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特雷锥尾鹦鹉

脊索动物门
米特雷锥尾鹦鹉
鹦形目
别称 红耳绿鹦哥
锥尾鹦鹉族
中文学名 米特雷锥尾鹦鹉
英文名称 MitredParakeet
分布区域 南美洲的西南方,从秘鲁南部经玻利维亚中西部到阿根廷的北部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米特雷锥尾鹦鹉依照不同亚种体长为37到38厘米,体重200-24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胸以及下腹部的体色比较浅;头顶、前额和眼睛周围有深红色的羽毛分布,头部的两侧、喉咙、颈部、胸部和腹部也零星的分布一些红色羽毛;翅膀内侧的飞行羽以及尾羽为橄榄黄色,眼睛周围有白色裸皮,鸟喙为肉色,虹膜为黄棕色。脸部与红面具锥尾鹦鹉不同,面部红色的羽毛呈美丽的放射状向旁边扩张,有2种亚种,有的亚种脸上红羽较为稀疏。

米特雷锥尾鹦鹉全部图册网址

栖息环境

米特雷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介于1000到2600米的干燥林地、半开阔区域以及农耕区。甚至有在高达4000米的地方发现过它们的踪迹。通常栖息在干燥的亚热带植物区、高山的落叶性森林、热带稀树草原、丘陵草原地、农业耕种区等地,在阿根廷的栖息地约从海拔1000-2500米,而秘鲁有到海拔4000米的纪录。

生活习性

平常都是成对活动,有时候是以100只左右的小群体活动。平常非常明显易见,因为相当吵杂;偶尔会和家族中的另外两种成员红顶锥尾鹦鹉以及尖尾锥尾鹦鹉一起集结活动;有时候会飞行高度相当高、也相当远的距离觅食,飞行的时候叫声尖锐刺耳,老远就可以听见,是相当吵杂的鹦鹉。

通常在栖息的森林中觅食,米特雷锥尾鹦鹉主要的食物为水果、种子、浆果、坚果等。偶尔会到农耕区觅食谷类作物和到果园中觅食水果,因为它们数量庞大,因此会造成农作物相当程度的损害。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美洲的西南部,从秘鲁南部经玻利维亚中西部到阿根廷的北部。

繁殖方式

筑巢在树洞或岩洞中,繁殖季节约从11-2月,一窝产2-3枚;人为饲养的米特雷锥尾鹦鹉成鸟有时会很吵杂,它们是咬劲很强的鹦鹉之一,定期提供新鲜的树枝供它们咬,能耐低温,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米特雷的人工繁殖,由于它们的体型大,使用的巢箱建议深度要够深,约50-60厘米,刚引进的成鸟容易紧张,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开始繁殖,平均窝卵数3枚,偶尔4枚,孵化期约24-26天,50天后羽毛长成。

亚种分化

米特雷锥尾鹦鹉(2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米特雷锥尾鹦鹉指名亚种 Aratinga mitrata mitrata
2. 米特雷锥尾鹦鹉秘鲁亚种 Aratinga mitrata alticola

保护级别

米特雷锥尾鹦鹉(2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米特雷锥尾鹦鹉指名亚种 Aratinga mitrata mitrata
2. 米特雷锥尾鹦鹉秘鲁亚种 Aratinga mitrata alticola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