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寺塔

宝庆寺塔

中文名 宝庆寺塔
类别 古建筑
目录导航

基本信息

宝庆寺塔,又称花塔。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内书院门街北侧。塔始建于唐文宗太和开成年间(公元827—840年),明清屡经重修。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将塔从宝庆寺内迁建于今址。因以五色砖砌筑,又称花塔。平面六角形。七层,高约23米。现塔东侧有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重修碑石一通。据《咸宁县志》、《关中胜迹图志》载“隋

建筑风格

宝庆寺塔宝庆寺塔文帝仁寿初年于大兴城安仁坊内建宝庆寺,五代初年迁塔于寺内。塔始建于唐太 和、开成年间,以五色砖筑成。后寺毁塔存。明清屡经重修。现存宝庆寺砖塔是明景泰二年重建。为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通高23米。 一层塔檐下装饰有二龙戏珠、凤戏牡丹、瑞鹤祥云、缠枝牡丹等砖雕图案和一斗三升斗拱;第二层塔檐下装饰有一斗三升斗拱、如意云头和麒麟砖雕塑。塔身第二、三层的六个面和第六层正东面佛龛内镶嵌着北魏、隋、唐时期的石刻造像13块。塔东侧立有明景泰二年《重修宝庆寺记》石碑一通。坐北朝南,分台基、塔身、塔刹三大部分。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门,正面额上刻有“古塔重兴”四个大字,东西两面均刻有“阿弥陀佛”四字。宝庆寺塔塔门两侧镌有楹联一副,上联是“造塔功德愿众生”,下联为“发菩提心同成佛道”。塔室似圆形井壁,上小下宽。底部直径2.14米,顶部直径1.65米,壁高3.75米,下部设有0.74米高的须弥座。须弥座正中束腰处有修塔题记:“澄觉精舍记”字样,为考证建造年代提供了线索,左侧刻有“吴门石匠吴德谦昆仲造”,右侧刻“院道者志园同共斡缘”,上枭部饰有“惹草如意头饰”。须弥座上环筑十层武康石块,并刻满一排排浮雕小佛像。

旅游价值

宝庆寺塔宝庆寺塔宝庆寺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对古城西安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这里学修佛法或旅游观光者川流不息,已经接待了亚洲、美洲、欧洲诸多国家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学法者不计其数,旅游观光者更是不计其数。

历史文化

宝庆寺塔,是八大古寺之一。宝庆寺塔始建于隋朝隋文帝时期,距今有千多年的历史。从造型上来说,它重要特征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这种塔形成于宋辽金时期,元朝后几乎 绝迹,国内现存塔总数也不过十几座,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塔中造型最奇特、装饰最华美的一座。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庆寺塔为六角楼阁式花塔,塔身由两部分组成。主塔为四层,耸立正中,塔高约40.5米,底层四隅各建一六角形亭状小塔,将主塔一至二层环抱,高低错落,主次偎依。这个造型又有金刚宝座塔的意味,给人感觉整个塔造型富于变化。主塔身最上部是整座塔的精华所在,花束型塔身占了大约整体的1/3左右,其上按六面六角垂直线刻塑出狮、象、佛、菩萨、兽头、大天王力士等形象,各种刻塑参差错落、变化有致。如今宝庆寺塔伫立在古城古色古香的西安历史文化街区,掩映在参差错落的民居中,沧桑之至而又华美至极,诠释着亘古岁月的从容和精致,又抒写着历史文化街区今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