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术

厨房中术

开本 大32开
出版时间 2008-9-1
装帧 平装
目录导航

厨房中术

  作 者: 王菲

  出 版 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

  字 数: 140000

  版 次: 1

  页 数: 276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2205598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美食 >> 饮食文化

  定价:¥22.00

编辑推荐

  一个自由厨娘的“秘戏图考”,“吃这件小事,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不是说厨房中的专业技艺,它本身,就有可能成为一门复杂的学问。我就打算如此这般在吃里边,胡扯出诸多社会、文化与人生来。”

  真正的上帝是厨房是炊具,是那些形形色色的食物,它养活了咱们。

  

内容简介

  作者的许多文章,都是在厨房里构思而成的,构思着构思着,作者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作者自己不能写写美食文章呢?既然作者这么喜欢呆在厨房里,又这么爱做饭。

  如大家所知,作者是个自由职业者,又是个百分之百的行动派,所以,产生那个念头五分钟后,关了煤气炉,作者跳到网上跟某编辑姑娘说:让作者在你们报纸写美食文章吧?作者保证写得比沈宏非好。她居然答应了,这让作者很激动,半小时后便写完了一个,email给她。

  那差不多是年初的事,作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做饭,看菜谱做的不算,作者通常早已经看好了菜谱,依据北京所能买到的原料,重新组合.,自己创制出新的菜系,去年不是“私家菜”很盛吗?所以,作者的菜谱就叫做“巫私家菜”什么的。高兴起来,还将做菜的方法传授给女朋友们,她们属于“不爱做饭的新一代女性”,偶尔动锅动灶,便要写博客大加纪念,嘻,时间长了,吾谁与归?

  作者是从事文字工作的,自然菜名也起得专业,其中有道叫做“炭烧销魂排骨”,又有“不饶人香酥鸡”,多属于即兴之作,搁在碟子里,别有点比吃形而上点儿的气质。

  作者不喜欢做西餐,也不怎么喜欢吃西餐,西餐需要一个冰冷而消化能力强的胃,大概因为作者是个中国人吧,对西餐那玩意儿没感觉。去外国时,作者居然让招待帮作者把一切东西都热了,才肯吃,对方惊讶到要给作者量体温,以为作者带来了SARS。这跟多数的新派厨娘不太一样,新派厨娘的一大标准,就是要对沙拉啊比萨啊之类吃食,有如爹似娘般的好感,I can't。

  西餐有另外一个庞杂体系,从面粉开始作者就不对路,何况,作者又住在北京远郊,不可能经常去那些外国人多的地方,寻找亲西餐的超市、购买西式原料。作者时常会不远万米,光临一家以卖西餐原料著名的城内超市,就为了买小洋葱头,因为它的味道,很像闽南菜里经常要用到的红葱头。

  像而已,不能够彻底替代。

作者简介

  巫昂:自由作家,先后就读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在《南方周末》、《新周刊》、《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等媒体开设专栏,包括文娱、美食、生活、心理信箱等系列,并持续创作诗歌与小说。旅行各地,时居北京,已出版《正午的巫昂》、《从亲人开始糟蹋》、《爱情备胎》、《谁都是情圣》等作品。她的美食专栏理论结合实践,一边博识着,一边幽默着,常常从吃里边看出人生和世界的一点深层意味。

目录

  自序:自由厨娘

  ◎妇女在厨房闹革命

  ◎上汤高于一切

  ◎童子别恋

  ◎粉好

  ◎作为次要角色的酱油

  ◎极度低调的粥

  ◎辣食动物

  ◎蛋黄蛋白

  ◎孤独的大闸蟹

  ◎两只生蚝客

  ◎上海过滤嘴

  ◎神仙的晚饭

  ◎填鸭哲学

  ◎胃的救世主

  ◎鸭脖启示录

  ◎主食恐惧症

  ◎我的牙齿管住了我的嘴

  ◎御夫下厨术

  ◎点心政治

  ◎刀子心豆腐嘴

  ◎快餐快死

  ◎冬瓜银行

  ◎香菇再生长计划

  ◎烤肉记

  ◎下水怨

  ◎拯救老兵剩菜

  ◎见习厨娘

  ◎坐茶楼

  ◎陈博士访美食记

  ◎绍兴,稍息

  ◎未来我们吃什么(上)

  ◎未来我们吃什么(下)

  ◎我是一个饼

  ◎上海厨娘

  ◎洗碗革命

  ◎很有男子汉气概的牛排

  ◎做饭做到饱

  ◎服务员,男

  ◎死在一碗方便面里

  ◎菜博物馆

  ◎政治水果

  ◎早饭造反

  ◎我的粤菜观

  ◎纯洁地败火

  ◎迷踪菜

  ◎神探和花生米

  ◎航餐教

  ◎会飞的武昌鱼

  ◎咖啡馆混饭团

  ◎冷饮考察志

  ◎冰箱生存法则

  ◎通州饮食要略(上)

  ◎通州饮食要略(中)

  ◎通州饮食要略(下)

  ◎醋与老韩及山西之关系

  ◎下面给你吃

  ◎面与节俭及山西之关系

  ◎冰厅与少年

  ◎古怪海鲜流行病

  ◎智斗海鲜大排档

  ◎东陵食记

  ◎贺氏速食法

  ◎李渔蔬菜学

  ◎中年月饼

  ◎中秋一起吃

  ◎情迷柴鸡蛋

  ◎“驻京办”在做饭

  ◎比萨饼的亲戚

  ◎吃出霸权

  ◎吃出感情

  ◎熟能生巧

  ◎餐具风月

  ◎京派台湾菜

  ◎山西食事

  ◎港式早餐

  ◎泰餐情况简报

  ◎有情食一餐

  ◎在泡茶中永生

  ◎一口吃成孕妇

  ◎肉食、素食与杂食

  ◎吃茶秘史

  ◎蟹的潜规则

  ◎烧烤之城

  ◎心酸的酸菜

  ◎坚韧的贱

  ◎鱼弄卑尔根

书摘插图

  妇女在厨房闹革命

  一个人在厨房里逗留时间的长短,大概可以想见其性格。依此类推,一堆人在厨房中所施的伎俩和讲究,大概可以猜测到这个民族的某某性。厨房乃是初级工厂,家庭作坊,它调教出来或甜腻或酸咸的小人儿,真正的上帝是厨房是炊具是那些形形色色的食物,它养活了咱们。

  所以,没有谁没有自己的吃饭观。有些人就喜欢街头小饭馆儿,可以一边看街景一边喝冰啤酒,一边体会着花很少的钱却能够打发掉许多时间的乐趣。有些人呢,当然是讲究一点,要有干净的餐布跟作风良好的服务员,他们是吃环境去的。另外一些人,但也许是沉默的大多数,吃的妻子和娘做的饭,几十年如一目,单调、富有感情但目常。他们活得很隐形。

  克里姆林宫的老牌大厨尼金当了三十多年御厨,经历了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代。他最后总结出来一句金玉良言: “想当宫的人都想吃得好。”

  而当下的火热生活却证实了另一句话:是个人都想吃好的。很自然地,在吃里边寻找各色道理和意义,也便成为我这等闲人的兴趣所在。吃这件小事,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不是说厨房中的专业技艺,它本身,就有可能成为一门复杂的学问。

  举例如下:对我们来说,秘鲁这个国家好生僻,虽然也在发展中,但吃的逅贵,一般人吃不起东西,经常饿着肚子上班上学。所以他们妇女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聚集在一起做饭,还被当地记者很积极地称为“厨房革命”。这场革命诞生了三百多个集体厨房,每个厨房含十几甚至几十个主妇,她们轮流当采办、杂工、司炉、配菜和大厨,以此降低吃饭的成本,养活更多的家人。这是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出来的事,所以要打一点儿折扣,因为后来这些妇女们并不安心于做饭,居然在做饭的过程中诞生了类似于议会的东西,这就让丈夫们很紧张了,而离婚或者被抛弃的妇女们,还可以在食堂里免费吃饭,吃到什么时候她能付得起饭资为止。

  秘鲁妇女团结在食堂周围,跟我们的祖宗当年团结在一口温鼎周围一个道理,温鼎,据说是现代火锅的前身,分上下两部分,只有上流社会的鸟人才用得起。因为是青铜锻造的,费炭火,要涮得起劲的话,非得用上肉食不可。野外可涮的东西当然很多了,但要劳动人力去抓。

  但是,假如你去问洪晃老师这个问题,你们上流社会至今还流行吃火锅嘛?她准给你翻一个洪式白眼儿:呸,你们才上流社会呢!我们都是下流社会的。

  代为开栏词,我就打算如此这般在吃里边,胡扯出诸多社会、文化与人生来啦。各位免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