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是由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的。自评工作阶段是指从教育部确定对学校进行评估并明确了专家组进行考察的大体时间开始到专家组进校考察前的这个时间;学校整改阶段是指从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的一年时间;中间则是专家组现场考察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认为只有专家组现场考察才是评估。
从评估工作的三个阶段来看,“迎评”的提法是不准确、不恰当的。因为从教育部确定对学校进行评估并明确了专家组进行考察的大体时间开始,被评学校就已经进入了自评阶段,也就进入了评估工作,再提迎接评估,从逻辑上是不准确的。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这种提法实际上是只把专家组进校考察看作是评估,而没有把自我评估和整改也看作是评估,更没有认识到自我评估还是评估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基于这种认识,所谓“迎评”,实际上就把整个自评变成了迎接专家组考察,甚至是变成了应付乃至对付专家组考察,而不是认真贯彻教育部提出的20字评估原则,不是认真总结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工作的思路,不是认真找准学校的定位,不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这无疑会给评估工作造成危害。因此,希望各学校不宜使用“迎评”这个提法,还是提“以评估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为宜。当然,也希望学校提出一些符合科学评价观的、能鼓舞师生员工努力搞好教学评估工作积极性的、人文化的口号,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评估工作中去,并逐步建立起先进的、科学的评估文化,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创建真正让人民放心的优秀教学工作”、“为建设优秀的教学工作添砖加瓦”、“提高教学质量人人有责”等等。
下面具体谈谈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自我评估
1.自我评估是整个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首先,在评估的三个阶段中,自评的时间最长,在建设、改革与管理中能做的工作最多,能取得的实效也最大、最明显。
其次,最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状况的还是被评学校自己,而不是专家组,只有被评学校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准确地找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成绩、优势与特色,也才能找准学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也就是说,只有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功能;
最后,专家组在进校前通过认真审阅学校的自评工作报告,已初步了解了学校教学工作以及评建工作的基本情况,获得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大量信息,并形成了初步的判断,其进校考察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学校的自评工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奠定了基础。
因此,自评是整个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评的质量就决定了评估工作的质量。
2.学校在自评阶段的主要工作的任务。
⑴ 学习教育部有关评估工作的文件及评估方案;
⑵ 分析学校教学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⑶ 制定自评期间建设计划,分解评建任务;
⑷ 针对问题,根据计划进行改进,进一步理清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工作的思路,找准学校的定位,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
⑸ 撰写自评报告,准备评估背景材料。
关于自评报告与背景材料,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与往年的评估工作相比,今年对自评的要求有所改变,要求学校只提供一份写实性的自评报告,不再另外写自评依据和特色报告,而把这两部分相关的内容揉到自评报告中。同时,要求学校不对各项指标及观测点提出评估等级,也不提出自评结论的等级。
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学校概况、评建工作情况、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与经验、学校教学工作的特色、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对自评报告,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搞“包装”;在文字上要尽可能精炼,不要写成一本书;在装订上要从简,不要搞那种精美的艺术印刷,不要搞精装。
第二,对于背景材料,要处理好材料与工作的关系:材料应该是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应该是教学工作的自然结果,应该是对教学工作的反映。背景材料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原始性和真实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背景材料要针对学校对“三个符合度”的判断,与此无关的材料不要放在背景材料中。“三个符合度”是评估的精髓,提高“三个符合度”是评估的主导思想。根据针对性的要求,在能讲清学校“三个符合度”的前提下,背景材料越少越好,越精越好。学校要努力克服自评工作中整材料和材料过多以致材料成灾的情况
所谓层次性,就是材料要层次分明。材料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材料是自评报告,它的作用主要是让专家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使专家看了以后能对各项指标和观测点以及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做出价值判断;第二个层次的材料是背景材料,它的目的是支撑自评报告所反映出来的学校对自身教学工作及各项指标和观测点的评价;第三个层次的材料是备查材料,如毕业设计(论文)、试卷等,供专家组随时抽调审阅。
所谓原始性,就是要求背景材料尽可能是原始材料,不要做二次加工,最好就是学校教学档案中的有关材料。
所谓真实性,就是背景材料应该是真实的,应该是学校教学工作真实情况的反映,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要整虚假的材料。
我们希望学校把背景材料的准备同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建立与积累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背景材料就来源于教学档案,不要离开教学档案另外为评估刻意搞一套所谓的自评背景材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减轻了自评的工作量。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评估,学校能建立起符合教学规律、符合校情的教学档案规范制度。
在准备背景材料的过程中,学校要正确理解“以评促改”和“以评促建”,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不搞“包装”。有的学校把以往质量不高或不规范的材料(如学生的毕业设计、试卷等)重新修改、加工,其实这是不对的,严格地讲是弄虚作假。
3.在自评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 要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评估方案
通过学习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掌握评估的目的、意义、评估的工作方针与原则,树立正确的评估观。评估是手段,建设与改革是关键,改进与提高才是目的,不要搞错这三者的关系,不要错误地把评估本身作为目的,为评估而评估,为获得好的结论而评估。
学校要通过学习评估方案着重掌握它的精神实质。一方面学校要掌握每一项指标的精神实质,找到隐含在指标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即指标所反映的教学工作的重要特征与属性,在此基础上掌握指标的内涵与标准;另一方面,任何一个评估方案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教学工作的所有特征与属性都反映出来,而只能反映教学工作主要的特征与属性,因此,方案中的各项指标是、也只能是教学工作的主要观察点,因此,在学习方案时要注意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把一项一项的指标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通过这种联系,掌握方案所力图反映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
⑵ 防止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简单地分解任务
很多学校在接到评估任务后,立即将各项指标的自评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乃至个人。这样做是不妥的,很容易形成将指标割裂和简单地对号入座的状况,难以抓住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因而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在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评估方案、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分析学校教学工作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再制定评建工作计划、分解任务。这样,各单位、各部门在进行评建工作时,就是从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与全局的高度出发进行的,就防止了上述问题的产生。
⑶ 回顾办学的历程,归纳、总结办学指导思想
我们希望学校在自评过程中能发动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包括一部分已经离退休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校的老领导),认真回顾学校的办学历程,通过历史的回顾,讨论、归纳、总结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找准学校的定位。通过这种讨论、归纳和总结,使全校绝大多数教职工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段精炼的、具有学校个性的文字表述。这段文字,不是为了给专家组看的,而是为了便于广大教职工掌握并成为共同的行动指南。这段文字,应该是在充分讨论、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应该是少数人闭门造车编出来的。
对于办学历史比较长的学校,还希望通过这种讨论、归纳和总结,挖掘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进程中通过实践积累和积淀形成的教学工作乃至办学的特色,并发展和发扬光大之。同样,要防止由少数秀才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来编造“特色”。
我们希望,通过总结办学指导思想与教学工作的特色,能逐步建立起学校良好的组织文化,这对于学校长远的改革与发展来说,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⑷ 注意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自评工作,防止单纯对照指标、简单对号入座
方案中的各项指标是有机联系的,评估工作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所以在自评中要注意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自评工作,从宏观上、整体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建设与改革。在自评工作中,要坚持按照评估标准进行,做到严格要求、实事求是。
⑸ 把自评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内容与教学工作的内容是高度一致、完全一致的,不存在离开教学工作的另外一套所谓的评估工作内容。教学工作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在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导下,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简单地说就是1个前提(办学指导思想)和6个字、3件事(建设、改革、管理)。因此,要把自评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不离开抓好教学工作去另外搞一套所谓的“自评工作”,在自评工作中,就是要把评估作为加速器和杠杆,解决一些平时应该解决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来促进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另一方面,把评估背景材料的准备与教学档案的规范建立与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背景材料就来源于教学档案,而不另外准备所谓的“评估材料”。
我们希望学校能通过自评总结过去、分析现在、规划未来,把自评的过程变成建设与改革的过程、变成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千万不要把自评过程变成整材料甚至是编材料的过程。
(二)专家组现场考察
1.专家组现场考察的工作任务
⑴ 专家组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印证、补充、复核学校教学工作的信息、资料与数据,按照国家的教育价值观及价值标准,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判断;
⑵ 进一步发挥评估的诊断功能和形成性作用,与被评学校一起分析、讨论教学工作,一起总结办学的成绩、教学工作的优势与特色,一起找出薄弱环节与问题,帮助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专家组成员同时具有专家、朋友和学生三重身份,每一位专家应该努力成为高水平的专家、学校真诚的朋友和虚心的学生。
2.专家组进校考察的程序
⑴ 前期调研考察;
⑵ 专家组成员进校考察前必须接受培训,至少要按时参加专家组现场考察工作预备会,熟悉评估方案中各项指标的内涵及评估标准,并详细审阅学校的自评材料。专家组要了解进校考察的前期调研情况,充分做好考察的准备,提出考察重点,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专家组成员的分工;
⑶专家组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对被评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考察的主要方式有参观、听课、走访、座谈、问卷、查阅资料、综合素质与综合教学效果检查等;
⑷专家组交流考察情况,讨论考察意见;
⑸专家组成员在了解全面情况后,独立思考,在综合判断的基础上自行评定各指标及观测点的评估等级,交秘书密封,报上级有关部门汇总;
⑹专家组在完成进校考察工作后,召开考察情况通报会(具体参加人员、范围可由专家组与学校协商决定)。专家组组长代表专家组通报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考察意见,专家组成员就个人所接触的考察范围发表个人的意见。
关于前期考察工作,还需要作进一步说明。
在专家进校考察前,教育部还要组织前期考察工作,对学校进行必要的问卷调查,抽查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和试卷,组织同行专家评审,然后由秘书对问卷和毕业设计(论文)与试卷的评审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在现场考察期间,秘书将统计分析结果向专家组汇报,并在适当的时候向被评学校反馈。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在专家组现场考察中,全面取消专家组进校后的基础课程或主干课程的闭卷测试,但是,专家组会采取各种方式(如课堂讨论、座谈、考察实践动手能力等)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教学效果。
3.学校在专家组现场考察阶段的工作任务
⑴ 为专家组考察提供必要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主动提供必要的工作材料,如课表、机构设置、教师名册、管理人员名册、学生名册等。
接待专家组希望从简。考察期间,专家组原则上住学校的招待所,在学校就餐。
⑵ 及时提供专家调阅的材料。
⑶ 实事求是地回答专家所要了解的情况及问题。
⑷ 遵守必要的工作纪律,如在正式考察期间不搞宴请等和其他与考察工作无关的活动、不邀请专家举办讲座、作学术报告、不组织旅游,不赠送礼金、礼品等。
⑸ 学校对专家组的工作规范和纪律进行监督。
(三)学校整改阶段
评估工作的第三个阶段是整改。无论评估结论是什么,都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整改。整改的任务是:根据教育部正式下发的专家组考察意见,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学校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求被评学校在专家组现场考察结束后,尽快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递交整改方案;一年的整改结束后,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呈报整改情况报告。
在整改工作中被评学校应该认真领会专家组考察意见和专家个人发言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分析学校的教学工作,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整改工作,防止就事论事。
二、评估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搞好评估工作,特别是为了搞好自我评估,提出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认真学习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和教育部有关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文件和评估方案
开展教学工作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要搞好教学工作,还必须依法自主办学,所以,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直接的,因为是搞教学工作评估,所以要学习好教育部有关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文件和评估方案。搞好这些学习,是搞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前提。通过学习,不仅要准确理解每一个指标的和内涵以及整个评估方案的精神实质,更要加深对评估目的意义的认识,真正认识到评估是手段,建设与改革是关键,改进与提高是目的。对这一点,不仅要求学校的广大教职工认识到,更重要的是,学校的领导和直接负责评估组织工作的同志首先要认识到;不仅要停留在认识上,还要真正落实到评估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使自评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进行并取得切切实实的效果。通过学习和宣传还要使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更好地明确和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使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认识到教学工作评估的对象是学校,是学校具有全局性与整体性的工作,与学校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有关,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员参与。
(二)端正态度,调整心态
在学习的基础上,建立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是搞好教学工作评估的又一重要前提。
所谓正确的态度,就是在整个评估过程中,特别是在自评过程中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能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尤其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
所谓良好的心态,就是要以平常心、自然态对待评估,即以平常心正确对待评估的结论,既要以搞好教学工作的实际行动和成果争取好的评估结论,又不过分看重、不刻意追求好的结论,更不能用不正当的方法和手段骗取虚假的“好”结论;要在自然的状态下接受专家组的考察,不要为评估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要搞“包装”,不要给专家组以假象,以便使专家组能获得真实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效地帮助学校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这里要特别指出,不要揣摩专家如何进行考察,特别不要揣摩专家组如何检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教学效果,更不要为此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甚至不惜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当前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确实有的学校存有着不端正的态度和不健康的心态。如把获得最好的评估结论变成追求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用不正当的方法和手段对付专家组以求得最好的评估结论、攀比的心理、侥幸的心理、急于过关的心理、焦躁的心理、从众的心理等等。这些不正确的态度和不健康的心态反映在评估工作的许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是反映在不正确的口号与工作方针上。例如,很多学校在自评中提出了“保良争优”的口号。其实,这个口号是不正确的。一方面,从客观上讲,优秀只可能是少数,不可能都是优秀,也不可能多数都是优秀。不认真分析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片面追求优秀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优与良是建出来、创出来的,不是争出来、保出来的,也不是评出来的。去争、去保,也是不正确的。在这个口号下,一些学校在自评中采取了不恰当的工作方针,不是先收集学校教学工作的信息、资料与数据,然后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对照国家的教育价值观和评估的标准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而是先定下结论等级,然后按这个等级来整材料,材料整好了,学校领导感觉达不到预先设定的等级,就向具体搞评估的同志发脾气,说这样的材料还想“保良争优”?要求重新整材料。这就完全搞错了材料与工作的关系,实际上是让有关同志不要再讲实事求是,而是根据一定的调子编材料,这显然是错误的。还有的学校从接到评估任务到专家组进校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学校领导不是要求实事求是地反映前三年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而是提出了在这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仅被评学校要调整心态,省(市、自治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调整好心态。有的省(市、自治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给被评学校施加不适当的压力、提出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要求,就是心态不健康的表现,是不对的。此外,还有不少学校还在自评等级上定出了这样的方针,尽量把各项指标的等级都评得很高的,甚至都评成A, “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就是不健康心理的一种反映。
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有的学校存在的攀比的心理和侥幸的心理。
在评估结论上攀比,兄弟院校评了优秀,我也得评上优秀。没有评上优秀就好象是不合格一样,好像是被霜打蔫了一样。在材料上的攀比,你搞50盒材料,我就要搞100盒;你的自评报告些了40页,我就要写50页;你的自评报告是艺术彩印的,我就搞精装的。结果,材料越整越多,自评报告越写越厚,印刷质量越来越高级。在接待专家组的规格上也要攀比,你让专家组住三星级宾馆,我就要安排到四星级,好像接待的规格越高,表明学校越重视评估工作,也越容易赢得专家的好感因而能得到好的结论,因此,很多学校到已经考察过的学校去学习,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学习如何接待专家组。这些都是攀比心理的反映。
怀着侥幸的心理,搞些小动作,甚至弄虚作假,希望不被专家组发现而取得好的评估结论。其实,走的学校多了,看的也多了,学校搞假的,专家一般会看得出来的。在合格评估中,不是有的学校在通过了评估并领了合格证以后,又被揭发出在专家组现场考察时学校领导有组织的作弊,结果被收回合格证吗?因此,这种侥幸心理是要不得的。
这些不端正的态度,不健康的心理和错误的工作方针,都会给评估工作的健康开展带来危害。直接的危害是影响自评结论的准确性,影响自评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评的质量就决定了整个评估的质量,因此,这些不端正的态度,不健康的心理和错误的工作方针造成的后果必然是影响评估工作的质量,使评估产生误差,即评估的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国家的教育价值观,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错误的导向,使评估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使评估变为形式主义、走过场,变成没有实效的劳民伤财的运动。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对评估的认识不端正、当前严重存在的 浮躁的情绪、党风与作风不正对教学工作评估的影响以及评估工作本身及评估指导中的不恰当等。在评估中必须防止和克服各种不端正的态度和不健康的心态。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学习和准确地做好宣传工作认真解决好这个问题。
(三)把评估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评估作为促进教学工作的加速器和杠杆
因为评估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内容是高度一致、完全一致的,所以自评过程应该就是在理清办学指导思想、搞好学校定位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过程,不要离开日常教学工作去刻意地另外搞一套所谓的“评估工作”,不要折腾基层。但是,要抓住评估这个机遇,把它做为促进教学工作的加速器和杠杆,解决一些在平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领导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条件的改善、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使教学工作真正上台阶、上水平。
还要注意把评估背景材料的准备与规范的教学档案的建立与积累结合起来,不要刻意地为评估另外搞一套评估材料。
(四)对二级教学单位进行评估及对学院的材料要求
近年来,不少学校在自评过程中,要求二级教学单位也按照学校的规格整理一套完整的评估材料。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客体是学校而不是二级教学单位。我们希望不要在评估过程中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二级教学单位在自评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更加扎扎实实地抓好本单位的教学工作(即落实好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定位,搞好本单位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支持学校搞好学校教学档案的建立与积累、做好专家走访本单位的准备。不要要求二级教学单位也整理一套评估材料,那是劳民伤财而没有实效的工作,事实上,专家组也不可能去看这些材料。
当然,如果从加强学校对二级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控与指导出发,按照学校的规范要求,定期对二级教学单位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求二级教学单位准备必要的材料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决不意味着要求在国家评估的过程中要求二级教学单位也与学校一样准备一套评估材料。
对二级教学单位的评估是必要的,但是要慎重。第一,这种评估应该是准备长期坚持下去的,是要形成制度并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中的,不要专为迎接国家评估而对二级教学单位进行评估;第二,不能直接套用国家对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而应该参照其精神,根据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的规律和学校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的要求,另外制定适宜的指标体系;第三,周期不宜过短,不要让二级教学单位负担过重,不要让他们感到是在折腾他们,而要使他们感到有收效、愿意进行评估。
正确处理硬评估与软评估、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在评估工作中,既要重视硬评估,更要重视软评估。这是由于,在教学工作中,虽然有不少特征与属性具有明确的数量概念,即是精确的,但是,更多的特征与属性没有明确的数量概念,或者说在数量上是模糊的。对这两种不同的特征与属性,要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对前者,应采取硬评估,即定量的评估,对后者,则应该采取软评估,即定性的评估。如果对本来是模糊的特征与属性,硬要进行硬评估,则评估的结果必然反而是不科学的,而用软评估,结果才有可能是科学的。正因为这样,国际上近年来对软评估越来越重视,如评估的发展方向之一---发展性评估就是以软评估为主的,而目前评估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向---准则评估则就是一种无指标的软评估。我们在评估工作中,也应该处理好硬评估与软评估的关系,在重视硬评估、不放弃必要与可能的硬评估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软评估,努力搞好软评估。但是,近年来我国存在着片面强调硬评估、片面强调量化的问题,不少学校在评估中只重视硬指标,不重视软指标,甚至认为软指标没有标准、不可操作,在软指标的自评上因为认为专家无法评价而采取尽量给出高的自评等级的错误做法。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之所以要特别重视软评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硬评估主要反映了一所学校硬件建设的情况,软评估则主要反映了一所学校软件建设的情况。应该说,硬件建设重要,软件建设更重要,因为软件是硬件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没有好的软件,再好的硬件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一些表面上的硬件问题,经过认真的分析,可以发现实质上还是由于软件问题造成的;而且,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难度更大,能不能说,一所学校软件建设的过程就是这所学校的组织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这所学校传统与特色形成的过程,而高等学校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既具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具有其消极的一面),其形成决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积累与积淀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是很艰巨的,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的水平高低才真正反映了一所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但是,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确实存在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情况。比如,很多学校要求推迟专家组进校考察的时间,理由都是因为某个校区还在建设中、某个大楼或某个建设项目还没有完工、某个实验室还没有建设好,还没有一所学校是感到自己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或教学管理上还存在问题而希望推迟进行专家组考察的。还有许多学校强调的标志性建设成果都是硬件,很少有以软件作为自己的标志性的建设成果的。这些恐怕都是佐证。所以,今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7号函件《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学评估以考察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专业与课程建设和改革、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学风、教学效果等软件建设为重点。”我们希望在自评过程中,各学校能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高度重视软件建设,真正认识到大学非大楼之所为也,乃大师之所为也,努力搞好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