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成立于1980年,经过近30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开放办学、厚德育人、复合成才"的办学特色。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奋进、创一流"的经贸精神,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长期以来,经贸管理学院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工科优势,实施精英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差别化战略,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化、国际化的复合型经贸管理高层次人才,成为浙江经贸人才重要培养基地,浙江经济的重要研究基地,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持。为了满足浙江省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方向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浙江省工业大学经贸学院现在杭州开设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研修目的:
拿学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什么在羁绊着你升职、加薪、往高处换岗跳槽?硕士学位会是开启你辉煌前程的一把金钥匙。
学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是否感觉以前所学知识跟不上时代变化,工作缺乏思路,创意缺乏灵感?对,这时你需要名师为充电,充实你的大脑。
交朋友人以群分,未来中高管聚集地,人脉积累,资源共享。在这里结交与你有着相同奋斗目标朋友,认识各行业领域精英,酝酿商机,促成双赢。
适合对象:
取得学士学位或取得本科学历,并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在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有需求的各界人士。
注:不限专业背景,经贸、管理、工科、理科、文科、艺术类专业符合条件者均可报名。
对学位不做要求,取得大专学历者也可报名,修完全部学分颁发"结业证书"。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奋进、创一流”的经贸精神,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长期以来,经贸管理学院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工科优势,实施精英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差别化战略,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化、国际化的复合型经贸管理高层次人才,成为浙江经贸人才重要培养基地,浙江经济的重要研究基地,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持。学院正努力朝着建设成为拥有国内部分知名学科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迈进。
经贸管理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程管理等8个本科专业;拥有技术经济及管理、国际贸易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技术经济及管理、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产业经济学等7个硕士学位点;MBA、物流工程、高校教师(技术经济、国际贸易)等5个专业硕士点和一个中英合作“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研究生项目。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会计学、产业经济学等5个二级学科,其中技术经济及管理、国际贸易学为省级重点A类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B类学科。2005年,国际贸易学科成为浙江省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院设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中心、房地产研究所,信息管理与决策优化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企业战略研究所、会计研究所、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竞争优势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房地产经营管理及政策研究等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00余人,研究生近400人,MBA(SMBA)、工程硕士、中英合作硕士等800余人,教职员工120余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40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40人,在读博士16人。 1993年至2008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项目5项、国家经贸委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国内贸易部项目1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哲学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33项。2002年以来连续6年科研经费到款数突破800万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到款突破500万元。1993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其中专著32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12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27篇, 被三大检索收录91篇,并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26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德国吕贝克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英国利兹都会大学、加拿大德州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内容包括联合培养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MBA及高级经贸人才培养、优秀本科生互派、教师互访等。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学院与英国利兹都会大学商法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并于2004年3月开始首批招生,已经毕业4届共150多位学生。除了国际合作办学,学院还担任着浙江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任务,先后成为浙江省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基地、浙江省首批“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机构”。
学院聘请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原主席、浙江省人民政府原省长柴松岳担任名誉院长。虞晓芬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任院长、杜群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任副院长、李正卫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任副院长、谢洪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任副院长、胡平副教授任党委书记、陈芳任党委副书记。学院程惠芳教授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经济建设咨询委委员、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负责人、博士生导师。
1979年,浙江省委计划在省属高等院校中开设管理课,并把这个任务交给刚在建校的浙江工学院。
1980年6月,在化工系设立工业企业管理专业,行政上隶属化工系,教学上完全独立。
1981年底,正式成立浙江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系。
1993年4月18日,经贸管理学院成立。经贸管理学院院长由吴添祖副校长兼任,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柴松岳为名誉院长,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聘为顾问。
1993年后,学院逐渐从教学为主转向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办学格局,当年获得技术经济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1月5日,浙江工业大学与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两校合并大会在校报告厅举行。副省长徐志纯、省政府副秘书长杨丽英、省计经委副主任韩春根、省教委副主任郑继伟等出席了会议。
1999年,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学院招生由建系时的2个班级发展到26个(全日制本科)班级,3个全日制研究生班级,办学规模逐渐扩大。
2003年,学院获得MBA学位授予权,现今MBA教育中心已发展成拥有MBA和SMBA在校学员近千人的规模。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学院与英国利兹都会大学商法学院联合培养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研究生项目,并于2004年3月开始首批招生。
2005年,学院整体搬迁到山水如画的屏峰校区,学院大楼命名为“博易楼”。 同年获国际贸易学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学校人文社科类博士点零的突破。同年,国际贸易学科成为首批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08年,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成为第二批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10年,技术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成为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同年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一举获得1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11月20日,学院隆重举办建院30周年庆典活动。
2011年,获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全国优秀教师National Excellent Teacher | 程惠芳教授Professor Chen Huifang |
钱江高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Qianjiang Senior Personnel Plan | 谢洪明教授Professor Xie Hongming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Enjoy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s (1997) | 程惠芳教授Professor Chen Huifang |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999)Education Ministry "University Key Teacher Assistance Program" (1999) | 周根贵教授Professor Zhou Gengui |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第八届)Huo Yingdong Young Teacher Foundation Sponsorship | 虞晓芬教授Professor Yu Xiaofen |
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Provincial Excellent Special Commission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郑胜华教授Professor Zheng Shenghua |
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New Century 151 Talent Project” Key Sponsorship | 程惠芳教授Professor Chen Huifang |
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New Century 151 Talent” First and Second Level | 7人 |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Provincial Middle-aged and Young Talents with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 2人 |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Provincial Middle-aged and Young Talents Subject Leaders | 5人 |
学校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Sponsored by ZJUT | 5个 |
高校学术带头人University Academic Leaders | 10人 |
高校学术骨干University Academic Core Members | 17人 |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Representative of the 11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 程惠芳教授Professor Chen Huifang |
全国优秀教师National Excellent Teacher | 程惠芳教授Professor Chen Huifang |
钱江高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Qianjiang Senior Personnel Plan | 谢洪明教授Professor Xie Hongming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Enjoy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s (1997) | 程惠芳教授Professor Chen Huifang |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999)Education Ministry "University Key Teacher Assistance Program" (1999) | 周根贵教授Professor Zhou Gengui |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第八届)Huo Yingdong Young Teacher Foundation Sponsorship | 虞晓芬教授Professor Yu Xiaofen |
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Provincial Excellent Special Commission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郑胜华教授Professor Zheng Shenghua |
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New Century 151 Talent Project” Key Sponsorship | 程惠芳教授Professor Chen Huifang |
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New Century 151 Talent” First and Second Level | 7人 |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Provincial Middle-aged and Young Talents with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 2人 |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Provincial Middle-aged and Young Talents Subject Leaders | 5人 |
学校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Sponsored by ZJUT | 5个 |
高校学术带头人University Academic Leaders | 10人 |
高校学术骨干University Academic Core Members | 17人 |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Representative of the 11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 程惠芳教授Professor Chen Huifang |
国家级教学名师(2009)Winner of National Teaching Master | 程惠芳教授Professor Chen Huifang |
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National Distinguished Course(2007) | 《国际贸易实务》,负责人:程惠芳教授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Professor Chen Huifang |
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National Distinguished Course(2009) | 《工程经济》,负责人:虞晓芬教授Engineering EconomyProfessor Yu Xiaofen |
国家级特色专业(A类)National Distinguished Major (A Level) | 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National Textbook of the “11th Five-year Project” | 7部 |
省级精品课程Provincial Distinguished Courses | 4门 |
省级教学成果奖Provinci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 2个 |
浙江省重点专业(2008)Zhejiang Provincial Key Subject(2008) | 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
浙江省重点专业(2009)Zhejiang Provincial Key Subject(2009)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Zhejiang Provincial Experimental Bases for Innovative Educational Mode | 国际经济与贸易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The Complex Creative Talents Zon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
省级教学团队Zhejiang Provincial Teaching Team | 2个 |
省级教学名师Winner of Zhejiang Provincial Teaching Master | 1人 |
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Provincial “New Century Education Reform Project” | 3项 |
省级重点教材Zhejiang Provincial Key Textbook | 9部 |
省级教坛新秀Zhejiang Provincial Teaching New Star | 1人 |
校级教学成果奖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of ZJUT | 3个 |
校级教学名师Winner of ZJUT Teaching Master | 2人 |
校级精品课程Distinguished Courses of ZJUT | 6门 |
校级重点专业Key Majors of ZJUT | 3个 |
校级教坛新秀Teaching New Star of ZJUT | 3人 |
校级优秀课程建设立项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ZJUT | 20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