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万春寨 万春寨,俗称公春寨,独立于 永春县城西两公里的康山(又名 金峰山)之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目前的殿宇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 山间景色
殿宇并不大,然十分独特。从山脚下有水泥铺就拾阶而上的 曲径,盘桓于 柑橘园与树林间。即使是酷暑夏日,攀援其间尚觉 凉意习习。正值柑橘花开,一路清香扑鼻而来沁入心扉,更伴有婉转 鸟语鸣奏绿色 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飘然物外。正可谓:“花木合抱,佳鸟啼树,蜂蝶 扑花,景色幽趣”(《重修碑记》)。人穿行于这幽深的大自然中,十几分钟的登高并无累的感觉。
一到山顶, 豁然开朗,一抹粉红色的 山墙映衬着蓝天白云,格外夺目。进得山门,小小庭院 一览无遗,洁净优雅, 钟鼓楼 悄无声息,向游客默默地行着 注目礼。一看大殿镌刻的对联,我就知道这里供奉的是关公神像:“文武冠侪伦威传华夏虎臣勇,去留守 忠义 效报曹刘国士风。”时光流逝已一千八百春秋,人世沧桑更迭百变,然而人民对精忠义勇英雄的缅怀之情有增无减。据说,在中国的万千庙宇寺殿中,供奉 关羽这位“协天大帝”的最多,足见民心之力也!我端详着关帝爷重枣般的长脸,绿巾美髯,威严之中透出祥和与清秀,仿佛正在 秉烛夜读,全然不察 人世间的喧嚣纷繁。其貌其神,不由让我心胸荡气,自减几分俗念于身外。
说万春寨殿宇独特,就在于其位置上。环绕殿宇四周,再也没有比这地面更高的地方了。也就是说,一方小小的殿宇把整个山顶坐落得实实满满的了。因而,无论在殿宇的哪一个方向,都可将远近景物尽收眼底……
万春寨 桃溪如一条弯弯的 玉带绕山脚下缓缓东流,崛起的县城 鳞次栉比,勃发着盎然生机;南面是掩映在 绿荫之中的千年古刹 魁星岩,北方紧靠着展翅腾飞的 大鹏山;东临嵯峨横亘的乐山,西比奋蹄冲霄的天马。由于万春寨这特殊的 地理位置,自古有“十八寨朝万春寨”的美称。我很想把住殿老人提供给我的十八寨之山峰一一指认出来,但 力不从心,对这方山水的亲和力尚难以如愿。然举目远眺,不得不为首先发明这“十八朝万春”的天才与 形象思维惊叹:淡淡 雾霭笼罩四方大地,如各路大军腾起的 烟尘;群山奔涌,如万马竟发绕峰朝拜!我依稀觉得 闷雷般万千疾蹄敲击大地的滚滚 波涛从心头擂过,仿佛间对“ 于无声处听 惊雷”竟有了一番别样的感悟。
历史背景 1853年 林俊 农民起义曾屯兵金峰山万春寨。不知这位被太平天国天王 洪秀全封为“烈王三千岁”的农民领袖当年选中这里作为屯兵扎寨的据点,是否曾面对簇拥环卫万春寨的十八群峰发出 仰天长啸?英雄长已矣,然英雄 美好的理想之力震荡在八闽大地,久久萦回。不信,侧耳听听。 目前状况 如今对理想的认解已经是多元的了。当然,作为人的本质的追求还应是千古长存的,比如祈求身体的 康健、生命的长青。近两三年,金峰山万春寨成了居民 健身运动的一个好去处。每天清晨与黄昏,登山的人群络绎不绝, 男女老少皆有,且以中青年为多。对生命的认知促使人们对身体的自我呵护,而最佳的运动环境则是人们 下意识的选择。于是,万春寨的动感 责无旁贷。
宁静的金峰山万春寨动得如此人心荡漾、动得如此生机勃发……我们将如何来解读这一 峰山、一座寨坎坷的理想 心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