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临济宗石兴和尚由福建湄洲岛请来妈祖香火来台,以茅草建屋,奉祀于干豆(关渡)山区,人称“灵山庙”。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大鸡笼社通事赖科,鸠众重建“灵山庙”殿宇,以瓦易茅,诸罗县知县周钟瑄,命名其庙曰“灵山天妃庙”。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诸羅知县周钟瑄,易茅以瓦并颜其庙曰“灵山”。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灵山庙”移建山麓。
乾隆 壬寅年(1782年)第三次整修道光三年(1823年)第四次整修
台湾日治时期,明治卅年、光绪丁酉年(1897年),关渡富商林大春因讲究风水学,收购庙地,改建为自己之住宅。
后来,林大春捐了两百八十银元并集资,迁移“灵山天妃庙”到山下(即关渡宫现址),坐西朝东,风水上称作“万水归堂穴”,易名为“关渡祖宫”。
大正十一年(1922年)再次重修,更名为“关渡宫”。
关渡宫位于台北市北投区,为台湾北部最古老的妈袓庙,是一座以佛教为礼,以道教为用之宗教圣地,关渡宫为台湾三大妈祖庙之一,来自各地参拜之人潮络绎不绝;关渡宫与鹿港的‘天后宫’、北港的‘朝天宫’并称为台湾三大妈祖宫。在公元1661年创立,因为位于灵山山顶,原称灵山庙,嘉庆17年三次修建为现址,题匾‘关渡祖宫’又于日本大正11年,公元1921年重修,易名为关渡宫。关渡宫的祭典日期则是每年农历3月23,在元宵灯和中元节普渡也是年度大事,观光人潮人山人海,关渡宫也为摊贩小吃带来滚滚钱潮。
一、农历春节过年期间供大众点平安灯、光明灯、财神灯、文昌灯、药师佛灯及安奉太岁灯
二、农历正月十一日下午二点至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庆祝元宵节前后一个月,举办花灯大展供大众观赏。
三、农历三月十七日至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恭祝天上圣母诞辰,举办护国佑民礼都大法会(春斗)
四、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三日本宫附设渡寺护灵超度孟籣盆法会
五、农历七月十五日每年举办轮值角头中元普渡
六、农历九月初九日至农历九月十七恭祝天上圣母飞升佳节,举办护国佑民礼斗大法会(秋斗)
由于关渡宫年代久远,主殿的正面都是石墙为面,一面面雕满了各个历史故事,两侧的楼梯护栏都是用类似的石面浮雕,作品细腻;关渡宫殿前的石柱也都刻了蟠龙,加上石狮与壁雕,更为壮观;进入关渡宫殿内,殿顶的藻井、斗拱、梁椽都有很丰富的雕塑、彩绘,实为艺术。由于关渡宫香火鼎盛,因此关渡宫不断扩建,除圣母殿、观音殿、文昌殿外并有古佛洞,广渡寺、鼓楼、钟楼等。
关渡宫的夕阳也是让人惊艳的景观,登上山顶远眺关渡沼泽湿地风光旖旎,即可印证享誉百年的关渡夕照,搏得全台八景之一的美誉可非浪得虚名;另外,关渡宫右边是一个约80公尺长的古佛洞,在入口处有镇洞宝臼,进入洞内,两旁有28天王像,走到后头,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她的千手千眼代表的是普渡众生;继续往前步行就是古佛洞的出口,这样的旅游路线也是不错的邻近景点旅游的行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