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鹦鹉

非洲黑鹦鹉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拉丁学名 Coracopsisnigra
非洲黑鹦鹉
非洲鹦鹉族
中文学名 非洲黑鹦鹉
鹦鹉科
Coracopsis属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非洲黑鹦鹉非洲黑鹦鹉(23)非洲黑鹦鹉共有4亚种,体长依照不同亚种为30到35厘米,翼展220 - 260厘米,体重315克。这种鹦鹉鸟体为黑棕色,初级飞羽为灰色;尾羽的覆羽带有不同程度的灰色斑纹,尾棕黑色,尾端有条状深色。虹膜为深棕色,眼睛外圈有一圈裸眼灰色;鸟喙黑色,雄鸟的鸟喙在孵化期呈粉红白色,幼鸟孵化后,又会变回深色。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红树林区、沼泽区、热带草原;偶尔也会前往农耕区和果园等处活动觅食。

生活习性

在繁殖季会组成小群体活动,平时相当吵杂,到了晚上有月光或是光线充足也会相当活耀,个性并不是十分怕人,可以在有限度的距离内接近;如果受到惊扰,大部分会爬到比较高且浓密的树枝上躲藏,并不会马上飞走。

主要以各式种子、浆果、水果(尤其偏爱芒果、芭乐、无花果)、花朵等为食;有时候也会前往农耕区觅食谷类,或是前往可可亚和香蕉等果园觅食,而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

分布范围

非洲黑鹦鹉分布图非洲黑鹦鹉分布图分布于科摩罗,马达加斯加,塞舌尔。

繁殖方式

在野外的繁殖季为12月到次年2月,会寻找枯死的树洞或是被砍倒根茎后遗留下粗干的棕榈树洞为巢。人工豢养下的非洲黑鹦鹉一次会产下2到4枚卵,孵化期14到18天,幼鸟羽毛长成35到42天,可以提供30×30×120公分的厚木巢箱。

亚种分化

非洲黑鹦鹉(4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非洲黑鹦鹉塞舌尔亚种 Coracopsis nigra barklyi
2. 非洲黑鹦鹉马岛亚种 Coracopsis nigra libs
3. 非洲黑鹦鹉指名亚种 Coracopsis nigra nigra
4. 非洲黑鹦鹉科摩罗亚种 Coracopsis nigra sibilans

保护级别

非洲黑鹦鹉(4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非洲黑鹦鹉塞舌尔亚种 Coracopsis nigra barklyi
2. 非洲黑鹦鹉马岛亚种 Coracopsis nigra libs
3. 非洲黑鹦鹉指名亚种 Coracopsis nigra nigra
4. 非洲黑鹦鹉科摩罗亚种 Coracopsis nigra sibilans

词条图册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