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中文名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教职工 63人
目录导航

机械交通学院简介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原新疆八一农学院农业机械系,后曾改名为农业工程系,1994年使用现名。全院现有教职工63人,专职教师5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7人、硕士19人,占教师总数的50%。目前,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及“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6个本科专业, “农业机械化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农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农业推广领域(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以及“农业机械化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高校教师硕士授予权。在读本科学生1126名,在读硕士生88人。硕士生导师18人。目前正在准备申报“农业机械化工程”博士点和“交通规划与管理”硕士点。

 

       全院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农业机械和交通运输工程4个教研室及物流工程研究所和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农牧机械实验室、车辆技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及应用实验室、电气工程基础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我院作为本校计算机教学单位,建有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2个专项实验室,其中,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连同我院特有的汽车驾驶实习项目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同时设有“农牧业机械工程”、“精确农业”、“风力发电机械设计”、“交通工程”、 “工程信息技术”及“汽车节能技术”等6个研究所(中心),承担培养研究生和科研工作。另外,我院还作为协作单位参与组建了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和新疆农牧业机械工程技术中心。

 

       迄今为止,本院已培养普通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近8200人,研究生毕业生80人,成教毕业生1100余人。他们工作在以新疆为主的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党政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很多已成为知名专家、党政领导、企业家,绝大多数都是本单位的主要业务骨干。多年以来,由于开设的专业及专业方向加密结合并适应新疆尤其是乌鲁木齐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毕业时的就业率通常在97%以上,部分专业还供不应求。

 

       近10年来,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级、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10多项,地市级项目20余项,技术开发推广项目5项,获国家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经多年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学院已形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面向21世纪,我院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使学科建设进一步向行业领域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延伸,向多方位的工程科技领域拓展。教学、科研工作继续面向新疆的机械、交通及能源行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在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学风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掌握相当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多种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现任领导

院      长:    刘小勇

党总支书记:   帕尔哈提·买买提                

副  院  长 :  孙颖(女)

副  院  长 :  艾力·斯木吐拉

党总支副书记 :李贺鹏

组织机构关系

 

 

 

 

 

 

 

 

 

 

 

 

 

 此图可清晰的反映机械交通学院的组织关系

教研室

 农牧机械工程教研室

 

       农牧机械工程教研室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人,在读硕士1人。硕士生导师3人。主要承担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承担的本科生课程主要有:农业机械学、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机械管理学、草业生产机械化、牧业机械化生产学、农副产品加工工艺与设备、设施农业、精准农业、节水灌溉、机电一体化技术、农机安全监理、热工学、试验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市场营销学、机械专业外语、系统工程、工程测试技术、现代检测技术、技术经济、科技汉语等。

 

机械工程教研室

 

       机械工程教研室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8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6人。硕士导师2人。主要承担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专业新能源方向(风力发电)本科生课程和其他本科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承担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技术、机械学、计算机技术基础、工程材料、机械创新设计、风电工程概论、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基础、新能源概论等。

 

交通运输工程教研室

 

       交通运输工程教研室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人。硕士导师4人。主要承担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承担的主要课程有:交通工程总论、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规划、道路工程、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道路工程机械、路基路面工程等。

 

电气工程教研室

 

    电气工程教研室有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4人。硕士导师1人。主要承担电气工程本科专业和其他本科专业的电工、电子、电气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承担的主要课程有:电工技术、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等。

 

物流工程教研室

 

      物流工程教研室有教师4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2人。主要承担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物流工程方向的教学工作。承担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原理、物流概论、物流管理、物流技术装备、电子商务与物流、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工程学、经济学基础等。

实验室

 

 

 

 

 

 

 

 

 

 

农牧业机械实验室(专业实验室)

        农牧机械实验室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教学,拥有1400m2的实验场地,有全自动采棉机、拖拉机、青饲料收获机、精量播种机等大中型农机具和实验设备,可为“农业机械”、“畜牧机械”、“草原机械”等课程开设“铧式犁测绘与绘图”、“排种器性能试验及播量调整”、“农业物料悬浮”、“后悬挂割草机拆装”、青饲料切碎机拆装”等实验项目。同时,农牧机械实验室紧密结合新疆农牧业发展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和技术服务,是学院科研、对外技术服务以及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基地。

 

车辆技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专业实验室)

    车辆技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主要面向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专业的本科教学,同时担负着所有专业的车辆驾驶实训。该实验室拥有发动机实验台、油泵实验台、拖拉机拆装实验台、拖拉机工作性能测试、汽车模拟驾驶等实验设备。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

 

        机械工程实验室面向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主要面向的课程有: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工程材料、数控技术、机械创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液压技术、职业金工实习等。机械工程实验室拥有金相显微镜、大型工具显微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普通机床、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机械系统动力学调速实验台、动平衡机、液压实验台等实验设备。同时,实验室与学院风力发电机械设计、农牧业机械工程研究室紧密结合,积极科研工作、研究生培养、学生第二课堂的建立以及技能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

 

计算机及应用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

 

        计算机及应用实验室拥有微机100余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面向学院各专业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主要有: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绘图(工程制图)、可视化程序设计、工程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另一部分面向计算机模拟仿真类的实验课程,主要有:数控仿真实验、虚拟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控制工程仿真实验、交通规划仿真实验、几何图形变换实验等。

 

电气工程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

 

       电气工程基础实验室面向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其他工科学院的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实验。实验室面积400余平米,分为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电机拖动4个实验大类,实验设备350余台件,为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学、电路、单片机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学与电气设备等课程开出实验近45项。同时,积极参与科研、研究生培养、学生第二课堂等工作。

测控技术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

 

        测控技术实验室主要承担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农机测试”、“现代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状态检测与故障分析”、“传感器技术”等课程的相关实验,拥有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振动力学和控制教学实验系统、力学多功能实验台、动态应变仪、振动测试仪等实验设备。该实验室在完成本科教学实验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专业设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部门从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培养农牧业机械及通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应用等领域从事机械产品与装备研发、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运用、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装备与系统的运行管理、生产系统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和控制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获得从事专业领域工程技术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相应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学﹑液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设计学、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等。

  学制和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经营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工作

  的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现代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获得从事专业领域工程

  技术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相应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学制和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风电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风电场运行管理及风电项目开发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风电工程技术领域从事风电机组开发研制、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风电项目规划建设、风电场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侧重培养在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空气动力学、电气工程和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受到现代风电设计师的基本训练,获得从事专业领域工程技术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相应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空气动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空气动力学基础、结构动力学、风资源及其评估、风力机载荷分析、风力机设计基础等。

  学制和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