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熙

黄庆熙

中文名 黄庆熙
逝世日期 2005年3月6日
籍贯 南阳乡(镇)牛姆角村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时期

7岁读私塾,10岁进龙田书院读高小。学校放假时当学徒、杂工。受革命思想影响,1929年参加儿童团,后任乡儿童团部指导员。

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宣传委员。[1]

1931年秋冬脱产任乡苏维埃政府文书。1932年初调任少共福建新泉县队部训练部部长,同年3月至1933年1月任少共县委儿童局书记。4月组织新泉县少年队代表队参加在汀州城举行的福建省少先队大检阅,获得第三名。8月组织新泉县全县儿童团大检阅,进行政治、军事、文化娱乐的表演比赛,得到县领导的好评和奖励。

1933年2月调任少共福建省委儿童局书记。4月当选为少共省委候补委员,被派往宁化、青流县帮助扩大红军工作。1934年1月至5月在瑞金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大学)团干部班学习,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学习期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5月党校学习结业后,被任命为少共福建省委儿童局书记。后作为工作团成员被分配到红八军团(工作团到部队后改名政治部地方工作部)。

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先在红八军团第二十三师地方工作科工作,后任某团地方工作干事。

1935年1月红八军团取消建制编入红五军团,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干事,不久分配到第三十七团任地方工作干事。红五军团南下至丹巴县城驻防时,曾调到红四方面军,到天全、芦山做了两三个月的地方青年工作。后又调到临时筹办的党校学习约两个月。

1936年9月调离红四方面军,随红二方面军行动。11月到陕西保安的团中央机关工作。12月参加接管延安的先遣工作团工作。

1937年1月回团中央,在组织部工作。5月正式成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任常务委员、文教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任陕甘宁边区青年救国会文教部部长。同年11月间被中央青委调到晋察冀边区。同年12月至1942年5月任中共北方分局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1940年秋后主持青委工作。

1942年5月后任中共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同年10月至1943年8月任中共北岳区第四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

1943年秋被中共北岳区委选派为七大代表,赴延安。

1944年1月起进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一部第二支部学习,任生活委员。参加大生产运动。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起任中国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10月回晋察冀边区,12月到达张家口,担任中共晋察冀第四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1946年9月至1947年11月任晋察冀边区第六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1947年11月至1948年10月任北岳区第六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任中共北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1949年1月任中共察哈尔省委组织部副部长。3月任中共察哈尔省察南地委副书记。5月任华北干部南下区党委组织部部长。组织2500多名干部,随部队南下渡过长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5月至1951年12月任中共皖南区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1949年9月至1951年12月任中共皖南区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

1949年12月至1951年11月任中共皖南区委党校校长、书记。

1950年1月至1951年12月任中共皖南区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1950年11月起)。

1951年8月至9月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皖南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同年秋冬,皖北、皖南合并成立安徽省。完成搭配安排两区省级机关干部任务后,离开皖南芜湖到上海华东局等待分配。

1952年1月至1956年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1954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

1956年7月至1963年12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59年12月兼任市委监委第一副书记。

1956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大会。

1963年12月至1968年12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64年8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参加蒙古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纪念活动。

1969年1月至1971年任内务部五七干校党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2年1月至1978年7月任公安部副部长、领导小组成员。

1978年7月至1983年6月任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

1983年7月离休。

2005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