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10日,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的家庭,家中排行十七。
1976年-1979年,就读于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
1979年-1989年,放弃学业离开家庭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反抗苏联红军的侵略。
1988年,成立了“基地”组织,该组织与其他恐怖主义组织合作,开始在中东之外招收成员,分布于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国。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本·拉登及其追随者返回沙特阿拉伯的家乡。
1991年,由于和沙特政府发生矛盾,本·拉登逃亡到苏丹重建基地组织。
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4年,本·拉登宣布向美国发动圣战;4月,沙特阿拉伯剥夺了本·拉登的公民资格。
1995年1月,刺杀罗马天主教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未遂。
1996年5月,被要求离开苏丹,辗转返回阿富汗。
1998年2月,组织了“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伊斯兰圣战组织”是其派生组织)。
1998年,轰炸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恐怖袭击后,美国认定本·拉登是头号嫌疑犯,此次袭击事件造成世贸中心双子塔倒塌,近3000平民死亡;10月7日,美国发动针对“基地组织”及其大本营所在国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本·拉登开始了逃亡生涯。
2004年3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法案,将提供线索导致本·拉登被捕的赏金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虽然普遍认为本·拉登藏身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一带,实际上外界没有人知道本·拉登身在何处,甚至指他早已死亡。
乌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3)
2006年6月30日,本·拉登在网络公布的一段录音中,称被美军炸死的统一圣战组织领袖扎克维为圣战雄狮,并表示盖达组织将继续在伊拉克的圣战。
2007年9月,本·拉登继2004年后首次在一卷录像带《告美国人民书》中发表讲话,号召追随者以加剧杀戮和战斗的方式结束伊拉克战争,但没有发出具体的恐怖袭击威胁。
2009年,本·拉登最后一次录音,警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但是否真为本·拉登本尊,或是由其他替身成员捉刀,亦备受质疑。
2011年,呼吁利比亚人民及阿盖达组织反抗卡扎菲政权。
2011年5月1日,本·拉登于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山脚,首都伊斯兰堡以北大约50公里处阿伯塔巴德镇的一座豪宅内,被海豹第六分队击毙,终年54岁。[1]
本·拉登制作了一辑内容非常火爆的征兵录像,公开呼吁穆斯林极端分子加盟由其发动的针对美国及以色列的“圣战”。他还号召巴勒斯坦人“以暴制暴”,让对手“流血再流血,毁灭再毁灭”。
本·拉登在一首诗中描述了美国驱逐舰“科尔”号是如何缓慢地驶向死亡之旅:就在亚丁/那艘让胆小者害怕/泊岸出航都会带来恐惧的驱逐舰/已被我们的勇士摧毁。
我们不能允许美国人住在神圣的地区。我们要把他们赶出去,我们要对他们发动战争。如果以色列人杀死巴勒斯坦的孩子,如果美国人杀死伊拉克的无辜人民,如果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他们放荡的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向我们开战,我们就有权进攻他们。
1974年,与纳伊瓦·本·拉登结婚。
人物关系 | 姓名 |
---|---|
生父 |
穆罕默德·本·拉登 |
父亲 | 穆罕默德·阿塔斯 |
母亲 | 阿利娅·加尼姆 |
配偶 | 纳伊瓦·本·拉登 |
配偶 | 赫蒂彻 |
配偶 | 哈丽雅·萨巴 |
配偶 | 西哈姆 |
配偶 | 阿迈勒 |
子女 | 阿卜杜拉 |
子女 | 阿卜杜勒·拉赫曼 |
侄女 | 瓦法赫·杜福尔 |
侄女 | 瓦法·杜福尔 |
人物关系 | 姓名 |
---|---|
生父 |
穆罕默德·本·拉登 |
父亲 | 穆罕默德·阿塔斯 |
母亲 | 阿利娅·加尼姆 |
配偶 | 纳伊瓦·本·拉登 |
配偶 | 赫蒂彻 |
配偶 | 哈丽雅·萨巴 |
配偶 | 西哈姆 |
配偶 | 阿迈勒 |
子女 | 阿卜杜拉 |
子女 | 阿卜杜勒·拉赫曼 |
侄女 | 瓦法赫·杜福尔 |
侄女 | 瓦法·杜福尔 |
乌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人,身材瘦削,身高达到193公分-198公分之间,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像个文弱书生,平时常穿一件白色的阿拉伯长袍,讲起话来轻声轻语。(美国著名记者约翰·米勒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