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春

刘益春

中文名 刘益春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国科学院优秀“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院校 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5]

刘益春刘益春

1981年9月—1985年7月,刘益春在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原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长春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8年7月起,历任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历任助教(1988-1990),讲师(1990-1992),副教授(1992-1998),教授(1998)。

1992年9月—1995年12月,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长春物理所)与意大利都灵工业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5年12月—1998年5月,为吉林大学化学系博士后,从事纳米电子学材料与器件研究。

1996年4月—1997年8月,为日本九州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从事介电薄膜材料与MOS器件的研究工作。

1999年12月—2003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百人计划),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其间:1999年,入选首届吉林省杰出青年研究计划;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刘益春刘益春

2003年9月,任中国共产党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4年1月—2012年4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其间: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12年4月,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

2013年5月—2023年2月,正式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5]

社会兼职

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机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长春市物理学会理事长

《发光学报》副主编

《物理实验》杂志副主编

任免信息

2023年2月17日,教育部人事司在东北师范大学宣布了教育部党组的任免决定,刘益春不再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5]

研究方向

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低维体系材料与物性;存储材料与器件;纳米生物学效应与应用;光电转化材料与器件;新型导电材料与物性等。 [1]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在研课题3项:

“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优化和新材料新结构探索(一)”,国家科技部,221万元(2012-12—2013-12)

 “石墨片及其复合体系的电子结构调制与功能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90.0万元(2009-01—2012-12)

 “基于金属氧化物/贵金属复合纳米晶中贵金属等离子体吸收的光存储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36万元(2010-01—2012-12)

完成课题情况:

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课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等课题12项。[1]

科研成果

刘益春刘益春

主要从事光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低维体系材料与物性、忆阻材料与器件、纳米生物学效应与应用、光电转化材料与器件及新型导电材料与物性等研究。针对这些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和基本问题,开展了一些有鲜明特色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发明了热氧化Zn3N2单晶薄膜制备p型ZnO的方法,成功制备出p型ZnO薄膜,该方法已被国际公认为制备p-ZnO的方法之一;研究在不同光辐照和变温条件下p-ZnO材料的稳定性问题;利用微腔的光增益效应和纳米结构的量子限制效应,获得了在高温下(560°C)仍具有高效紫外发射的纳米薄片材料,深入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高压相变行为,为进一步研制高温光电子器件奠定了基础。 

通过在p-GaN/n-ZnO异质结中引入i-ZnO层, 构造p-GaN/i-ZnO/n-ZnO新型结构,成功研制出室温近紫外发射的ZnO薄膜异质结和纳米结构紫外发光二极管,通过金属等离子体增强获得不同纳米结构紫外发光器件。 

首次报道了具有多种神经突触功能的InGaZnO仿生忆阻器件,实现了对人脑神经突触多种基本功能的模拟;并首次实现了“学习-忘记-再学习”的经验式学习行为模拟,其行为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为发展“类人脑”型的信息存储方式提供了一种备选单元器件;提出并证实了氧离子回扩散是导致短时可塑性的物理机制。 

在ZnO纳米晶/Au核壳结构研究中, 提出并实现了利用ZnO纳米晶中电-声子相互作用强, 在共振共振激发下会形成多声子拉曼线并用其作为指纹特征标识生物分子,实现了高灵敏度生物分子检测; 通过在该核壳结构中,引入超顺磁Fe3O4纳米粒子,实现了磁场诱导下的快速高灵敏检测。 

近年来在Adv. Mater., Adv.Func.Mater., 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Nanoscale等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SCI论文他引6000余次,H-index为47, 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 

荣誉记录

刘益春刘益春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发布2021年院士名单,刘益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4]

2020年1月10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名称“低维氧化物半导体同质/异质界面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7]

2017年8月1日,滕锦光入围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8]

2016年5月,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2014年,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2010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9年,第六届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

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2005年,获吉林省高级专家。

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百人计划”。

2002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2001年,度获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1年,获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事部共同颁发的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和奖章。

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

1999年,入选首届吉林省杰出青年研究计划。

1999年,教育部优秀教师基金。

社会任职

时间

职务

2010年1月—2016年3月

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数理学部委员

2013年2月—2018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5月—

东北师范大学校友会会长

2013年9月—2018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014年3月—2017年12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6年3月—2020年12月

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

2017年3月—2021年7月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8年1月—

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年7月—2022年12月

第四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9年12月—2024年12月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

2020年7月—

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0年9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20年10月—2024年10月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20年11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2021年11月—

中国物理学会第七届表面与界面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专业教学指导分会委员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科院“清洁能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长春市物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国际发光会议程委会委员

国际II-VI族化合物材料会议顾委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发光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

人物评价

时间

职务

2010年1月—2016年3月

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数理学部委员

2013年2月—2018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5月—

东北师范大学校友会会长

2013年9月—2018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014年3月—2017年12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6年3月—2020年12月

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

2017年3月—2021年7月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8年1月—

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年7月—2022年12月

第四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9年12月—2024年12月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

2020年7月—

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0年9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20年10月—2024年10月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20年11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2021年11月—

中国物理学会第七届表面与界面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专业教学指导分会委员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科院“清洁能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长春市物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国际发光会议程委会委员

国际II-VI族化合物材料会议顾委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发光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

词条图册

刘益春针对领域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和基本问题,开展了一些有鲜明特色的创新性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

刘益春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知名学者。(《吉林日报》评)

刘益春专业功底好、学术水平高,以务实的作风精心管理校务,为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任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