书人网正式成立。

  2007年 2月 读书人网第一次全面改版,版面设计逐步完善。

  2007年 9月 读书人网日IP突破2万,PV突破6万。

  2007年11月 读书人网增加了考试频道,为广大网友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服务。

  2008年 4月 读书人网在chinarank上进入全国教育类网站10强。

  2008年 5月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读书人网制作专题报道,提供慈善机构银行帐户,号召大家积极捐款,积极援助灾区同胞。

  2008年10月 读书人网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改版,全站应用DIV+CSS构架,浏览速度更快。

  2008年12月 读书人网更换服务器,使用了高配服务器,网站更安全稳定。

  2009年 4月 读书人网日IP突破20万,PV突破100万。

  2009年 6月 读书人网的子频道读书人作文频道正式上线。

  2009年10月 读书人网扩展一台服务器,对全站进行了性能优化,提升网友的体验度。

  2009年11月 读书人网进行资源整合,对频道进行重组,使得栏目设计更加趋于合理。

  2010年5月 读书人网再次进行改版整合,并且对整站进行重新设计。

相关报道

傅斯年治史:我们不是读书人 只是动手动脚找东西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傅斯年提出的“史学便是史料学”、“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已成为傅斯年及其领导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一个纲领性口号,而历史语言研究所也被称为“史料学派”。民国时期,新派学人在研究中都非常重视史料,但把史料推到如此高的位置并使之得以实现,则只有傅斯年。学术界对其“史学便是史料学”这一史学思想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誉满天下,谤亦随之”。那么,傅斯年的这一思想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如此大的分歧呢?是因为他的思想本身易使人产生不同的理解,还是因为人们各自评价的角度和标准不同所致?尽管史学界对此思想及突出反映这一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已作了很多的研究和解析,但对此问题似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为了说明问题,这里有必要先简单叙述一下傅斯年的这一史学思想。《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以下简称《工作旨趣》)是傅斯年于1928年5月撰写的,它揭示了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的方向、方法和宗旨。有学者把它和胡适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并称为近五十年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两大重要文献,奠定了中国现代历史学的基础。《工作旨趣》同此前于1927年11月为中山大学学生讲课而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中的《史料论略》部分、19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讲授《史学方法导论》(计七讲,现仅存《史料论略》)、《考古学的新方法》(1929年)、《史料与史学发刊词》(1943年)等文一并都阐发了“史学便是史料学”这一史学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其思想的一贯性。

  傅斯年在《工作旨趣》一开头就明确指出历史学不是“著史”,只是“史料学”。他说:“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学所达到的范域,自地质学以至目下新闻纸,而史学外的达尔文论,正是历史方法之大成。”他还在《史学方法导论·史料论略》中表达了相同的意见:“史学便是史料学”,“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作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史学不是做文章,不是说教,不是搞政治宣传;史学的对象是史料,其工作是整理史料,以建立史实。

  傅斯年认为判断一种学问是否进步,取决于三个标准:第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的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第二,一种学问能扩张他所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西洋人作学问不是去读书,动手动脚到处寻找新材料,随时扩大旧范围,所以这学问才有四方的发展,向上的增高。”“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利用了档案,然后可以订史,利用了别国的记载,然后可以考四裔史事。”第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现代的历史学研究已经成了一个各种科学的方法之汇集。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若干历史学的问题非有自然科学之资助无从下手,无从解决。”譬如我们要掘地去,没有科学资助的人一铲子下去,损坏了无数古事物,且正不知掘准了没有,如果先有几种必要科学的训练,可以一层一层的自然发现,不特得宝,并且得知当年入土之踪迹,这每每比所得物更是重大的智识。

  总之,傅斯年强调研究历史学要能运用新工具(如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扩充新材料,“以工具之施用,成材料之整理,乃得问题之解决,并因问题之解决引出新问题,更要求材料与工具之扩充”,相互促进,史学方可走上科学的大道。正因傅斯年视史学为一门科学,所以他“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成为“纯粹客观史学及语学”,也正因要建设客观史学,所以“我们反对疏通,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置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他发见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正体现客观史学(实证史学)重视材料,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的精神。

  “历史的对象是史料,离开史料,也许成为很好的哲学和文学,究其实与历史无关。”史料搜集以后,下一步工作就是整理史料。那么,如何才能把史料整理好呢?傅斯年的方法是:“第一是比较不同的史料,第二是比较不同的史料,第三还是比较不同的史料。”通过比较不同的史料,可使史实得以“近真”。这种方法也就是“排比、比较、考订、编纂史料之方法”,“所以近代史学亦可说是史料编辑之学”,也可称为“史料整理学”。傅斯年说:“历代官修史书,不甚足凭,而私人所记,每取传闻,又多失实,后来史学,只应是史料整理学而已。”因此,傅斯年所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实际上是指“我们要建立的近代历史学便是史料整理/编辑学”。它既是针对过去史学的弊病而发,又是针对近代史学的缺点而论:“过去史学与其谓史学,勿宁谓文学;偏于技术多,偏于事实少;非事实的记载,而为见解的为何。史学界真正有价值之作品,方为近代之事。近代史学,亦有其缺点,讨论史料则有余,编纂技术则不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