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和镇是2001年2月全省撤并乡镇时将原罢骨乡与城关镇合并为芝和镇,原罢骨乡的7个村民委员会和城关镇8个村民委员会被现芝和镇所辖,原城关镇明清为里。1919年设编为村,并为一区治所;解放后设城关行政村。1953年建城关镇,1958年建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复为镇。镇政府驻县城西北隅,芝和西岸环城西路东侧。
芝河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临坡头乡,署益乡,南连交口乡桑壁镇,西接南庄乡,打石腰乡,北界吕梁石楼县。,境内梁峁相串,沟壑纵横,残垣沟壑,支离破碎。
全镇居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5℃,年降雨量400—5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小时左右,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份,据资料记载为零下22。5℃,年最高气温在7月份,据资料记载极端最高37。3℃,年无霜期185天左右。
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人,有一般工作人员41人。
2、镇政府下设有:计划生育服务所、镇卫生院、林业工作站、镇兽医站、水利水保工作站、农村经济工作管理站、镇科学技术委员会、镇统计工作站、镇土地所、镇司法所、镇中心小学。县直单位派驻镇里的单位有:法庭、公安派出所、电管站、粮站、信用社等单位。
3、十五个行政村:城关村、官庄村、东峪沟村、后桑壁村、杜家庄村、刘家庄村、榆林则村、药家湾村、红花沟村、乐生村、前甘露河村、后甘露河村、霍家沟村、下罢骨村、长乐村。
全镇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科粒结构好,土层厚而肥沃,以黄土和砂土为主,种植的绿豆,光泽鲜亮,皮薄质好,远销晋冀鲁豫,是全国各地抢手的绿色有机小杂粮,官庄村是全县的育苗基地。生产有柏树、枣树、刺槐等多种树苗。药家湾是全县的蔬菜基地,供应县城80%蔬菜。除此之外,还可以种植生产芝麻,棉花、小麦、玉米,谷子,高梁、葵花、蓖麻等农作物。
全镇7463户,21087人,有农村劳动力3700人,其中女劳动力1627人。
芝河镇属农业镇,无矿产资源。种植业:绿豆,芝麻,黄豆等小杂粮,是优势产品、品质好、无污染称得上绿色有机产品,也是种植业中的主要农作物,全镇年产绿豆610吨,成为远近闻名的小杂粮生产基地,林果业:核桃是林业支柱性产业,全镇拥有核桃树40万株,榆林村已达到户均1000株,人均200株。以石家山良种核桃基地为依托,近年来核桃产量稳步上升。年产优质核桃20万斤,畜牧业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占到农业总收入的20%,全镇存栏大牲畜4700头。近年来涌现出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兔的各类畜牧专业户300余户,畜牧业收入逐年上升,“十一五”期末畜牧业收入可占到农业收入的30%。
交通:全镇15个村委,10个村委在国道边,已经全部通油路。另外五个村委也有通村道路,交通状况良好。2007年镇政府组织完成了刘家庄至328国道的通油路工程。
教育:全乡有全日制寄宿制小学七座,农村小学五座,在校生 560人,教师 32人,九年义务教育率达到100%。
卫生:全镇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农村医疗所15所,镇中心卫生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有专职医生9 人,其中初级职称 5人,中高级职称 2 人,有镇村医生15人。
文化:依托镇文化站,各村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秧歌、旱船、龙灯、民间说唱,农闲季节自由组合,广大群众有劳有逸。全镇57个自然村全部通了电,98%的农户购买了电视电话地面接收设备,电视普及率达到98%以上,无线电话、移动电话,全镇拥有6500部,农村小学远程电化教育,农村党支部网络电化教育基本普及。新型文化网络设备的普及丰富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民营经济:全镇民营企业67个,涉及农产品加工、洗煤厂、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完成工业产值27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建设三大基地,加快经济发展,红花沟为中心的小杂粮基地到“十一五”期末,总产量达到1500万斤,以榆林则为中心的核桃基地到“十一五”期末总产量达到100万斤,以长乐为中心的红枣基地到“十一五”期末,总产量达到100万斤。
筹备建设核桃、红枣、小杂粮加工包装营销公司:将全镇三大基地生产的绿豆、红枣、核桃、畜产品等进行精选、分类、包装、加工,投向市场,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斤,年利润达到1000万元。
全乡辖十五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57个自然村。
芝河镇下辖村
城关村 | 药家湾村 | 东峪沟村 | 后桑壁村 | 官庄村 | 杜家庄村 | 榆林则村 | 刘家庄村 | 霍家沟村 | 下罢骨村 | 红花沟村 | 乐生村 | 前甘路河村 | 后甘路河村 | 长乐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