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广福宫

目录导航

新庄广福宫

新庄三山国王庙係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粤人捐建,为 北台湾最早兴建属客家人信仰的庙宇,见证新庄早期移民垦拓有客家人参与。
光绪8年(西元1882年)庙毁于大火后,由新竹潮州籍客民陈朝纲发起募资于光绪十四年重建,由于募资的不足及乙未年日人据台,重建的庙宇未再将其栋樑漆以彩绘,有别于一般寺庙的光鲜华丽,得以保持朴素原貌。民国25年(西元1936年)重修,改名为「广福宫」。
三山国王庙,以「 三山国王」为主神,属广东潮州籍人的守护神。由于三山国王是当时潮属九县人民的福神, 潮州人要移民到外地时,往往都会带着三山国王庙的「炉香」做为护身之用,等到安全抵达台湾,冲惇O「三山国王」的保佑,所以有能力时会想建庙供奉,因此三山国王的信仰就在台湾各地传佈开来。 
一、兴建 
广福宫的兴建,与潮洲移民在新庄平原开垦有密切关係。其中刘氏家族的刘和林于康熙末年到台北任通事,并从事开垦,其子承传、承续与孙世昌继其志业,最大的贡献是刘承续于乾隆廿六年(一廿六一年)起开凿了「刘厝圳」(后来的万安陂大圳),使旱田变水田,促进新庄的经济。随着潮州人经济日渐发展,使他们有能力兴筑一美仑美奂的庙宇,供奉他们的守护神─三山国王。广福宫建于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0年),根据《澹水厅志》记载:「国王庙:一在新庄街,乾隆四十五年粤人捐建;一在猫裡街,道光元年刘兰斯等捐建。主祀三山国王庙,乃潮人所奉。三山者,即潮之明山、巾山、独山也。」 
自乾隆末年以降,台湾分类械斗事件层出不穷。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今苗栗中港溪一带闽、粤械斗,十三年(一八三三年)桃园、苗栗铜锣一带也发生闽、粤互相残杀事件,隔年十四年(一八三四年)蔓延到 八里坌、新庄,闽、粤遂展开长达六年的争斗,直到廿年(一八四0年)中英鸦片战争,英舰进窥台湾,台北情势转急,粤人迁移至中坜以南之后,闽、粤械斗终止。粤人迁移后,台北漳、泉人仍拼斗不已,咸丰年间新庄陷入严重的械斗中。随粤人离去,三山国王庙的香火日衰,庙更缺乏人看顾,据闻曾于道光廿六年(一八四六年)修葺,但未发现文字记载。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六月十六日因受附近民宅火灾波及而燬,一直无人整修,直到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才由新埔潮籍仕绅陈朝纲出面,向潮籍人士募捐重建,这亦是我们现今所见的国王庙。民国廿五年(昭和十一年)国王庙才再一次重修,这次除少数仍留在台北尤其是新庄的客属潮州子孙外,住在新庄的闽南后裔皆不愿出资,只由当时在「新庄街役场」任助役的郑福任联络客属同学及有人到客家庄募款,才得以顺利修整。近年因庙年代久远,毁坏情形严重,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修护工作,希望能好好维持这文化资产。 日治时代国王庙信徒组织神明会「三山国王会」管理三山国王庙,由黄新本担任代表人,光复初期仍由他担任,目前尚未成立管理委员会,只有私人的管理会,现由连胜时担任主席。 
二、神明 
广福宫正殿供奉三山国王,后殿配祀三山国王夫人。关于三山国王的身份,根据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在台南三山国王庙里所立的古碑,有相当详细的说明,可帮助我们了解。三山指的是独山、明山与巾山,随代时有神三人出现于巾山,自称受天所示,要掌管这三座山。到了唐代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潮洲,遇上久雨不停,危害农稼收成,韩愈向三山国王祈求果真灵验。宋代 宋太宗征讨中原,因三山国王显圣宋军大胜,诏封巾山为「清化威德报国王」、明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及独山「惠威弘应丰国王」。「三山国王」本是自然神,但是一般信徒只求灵验,并不会去研究虚实,往往视「三山国王」为三「男神」,所以在后殿配祀「三山国王夫人」。 
三、文物 
广福宫最主要的特色为客式建筑,也是 新庄市唯一被列为二级古蹟者,让人们可见昔日潮州人在新庄的足迹外;其宫中的文物,亦对了解往日的历史有很大的助益。本宫现存两方古碑,一为乾隆十五年(一七五0年)三月由刘伟近、刘能诒等所立的「奉两宪示禁碑」,碑的内容为禁止敛派滋事的告示,是粤人不堪闽人以修建寺祠为名,勒派苛敛并毁前立禁敛派碑,乃请澹水同知重申前禁的古碑。此碑正是反证当时粤、潮人的三山国王庙尚未兴建,故广福宫创建年代应为「澹水厅志」所载之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0年)。庙中另一方古碑,因风化太严重,字蹟不易辨认,仅能确认是刘炎光、刘南山等数十人乐捐题银明买庙前店地的碑,但碑后的年代已无法确认。

交通资讯

1、615路公车于中山路站下车可抵达
2、迴龙-北门线于丹凤国小站下车可抵达
3、可搭三重客运至 辅仁大学下车即可到达 
4、自行开者者由台北走1甲号省道至新庄桥右转就可抵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