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07月—1985年07月 在安徽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5年07月—1987年07月 在安徽日报社任编辑
1987年08月—1989年07月 在中国新闻学院研究生部学习
1989年08月—2005年12月 在新华社国内部任记者、政采室主任、国内部副主任
2006年01月—2006年12月 任中宣部新闻协调小组组长
2007年01月—2009年12月 在新华社总编室任副主任
2009年12月—2016年01月 任新华社总编室任主任(期间: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中央党校进修部“转方式 调结构”专题研究班学习)
2016年01月—2022年07月 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3][4]
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二十大新闻中心副主任[1][2]
2022年7月8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免去刘思扬的新华通讯社副社长职务。[4]
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获新华社十佳记者称号,2002年当选中共十六大代表,2009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0年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获得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3]
采写和参与采写的多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三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即《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1997年)、《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2011年)、《“三西”扶贫记》(2012年);两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即《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2002年)、《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2004年);一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即《救救我——一名12岁儿童的悲惨遭遇》(2001年);一篇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即《语重心长话粮改——朱镕基总理与一位县粮食局长的对话》(1998年)。2011年,他领衔采写的长篇通讯《领航中国——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2013年参与采写的长篇通讯《“三北”造林记》及集成报道,获评新华社精品报道奖。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他担任新华社前方报道指挥部总指挥,策划和参与采写的多篇报道产生广泛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