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虹斌
市场价:¥28.00
出版社: 山西出版集团, 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89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203061403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分类:图书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戏剧文学
西厢记里的既劳且素 亘古不变的 男欢女爱; 麦家,著名作家, 《暗算》 《风声》的作者;黄仁忠,中山大学教授, 《西厢记》研究专家; 王晓渔,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学者; 周可,最 新锐杂志《 新周刊》副总编倾情推荐 。
《西厢记》适合在静夜里读,适合坐卧在床上读,适合和爱人一起读。本书作者,怀着一颗敏感的内心,和独有的 知性与激情,对“西厢”这部“花中之魁”,作了深入的解读。读西厢,同时也是在读现代人脆弱的 情感世界。全书分三篇:上篇,读 西厢故事,欣赏西厢文字之美,体会西厢旖旎的爱情风光;中篇,细读西厢中的人物,尤其 张生、 崔莺莺、 红娘,他们的心事和爱情;下篇,现代人读西厢引出的感慨。
侯虹斌, 古代文学 专业硕士;任职于 《新周刊》 《南方都市报》等新锐媒体;出版过《偶像生猛》( 南方日报出版社)、《红颜:女人千年的荣耀与哀伤》( 新星出版社);在《南方都市报》、《 京华时报》、《 深圳商报》、 《南方日报》、 《楚天都市报》等报刊杂志上撰写过多个专栏;她的专栏文字是网络转载率最高的文字之一;她开通博客50天,即创下110万访问量;她的文字不腻,不粘,以尖锐的 批判性远远超越了女性作者固有的柔软病;她有着 张爱玲式的洞察 世情,又有着波伏娃式的独立和 锐气……
一部 《西厢》,并不只是关于爱情的宣言,也是一个有关 悸动青春的故事,它关涉到友谊与忠诚,关涉到情感与理智,关涉到专制与自由,关涉到 母与女两代人的“ 代沟”……因而能够跨越时空,令今天的读者仍 为之动容。本书作者所揭示的,便是这样一部伟大巨著所蕴藏的丰富复杂的内涵。其轻松幽默的 笔调, 鞭辟入里的分析,当可命名人 会心一笑。
—— 黄仕忠 中国古代戏曲学专家,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文献所研究员
看 《怕是风流负佳期》,仿佛听寝室夜话——张生和崔莺莺就是邻班的同学——本读罢,想起那些青春的夜晚。
—— 王晓渔 历史学博士,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学者
有些 好时光过去了,但你可以回忆;有些好东西你得不到,但你可以 意淫;有些好事情你不懂,但你可以偷窥。这是一本可以反复品玩的好书,素材是 《西厢记》里的既晕且素,主题却是 亘古不变的 男欢女爱。在 这本书里,你读到的是唐朝的那些旧事,收获的却是今天你自己的爱情。
—— 周可 《新周刊》杂志副总编, 华南理工大学传媒学院学者
序 莫让风流负佳期
从 始乱终弃到爱情 轻喜剧
1、 前传: 元稹 《莺莺传》
2、“ 董西厢”:一袭华美的 袍子
3、“王西厢”:天下夺魅
4、 金评本: 崔莺莺成了完美的 木头人
5、 《西厢》续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上篇 西厢之美, 如花间美人
第一本 张君瑞闹 道场 杂剧
第 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三本 张君瑞 害相思杂剧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中篇 每个人的心事,每个人的爱情
第一章 张生: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 于连
第二章 崔莺莺:并非 十全十美的道德 芭比
第三章 红娘:为自己思考,替 主子恋爱
第四章 老夫人与郑恒: 悔亲为哪般?
下篇 无所谓 情痴,只是男欢女爱而已
第六章 《莺莺传》:莺莺原是红 妓女
第七章 张生原型;薄情才子元稹恋爱史
第八章 滴露牡丹开:古代文学史的性与爱
第九章 寺庙里的爱情:欲海 慈航渡情人
第十章 书生的爱情:书生变心有多难
第十一章 才女的格局: 女子无才不是德
附录: 西厢记
……
女人的才华有两种,一种在遣词造句,一种在情场斗智斗勇。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恰逢好莱坞《欲望城市》(SexandtheCity)的电影版正在上演。女主角凯芮完美地集两种才华于一身——可是,哪怕她品位超群,施展浑身解数,惨淡经营,她的男友也宁愿当落跑新郎。看哪,抖落一地的才华,也就这等结局,看得我背后如有一阵萧瑟的阴风,隔着十万八千里吹过来。
实际上,就算过了一千年,技术进步得骇人,但人类的情感和本性并没有多大变化。没有证据表明,我们就比唐朝的人生活幸福。摩登前卫的凯芮在爱情中的角色,和古典优雅的崔莺莺别无二致。别以为这个时代里,女人独立、坚强,年薪十万百万,啜着“四海一家”(鸡尾酒),跟不同的男人约会上床,就是自由了。没有。无论性爱的景观多么迷乱,也掩饰不了女性对感情固有的焦虑。
爱情啊,真是残酷,无论你面对它、背对它,拥抱它、唾弃它,到头来,它对每个人都是一样,了无分别。
流传很广的暖红室本《西厢记》转载附录了元末明初诗人张著的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待月诗》,又作《莺莺待月》:
立尽黄昏瘦莫支,西厢朱户半开时。
风生花树寒微动,露滴瑶钗湿不知。
清思著人凝望久,柔情抱影欲眠迟。
可怜最好今宵月,正恐风流负宿期。
“正恐风流负宿期”,正是本书书名的出处。这既是一种对爱情的焦虑,也是一种对青春、对人生的焦虑。看崔莺莺打扮得漂漂亮亮,站在月下,虚掩着门,满心怅然地等待着情人的光临——美则美矣,然而,此情此境,三分伤春、七分伤情。正是所谓“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古诗十九首》之八)崔莺莺那种“碧云天、黃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爱情往往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总是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苦。
元稹的《莺莺传》像是爱情的厄运之书,而《西厢记》则是一部诗性的现实读本。对《西厢记》进行文本细读,就会发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只是一个美好而空泛的愿望。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里说到过,“简化的蛀虫一直以来就在啃噬着人类的生活:即使最伟大的事业最伟大的爱情,最后也会被简化为一个由淡淡的回忆构成的骨架。”这出经典名剧,早就被近代的学者们出于某种“偏见”,腌制成酱骨架了,爱情也被收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和武器。可感情是具有超越性的。《西厢记》让我们看到,我们与爱情之间被阻隔了,但横亘着的不是老夫人这样的巫婆,而是我们的脆弱,或者,还有来自更根本的挫败与虚无。
那些永垂不朽的爱情样本里,其实藏匿了一些秘密。比如说,男人的爱情是不可靠的:如果崔莺莺不是相国干金,也许张生早就掉头打马而去;如果故事再写下去,张生也许就会放下旧人去爱新人。而女人,也未必更坚贞。如若没有张生的苦苦追求、红娘的拼死相助,崔莺莺对张生也谈不上深情厚谊;再后来,张生不来,莺莺也马上就要改嫁了郑恒,并无怨怼。
我们对爱情的猝死是无能为力的,但这并不能证明爱情就一钱不值。这条河溺毙了那么多的人,却有更多的人,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往里跳。说到底,惟其艰难,主人公的受难,就更能凸显爱情的价值感。虽然再华丽的爱情也无法驱除孤独,但一个人的孤独和另一个人的孤独邂逅结伴,终究可以取暖。我不赞成众多文学作品里吹嘘的爱情至上论,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它比名利、比金钱、比青春都重要一点点,不多,就那么一点点。
等我们过腻了无欲无嗔的日子,就会发现能够受伤也是一种福气。即使像凯芮那样失恋了,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也不介意,假如还能大哭一场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那样四十岁了还能谈一场纯粹的恋爱啊。呃,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槁木不发芽的灰暗生活中,更合我意。
当我看到张生最终和崔莺莺由皇帝赐婚大团圆,凯芮和她的Mr.Big也终成眷属时,还是松了一口气。虽然谁都不完美,在张生和崔莺莺们身上,我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软弱,自私,自恋,首鼠两端,可是他们应该得到谅解。因为不同情别人,就是不悯恤自己。
爱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