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特里·巴莱特 著 徐蕾,王春辰 译 丛 书 名:美术教育学系列译丛 出 版 社:湖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5629180 出版时间:2008-08-01 版 次:1 页 数:253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评论
《艺术的阐释》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艺术批评的方法论,减少不必要的术语,初入艺术批评大门的大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复杂而困惑的艺术问题,专业读者亦深受启迪。《艺术的阐释》作者是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教育教授、俄亥俄州艺术委员会艺术教育批评家及博物馆教育顾问。
《艺术的阐释》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美国)特里·巴莱特 译者:徐蕾 王春辰
看着手边这些将要付梓的第一批译著,作为丛书的主编,心中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算起来竟然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套译丛的翻译和出版凝聚了多方面的心血和力量。终于面世虽不免忐忑,但相信瑕不掩谕,原著的精彩以及中译本对于中国当下快速发展的美术教育的意义,我深信不疑。在此,我满怀感激之情,回忆为这套译丛的诞生奉献心力的人与事。
首先应当感谢中央美术学院领导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朱迪斯·博顿(JudithBu rton)教授对我的一份信任和重托:2004年底,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作一个月的学术考察,为正在起步的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学系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架构寻找思路和经验。而此前半年,朱迪斯·博顿教授和她的教学团队一行四人,已经做客美院,在双方共同主办的研修班上,现身说法地呈现了他们浓缩版的研究生核心课程。再次在纽约相见。已经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了。身处哥伦比亚大学其境,哥大美术教育专业的学术旨趣、课堂氛围、教师团队、学生的精神面貌,给我以深深的感动。
来自崇尚科学、追求真相的理性精神,也来自担当社会责任以及追求人性深度关怀的激情,朱迪斯·博顿教授和她的同事们,早已磨合练就成了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充满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精力充沛、团结合作的教学团队,他们紧紧围绕美术教育这个轴心,发展出了经过重新审视和整合的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美术学、博物馆教育、课程论和教学法。在同心圆式的课程结构中,每一门课程都在践行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每一门课程都力求相互交集照应。每一门课程都在凸现以人为本的深度反思与发问,每一门课程都以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旨归,而他们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本身也处在不断地反思和发展之中。
使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范学院标准",即"TC标准",作为学院的培养目标和评估标准,其包含了如下五项要求:1、探究和反思的实践者;2、负责任的、终身的学习者和实践者;3、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教育工作者;4、有效的合作者;5、主张社会公正和多元化。这五项要求都是针对未来的教师而言的,对应着这五项具有明确价值判断的世界观层级的抽象表述,师范学院的不同专业均从概述、结果(意向、知识、技能)和评价三个方面,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各自具体的专业理解和要求。又是同心圆结构:不仅是价值观、知识观、方法论的同心圆,也是对学生和教师要求的同心圆,还是校内学习和终身学习目标的同心圆。那一个月,我天天听课,沉浸在哥大的校园文化和课堂教学中,也多次随考核研究生教学实习的教授,驱车去纽约郊区的中小学听美术课,一再感受着一种追求社会进步和教育公平理想而极富实践感的哥大精神。在师范学院大楼的入口处,有一座不大的杜威头像,与学院的历史照片和其他重要人物的雕像一道,排列在长长的走廊两侧。我望着那颗消瘦而倔强的头颅,深感他的精神召唤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