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菌

螺杆菌

目录导航

简介

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后,迅速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它的发现对消化病学、特别是胃十二指肠病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于1985年开展这项研究。Hp的研究使溃疡病治疗有了重大进展。继而,有关Hp的研究也延伸到与胃癌的关系方面。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一个重要致病因子。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通过对Hp基本生物学性状的认识,将有益于探讨其致病机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及对该菌疫苗的设计。这里详细介绍近年来Hp在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国内HP的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环境。

注意事项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 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忌烟,酒,咖啡等辛辣食物。这些东西可影响某些药物的生物活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胃内PH值是影响因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失去抗菌活性的药物。

根除幽门螺杆菌一点要注意口腔卫生,无窗的卫生间要定期紫外线灯30分钟以上时间杀菌消毒。

感染方式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危害

1、可产生顽固性口臭:幽门螺杆菌,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导致口臭,并且,这种口臭很顽固,一般很难清除,怎么刷牙都去除不了,除非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之后,口臭就会消失。

2、使患胃癌的几率增加: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使患癌症的几率增加3-12倍之多,30%到80%的胃癌,都与幽门螺杆菌有着特别的关联,所以,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及时清除,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3、可导致慢性胃炎:据了解,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80%的慢性胃炎,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并且,可导致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

4、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1],其溃疡面可能还会加大,并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及早治疗,才能及早恢复健康。

医治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方案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常用的药,以铋制剂为主的方案,或者以质子泵抑制剂的方案。第二类是微生物制剂,常用的是卫舒元复合益生菌。此类方案已兴起,并逐渐代替抗生素,并能抑制反复感染。其缺点是周期长!

常用药方案需再加两种抗菌药,如阿莫西林,或者甲硝唑,这种方案比较容易一些,对幽门螺杆菌的效果能够达到80%根除,相关性胃炎可好转。这个方案不适合的病人是青霉素过敏的,青霉素过敏的可以换四环素类的药,它对于螺杆菌的作用也是比较好,配用甲硝唑,连续两个疗程就可以,如果有胃溃疡病可以加上雷尼替丁或者是法莫替丁;再就是洛塞克,青霉素过敏可以换四环素,甲硝唑可以换成克拉霉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