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图卷

雅集图卷

书名 雅集图卷
创作时间 明代末
目录导航

作者简介

陈洪绶(1598-1652),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明代末年杰出的画家。入清后,又自号悔迟。擅画山水、花鸟、人物,尤以人物故事画称著,能一变明代传统的表现形式,以夸张之法,塑造奇崛不凡的形象,开创了孤傲倔强的独特风貌。他晚年所作人物,造型益趋夸张,面宠方中带圆,下颌丰满,粗眉下炯炯的眼神和魁伟的躯干,显露了画中人的胸襟和面貌。他一生处于社会动荡变革时期,入清后又险遭不测,生活贫困,时而落到家中无米为炊的境地。因此,愤世嫉俗,常以画寓情,寄托他的政治理想。他的传世画迹较多,其中不少是歌颂英雄好汉和高人逸士的。如《水浒叶子》中的梁山泊英雄,《楚辞述注》插图中屈原形象,以及《六逸图》、《隐居十六观》中的高士。当时及后来的影响,都很深远。、

雅集图卷简介

这幅《雅集图》是他的代表作。图为横幅,居中置一石案,案上端放一尊雕琢精致的观音造像和供佛用的水盂、香炉、花瓶。案前一高士,面对造像,盘坐于兽皮之上,展卷吟读。从图中署名可知,即为米万锺仲诏。紧挨他右侧,趺坐在蒲团之上,对着米仲诏若有所指的,就是愚庵和尚。在愚庵和尚之后,王静虚双手微握,鞠身而立。陶幼美扶杖伏案,黄昭素正襟危坐。陶君则背身侧首,安坐于树荫之下。在米仲诏左侧的老树丛中,依次坐着三位高士。陶周望侧身依树,手指微微拈须。袁伯修双手垂拱,端庄静穆。而袁中郎则两手支杖,身体向前微倾。画中所有人物,虽各具姿态,都沉浸在米仲诏的吟读声中。

雅图卷内容

按史籍记载,图中人物除愚庵和尚外大多生活于明万历年间,曾仕宦明廷。公务之余,雅好读诗说文,挥毫弄墨,在当时颇著声望。其中袁宗道、袁宏道兄弟俩,因力排王阳明、李东阳学说而倡导唐白乐天、宋苏轼诗体,被世目为公安派。

此图即是描绘当时的社会艺文名流聚首雅集的情景,他们大多为陈洪绶所熟知,因此全图用较为写实之法,以米仲诏为中心,展现了特定环境中各个人物的典型特征。可以看出,人物形象,都经过精心描绘,在形似基础上,力求突出名士风度,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逼真动态。这一形式,与常见陈洪绶夸张画格,躯干伟岸形象殊有不同,显露了陈洪绶精湛深厚的写实功底。可以断定,画家是怀着对这些名士的崇仰感悟,来绘制画幅的。画中人物用白描勾勒,线条清圆细劲,有李公麟的笔意。他以吸取赵孟頫把书法融化到画法上为基础,熔铸变化,产生出自己独特的运笔方法,从而使他的线条即使是淡毫轻墨,也具有浓重的金石味。同时代的崔子忠,虽也以白描人物著称,并有“南陈北崔”之誉,与陈洪绶相比,则又略逊一筹了。此图的另一特点是,林木苍郁,湖石奇秀,布景优美,力求创造典雅环境。而在技法上,以工带写,远师王蒙,近法蓝瑛,取王蒙之苍润,去蓝瑛之媚俗,融会贯通,达到醇厚拙对的艺术效果。在整个画面中,情景交融,庄重淡泊,起了重要的陪衬、烘托作用。

陈洪绶能师古,主张博学古人之长。在为林仲青画《溪山清夏图》卷的题识中,他写道:“今人作家,学宋者失之匠,何也?不带唐法也;学元者失之野,何也?不溯宋源也。如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得元之格,则大成矣。”可见,他博览宋、元名迹,是为了探究传统正脉,使画学振兴,师古而不泥古。因此认为只有兼唐、宋、元人之长而尽去其短,才可“横行天下”。这就是他的艺术思想。而《雅集图》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创作实践。

其它

《西园雅集图卷》

作者:马远

绢本设色图的尺寸29.3x302.3厘米,现在藏于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馆藏

米元章的“西园雅集图记”记载了这一盛事。记文为:李伯时效唐小李将军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之气。其着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伫者,为丹阳蔡天启;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环翠饰侍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孤松盘郁,上有凌霄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磐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团巾茧衣,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作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视者,为郑靖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二人坐于磐根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幅巾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髯头顽童捧古砚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旁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潨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后之览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

由于苏轼、苏辙、黄鲁直、李公麟、米芾等等都是千而年难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之余,纷纷摹绘《西园雅集图》。著名画家马远、刘松年、赵孟頫、钱舜举、唐寅、尤求、李士达、原济、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以致“西园雅集图”成了人物画家的一个常见画题。

《西园雅集图卷》

作者: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宋代杰出画家。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五马图》为其代表作。画中五匹大马,由五个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用笔简练,马的一举一动,极其细致生动地表现出骏马运动和性情的特征。

《西园雅集图卷》是李公麟以白描写实的方式描绘了他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秦观等名流在附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会的情景。

他还发展了“白描”画法,创造出“扫支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采动人”。他的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除《五马图》外,尚有《临韦偃牧放图》、《免胄图》、《维摩诘像》、《十六小马图》、《龙眠山庄图》、《辋川图》、《九歌图》、《洛神赋图》、《草堂图》、《莲社图》、《明皇演乐图》、《农节图》、《西园雅集图》、《明皇醉归图》、《维摩演教图》、《汴桥会盟图》、《白描罗汉图》、《海会图》、《百马图》等。

《词林雅集图》

作者:吴伟

作品简介:上海博物馆藏吴伟《词林雅集图卷》,描绘了弘治十八年(1505)浙江按察佥事龙霓在金陵与友人雅集的场景,雅集者多为其同僚,或同级、同科进士,也有部分诗友。此次雅集兼具送行与雅会的性质,又可堪称诗社之发轫。是图创作于雅集之后不久,即弘治十八年。吴伟此图兼取了送行图、雅集图、宴乐图的创作手法,白描线条轻快简淡、而不失工谨、细劲,其独特的风貌创造了雅集图的新形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