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的语言

品牌 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 柯马尔卡斯克尔
外文名 TheLanguageOfArtHistory
页数 265页
出版日期 2008年6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作者:(英国)柯马尔 (英国)卡斯克尔

译者:王春辰 李笑男 杨扬   编者:常宁生 顾华明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页码:26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4422191/9787534422195

条形码:9787534422195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丛书名:西方当代视觉文化艺术精品译丛

外文书名:THE LANGUAGE OF ART HISTORY

内容简介

本书是剑桥大学“哲学与艺术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扛鼎之作,汇集了西方当代著名哲学家和艺术史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他们对艺术品与艺术史语言的关系所产生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各种反映。

本书涉及到当代艺术史学研究的前沿理论问题,理论思维高度抽象,新的术语连篇累牍,各篇文章的思路很有九曲回肠之势。它的论述背后是西方当代学术话语的转型建构,将形象的视觉转换为抽象的形而上探讨是西方追求理性逻辑的一种体现。

本书对中国该领域的从业人员、艺术爱好者以及其他读者必将有所裨益。

目录

编者致谢

撰稿人

第一章 艺术史与语言:若干问题(萨林·柯马尔/伊万·卡斯克尔)

第二章 在场(让一弗朗索瓦·利奥塔)

第三章 书写与绘西:作为阐释者的心灵(斯坦雷·罗森)

第四章 艺术中的通感、投射属性和表达(理查德·沃尔海姆)

第五章 艺术批评的语言(米歇尔·巴克森德尔)

第六章 巴克森德尔和古德曼(凯瑟琳·罗德/荷塞·A.本纳戴特)

第七章 艺术史巾的比喻性语言(卡尔·R.豪斯曼)

第八章 塞尚的物理性:触觉政治学(理查德·希弗)

第九章 条件与惯例:论艺术与语言的非类比性(戴维·萨默斯)

第十章 图画的极小句法:图酉与语言学——类似性与非类似性(安德鲁·哈里森)

注释

译后记

编辑推荐

《艺术史的语言》是剑桥大学“哲学与艺术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扛鼎之作,汇集了西方当代著名哲学家和艺术史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他们对艺术品与艺术史语言的关系所产生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各种反映。
《艺术史的语言》对中国该领域的从业人员、艺术爱好者以及其他读者必将有所裨益。

文摘


我给予你这一切。你把绘画中的反思叫做保持获奖,很好。绘画持续地形成绘画的条件,尽力用它们自身的手段来展示它们。它包括自身的评论。特别是在过去的100年里没有绘画,因为它没有画出问题:什么是绘画?它没有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大致的绘画答案。
但是承认发生过一些事情。我不是说某个事情、某个对象,而指的是:不是一件事情的事件,至少是时空中的停顿,某种必须被“描绘”的东西。它已经发生,因为确实是人们在事后作画,正如人们在事后说话一样。它将通过见证了它的绘画而发生。考虑到地点与时间,这就是你谈论的反思的机会,是阿达米的记忆的机会,是荒川修作的矛盾的机会,是布朗的批评的机会。这是他们力图呈现的东西。这是“发生”的地点。这是发生(“avoirlieu”)的核心,是一种accadare情况。即反思并不产生它,猜想接受它,比较之下,反思总是“姗姗来迟”。
反思并没有“使得”蓼蓝在夏日清晨的东方变蓝,如今在你半睡半醒之中它使这样灰蒙蒙的寂静复苏了。这是一种惊异,需要你花几分钟、几小时、甚至一生来与你第一次夏季离开家乡联系起来。那时候你还是个孩子,骑上车子,带上好东西去旅行,与你姐姐结伴而行,在车把上画地图,去约会放假的学校朋友,他们离你们100公里,也正在出发去和你们碰面。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柯马尔 (英国)卡斯克尔 译者:王春辰 李笑男 杨扬 编者:常宁生 顾华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