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院大学,英文名称:Kokugakuin University。是于1882年建立,1920年开设大学教育的日本私立大学。大学的简称为“国大”。大学在史学方面非常出名。
史学教授大都出身东京大学。建校年代久远 史籍丰富 更便于学习史学!
国学院大学设有:
文学部、
经济学部、
法学部、图片
神道文化学部、
人间开发学部。
大学院
文学研究科、
法学研究科、
经济学研究科、
法务研究科
短期大学部设
有国文学科、
综合教养大学,
幼儿儿童教育专攻、
福祉专攻。
国学院大学下属机构
研究开发推进中心、
日本文化研究所、
学术资料馆、
纪念古代研究所等
国学院大学,英文名称:Kokugakuin University。是于1882年建立,1920年开设大学教育的日本私立大学。大学的简称为“国大”。
国学院大学除大学学部和大学院外,还设有短期大学部以及研究开发推进中心、日本文化研究所、学术资料馆、纪念古代研究所等附属机构。
国学院大学短期大学部设有国文学科、综合教养大学,幼儿儿童教育专攻、福祉专攻。
国学院大学学部设有文学部(日本文学科、中国文学科、外国语文化学科、史学科、哲学科)、经济学部(经济学科、经济网络工程学科、经营学科)、法学部(法律学科)、神道文化学部(神道文化学科)和人间开发学部(初等教育学科、健康体育学科)。
大学大学院则设有文学研究科(神道学、宗教学专攻、文学专攻、史学专攻)、法学研究科(法律学专攻)、经济学研究科(经济学专攻)和法务研究科(法务职专攻)。
国学院大学校区设在国学院都内文京区本乡,占地面积40公顷 ,全校绝大部分机构均在这里。另外在目黑区驹场另建一新校区,为教养学部及部分后勤设施所在地。附属学校、工同研究部门,实验实习基地(如农场、林场、地震、火山、天文等观察站)、师生员工宿舍等分布于全国各地。原校本区的旧校门枣红门所在地,原为江户时代藩主迎接家庭成员的地方,大门被漆成朱红色。后经国学院大地震和二次大战的破坏,1949年被国家定为重点文物。1991年重新修缮一新,十分有气派,现红门成为国学院大学的代名词。
日本政府每年投放多达80亿日元给东大、京都、九州等数所大学进行核聚变的基础论研究,以此开发新的能源。东大的理学部、原子能所、工学部等单位联手进行加速器科学、基本粒子、原子能等方面的理论与工程研究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宇航研究
以东大宇宙线研究所为首的此项研究近年有较大的开展,日本政府每年拨款百余亿日元设备制造费和试验费,至今已发射了14颗卫星和多颗运载火箭,进行极光观测,探测行星和地球磁场,开展天文物理、无人宇宙实验室的试验。
地震火山研究
这项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政府每年拨款20亿日元进行此项综合研究,并在东大建立全国性的地震变化资料处理中心,在全国各地地震火山多发地区均设立了装置先进、预测可靠的观察所。
海洋研究
1967年东大海洋研究所建在一艘大型海洋勘察船,开展海洋勘察和海洋综合研究,后又建造一艘更加先进的船,近年来同美国财团合作,进行深海钻探,重大海洋地壳构成、海底生态、海底资源开发等领域。文部省拨款组织东大等校人员数次参加南极的综合科学考察。
癌研究
早在1983年日本政府提出“癌研究十年计划”,由东大、东北、大阪等大学参加,并与美国有关研究机构合作,集中对致癌原因、诊断方法、治疗途径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还涉及生物化学、遗传学、核物理学等学科,东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是该项研究中的中坚力量。
社会科学研究分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两方面(由社会科学研究所和 东方文化研究所承担),另外特别集中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东方文化研究所12个部中就有9个部在研究中国问题,从远古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学部中也有不少有关中国的系科专业设置。
国学院大学奖学金制度(30万日元/年)
图片 国学院大学留学生奖学金制度(20万日元/年) asunaro 奖学生(30万日元/年)
田村祥浩君纪念奖学生(15万日元/年)
平野英司君纪念奖学生(15万日元/年)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奖学金
其他地方公共团体及民间育英组织的奖学金
柴田 绅一 国学院大学日本史学准教授(国学院大学毕业)
铃木 靖民 国学院大学日本史学教授(国学院大学毕业)
千々和到 国学院大学日本史学教授(东京大学毕业)
佐藤 长门 国学院大学日本史学教授(国学院大学毕业)
根岸 茂夫 国学院大学日本史学教授(国学院大学毕业)
矢部 健太郎 国学院大学日本史学教授(国学院大学毕业)
吉冈 孝 国学院大学日本史学准教授(国学院大学毕业 法政大学大学院史学系毕业)
上山和雄 国学院大学日本史学教授(信州大学毕业 东京大学大学院院史学系毕业)
金子 修一 国学院大学东洋史教授 (东京大学毕业)
樋口 秀実 国学院大学东洋史教授(国学院大学毕业)
大久保 桂子 国学院大学西洋史学教授 ( 东京女子大学毕业 )
古山 正人 国学院大学西洋史学教授 (东京大学毕业)
林 和生 国学院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 (京都大学毕业)
吉田 敏弘 国学院大学历史地理教授(京都大学毕业)
谷口 康浩 国学院大学考古学教授(国学院大学毕业)
柳田 康雄 国学院大学考古学教授(国学院大学毕业)
吉田 恵二 国学院大学考古学教授(京都大学毕业)
图片
国学院大学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它的前身是明治时期创办的国学院开成学校和国学院医科学校。如果追溯得更远些,最早是幕府时期设置的“兰学”机构“天文方”、昌平坂学问府、种痘所历经演变而来。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学制令”,为向欧美学习打开门户,于1877年根据文部省指示将上述两校合并,定名为国学院大学。当时已有一定规模,在校生有500余人,设有文学、法学、理学、医学4个学部,不久文部省兼管的国学院法律学校并入该校,隶属法学部。
1886年,明治政府为适应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国家主义思想的人,颁布了“帝国大学令”,国学院大学改名为帝国大学,采用分科大学制,原来工务省管辖的工科大学,农务省管辖的国学院农林学校和山林学校合并建成的农科大学,相继成为帝国大学的工科大学和农科大学,以前原有的几个学部分别改为法政大学、医科大学、文科大学、理科大学;并开始设置研究生院。成为一所名符其实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