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声律

文心雕龙·声律

作者 刘勰
作品名称 《文心雕龙》
作品出处 《文心雕龙》
作品别名 《文心雕龙》《声律》
目录导航

原文+译注

27 左宫右徵:指左右所佩带的玉器发出的声响合于宫、徵。《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  28 节:节制,指使步行有一定度数。  29 律文:使文合律。  30 忘:一作:“忽”,译文据“忽”字。 (四) 赞曰:标情务远1,比音则近2。吹律胸臆3,调钟唇吻4。声得盐梅5,响滑榆槿6。割弃支离7,宫商难隐8。 〔译文〕 总之,表明情志,应该高远;安排音韵,则须细密。声音发自心胸,协调在于口吻。声韵要如咸盐酸梅配合得当,把榆实、堇菜调和得味美可口;只要摈除那些不正之音,和谐的宫商就自然明显。 〔注释〕  1 标:表明,显示。  2 比:并列,这里指对音韵的安排。近:密切。  3 吹律:吐出音律。胸臆:指内心。《文赋》:“思风发于胸臆,意泉流于唇齿。”  4 调钟:协调声律。钟:古代乐器之一,这里指钟律。  5 盐梅:借味的调和指声的调和。《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味咸,梅味酸,是调味的必需品。  6 滑:使菜肴润滑的调料,这里取调和的意思。《周礼·天官·食医》:“调以滑甘。”贾公彦疏:“滑者,通利往来,亦所以调和四味,故云调以滑甘。”榆:木名,实可食。槿(jǐn紧):借指堇,堇菜。  7 支离:不正,指前面说的方言。  8 难隐:不能隐蔽则易显。

今人读解

 

兹观作品之音节语调,是否“声不失序”、“音以律文”。盖六朝时声律说兴起,有“四声八病”之说,文学家无不留意调声选韵之法。音节声调之疾徐高 下、抑扬抗坠,不独有韵之文不可或缺,与无韵之散文,亦休戚相关。《文心雕龙》有〈声律〉,为刘勰之声律论,其云:“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离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扬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迕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风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此乃从自然音节发展而出之声律说,先言声律失调之病,继言调律之理,而以和韵为终极理想。执声律之标准以鉴赏文学作品,视其音声是否和谐, 声、情是否相称,此皆衡文者不可忽视之关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