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新解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新解

译者 张秀琴
开本 16开
书名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新解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30日
ISBN 978-7-300-21552-5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20 世纪中后期的美国马克思思想研究界,出现了“经济马克思主义”思潮。该思潮的理论贡献者力图以跨学科的视角、经济( 史) 学的叙事和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立场与方法,致力于探索社会发展的历史情境、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当代发展。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布伦纳就是该思潮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马克思发展理论新解》收录了罗伯特·布伦纳在《新左派评论》、《过去和现在》等西方知名新左派杂志上发表的系列关于马克思“过渡理论”的探讨性文章,包括:《马克思论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第一种模式》、《资本主义发展的起源:对“新斯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欧洲前工业化时代的农业阶级结构与经济发展》等。该书作者立足于“社会财产关系”来解释和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探讨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问题,重新开启了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维度,在英语世界引发了令人瞩目的“布伦纳之争”,并被认为是20 世纪40-50 年代著名的“多布——斯威齐之争”的重要延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图书目录

第一章马克思论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第一种模式

一一般理论

二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三结论

第二章资本主义发展的起源:对“新斯密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一引论

二亚当·斯密和经济发展的阶级基础

三斯威齐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四沃勒斯坦和现代世界经济

五经济发展和欠发展的阶级结构

六资本主义的起源

七“欠发展的发展”

八结论

第三章财产权及其进程:亚当·斯密错在哪里?

一非历史的唯物主义

二斯密的决定性贡献及其批评

三走向一种关于经济发展的历史理论

四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主义演变

五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

六结论:比较视野下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四章世界体系理论与资本主义过渡:历史和理论的视角

一引论

二中世纪的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三现代世界体系

四从历史角度看16、17世纪的世界经济

第五章从理论到历史: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一简介:曼恩的后现代启蒙观

二从反整体论到“欧洲奇迹”?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新解目录三社会权力网络或社会财产关系?

四结论

第六章欧洲前工业化时代的农业阶级结构与经济发展

一人口论模式

二商业化模式

三阶级冲突和经济发展

第七章欧洲资本主义的农业根源

一导论

二人口论模式和阶级关系

三阶级结构、阶级组织以及中世纪欧洲封建主义的发展

四封建危机的后果及其后的发展模式

第八章资产阶级革命和向资本主义过渡

第九章1550—1650年英国商业扩张的社会基础

作者简介

罗伯特·布伦纳(1943- ),美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家,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教授、“社会理论与历史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商人与革命》、《繁荣与泡沫:全球视角中的美国经济》、《全球动荡的经济学》、《财产与进步》等。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这位在英语世界引发“布伦纳之争”的资深教授,被学界冠之以“政治的马克思主义者” (因其强调经济背后的超经济因素特别是政治共同体的作用)、“经济的马克思主义者” (因其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探索马克思的社会与历史理论 )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 (因其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财产关系作为总的框架性原则来考察人类社会与历史的变迁)等诸多头衔。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