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丰

王元丰

中文名 王元丰
职业 教师
出生地 黑龙江省
代表作品 《钢管混凝土徐变理论》
民族 汉族
代表作品2 《AFRP约束混凝土柱性能理论》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1985年7月,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系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斜拉桥式大跨度体育馆设计。

王元丰王元丰1985年9月,考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8月获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的题目是:钢管组合柱刚度折减系数的研究。

1989年3月,考取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系博士生。研究组合结构、边界元方法。

1992年3月,完成博士论文:非线性大变形与薄板大挠度弯曲的边界元法,获博士学位。

1992年4月,开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所做博士后,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应力波传播、复合材料高阶非线性理论、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气动弹性响应的研究。

1993年,参加由英国皇家哲学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举办的“Summer Schoolof Philosophy(暑期哲学学院)”,学习现代认识论,得到上述双方颁发的具有国际认证的证书。

1994年4月—1999年3月,在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桥梁车辆系统动力学、钢管混凝土构件动力性能、薄壁钢构件的动静力分析、钢—混凝土组合梁、板壳的动力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其中,1996年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首批出国留学基金资助,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于1997年8月至1998年2月在美国Duke大学(1997年在全美大学排名第三位)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进行访问与合作研究,与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金属结构分委会柔性构件委员会主席J.F. Wilson教授、T. A.Laursen教授合作,进行多跨曲线桥在瞬态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问题及大变形下摩擦接触热动力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工作受到美国方面合作教授的高度评价,DUKE大学的“国际之家新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新闻简报”分别对他的工作进行了报道。

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在德国Hannover大学与P.Wriggers教授(国际计算力学杂志主编,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副主编)合作从事计算结构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2002年7月至2002年8月,参加联合国开发署(UNDP)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结构可持续安全设计研讨班。

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导师。

2004年12月至2007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学科建设与条件装备处, 处长,教授、博士导师。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 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导师。

(其间: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助理。)

2009年12月至今,任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副巡视员,北京市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管学院硕士生导师。

2011年12月19日,被聘任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创新课题组”组长。

2016年4月27日、28日,由王元丰教授发起组织并作为执行主席之一,以“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技术路径”为主题的第559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

2018年10月,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专委会理事长。

2018年12月,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社会战略专委会理事长。

2019年11月,任住建部科技委科技协同创新专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

王元丰王元丰1)钢管及FRP约束混凝土徐变

2)混凝土结构徐变对结构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

2、FRP约束增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结构

3、土木工程结构全寿命数字化监测技术

4、混凝土结构损伤

5、建筑材料动力特性

6、新型组合桥梁结构

7、桥梁性能评价

8、工程标准研究及应用

9、土木工程及交通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1)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评估和政策法规研究

2)基于概率的建筑/桥梁结构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LCA)研究

3)基于概率的建筑/桥梁结构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及能源(LECA)分析

4)建筑/桥梁/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性评价

科研项目

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项目12项、部委高水平项目50余项。

自然科学方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管粉煤灰混凝土徐变恢复及徐变后力学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震易发区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RP约束损伤混凝土非线性材料阻尼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管混凝土应力相关非线性材料阻尼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芳纶复合材料约束高强钢筋混凝土柱变形性能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非线性摩擦——接触的热机械相互作用的能量守恒算法”;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全寿命周期数字化监测技术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既有建筑性能的综合评定技术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村镇区域防洪技术研究”;

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复合材料约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研究”;

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高性能钢管混凝土构件徐变的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高强钢管混凝土构件徐变性能的研究”;

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多跨曲线梁桥--车辆系统动力学”;

铁道部科技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复合材料在铁路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铁道部科技基金项目“钢管混凝土徐变的研究”;

交通部西部科技重点项目“混凝土桥梁 耐久性与徐变长期性能研究”;

交通部西部科技重点项目“震后桥梁评价及加固技术研究”;

交通部西部科技重点项目“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建设成套技术研究”;

交通部西部科技重点项目“波纹钢腹板桥梁 静动力性能研究”;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地铁车站结构健康监测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桥梁抗震评价及加固技术研究”;

山东省交通厅项目“芳纶复合材料在公路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内蒙古交通厅项目“复合材料加固公路桥梁综合性能研究”;

中科院非线形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非线形摩擦接触热--机械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北方交大校基金项目“钢管混凝土构件应力波的传播”与“曲线梁桥在车辆荷载下的动力响应”;

此外,参加过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LIVERMORE国家实验室资助的项目“非线性摩擦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美国交通部项目“多跨曲线桥在瞬态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变异地震场长大桥梁延性抗震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筋混凝土复合受力下板桁模型理论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桥式合理布置及合理结构的研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复合材料升机桨叶气动弹性响应”、等国家、部委级项目。

管理科学方面

“产业化建筑施工期碳排放量化与装配式装修环境影响评价”;

“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技术经济及相关政策研究”;

“建筑工程建设期碳排放量化评估及优化研究”;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小城镇交通规划及安全管理研究”;

建设部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影响研究”;

国家电监会项目“电力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体系研究”;

国家电监会项目“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及管理的研究”;

国家电监会项目“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内容的研究”;

国家电力公司战略发展项目“铁路改革对电力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建设部项目“投资评价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

北京市 轨道建设管理公司项目“建设技术标准对降低地铁造价的研究”;

北方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政府宏观管理问题”;

辽河油田勘探局战略发展项目“辽河油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柳州地区交通局战略发展项目“柳州地区交通与物流管理”;

横向课题“几类特殊城市城市经营与管理研究”;

“工程建设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关系研究”。

主要成果

出版小说和诗集

王元丰,心役--心灵的苦役,华夏出版社,1995;

王元丰,而立之年,华艺出版社,2001;

王元丰,风雨中的号角,华艺出版社,2014。

报刊文章

210. 王元丰:人类实现碳中和希望在哪 《环球网》. 2021-05-15

209. 国创智库特邀专家王元丰:"十四五"时期的科技创新驱动 《国创智库》. 2021-05-11

208. Greaterambition, stronger action 《China Daily Global》. 2021-05-06 

207. 王元丰教授:区块链发展面临着三个挑战 《喜马拉雅:区块链与生活》. 2021-05-05

206. 深度分析/王元丰:碳中和转型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大国竞争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2021-04-22

205. 王元丰:为什么中美达成的是应对气候“危机” 而不是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2021-04-20

204. 王元丰:碳中和将重塑地缘政治格局 《环球网》. 2021-04-20

203. GLOBALink |China's tech firms explore zero-carbon internet 《新华社》. 2021-04-11

202. 碳中和是一场深刻革命 《环球网》. 2021-04-01.

201. 实现碳中和,别忽视互联网企业 《环球时报》. 2021-02-22[4]

200. 面向未来教育要革命 《环球财经》. 2021-01专栏

199. 新科技革命是否有颗人类的心!《环球财经》.2020-12-03

198. 建筑业对中国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中国日报》.2020-11-19

197. Normal industrial adjustments under ‘dual circulation’ strategy should be viewed objectively《Global Times》. 2020-11-06

196. 基础研究投入支撑强科技战略 《环球时报》. 2020-11-02

195. 中国实现“碳中和”技术经济上可行!《环球财经》. 2020-11-01

194. 碳中和与建筑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变革 《综合能源大家谈》. 2020-10-20

193. 研究生频繁自杀反思该反思什么? 《搜狐网》. 2020-10-16

192. 诺贝尔奖批评不得吗? 《搜狐网》. 2020-10-13

191. 诺贝尔奖越来越“过时”了? 《环球时报》. 2020-10-09

190. 技术治理是疫后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环球财经》. 2020-09-30

189. 推进“双循环”,创新治理很重要 《环球时报》. 2020-09-23

188. 埃隆·马斯克的伦理悖论! 《今日头条》. 2020-09-03

187. 科技仅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武器吗? 《环球财经》. 2020-08-29

186. 疫情中全球在线教育试验有什么启示? 《环球财经》. 2020-07-29

185. 警惕疫情加剧社会风险 《环球财经》. 2020-07-07

184. 疫情过后人类能生活的更好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球财经》. 2020-05-28

183. 历史性瘟疫下,需要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 FT中文网. 2020-05-21

182. 与疫情引发的精神危机作斗争 《第一财经》. 2020-05-18

181. 区块链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环球时报》. 2020-02-28

180. 建筑业安全要从根上抓起 《环球时报》. 2020-01-15

179. 追捧诺奖得主在多国盛行 专家:少一点盲目崇拜,多一些务实理性 《环球时报》. 2019-10-23

178. 如何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 《光明日报》. 2019-10-17

177. 中国应举办“世界创新论坛” 《铁血网》. 2019-10-16

176. 诺奖评审怎样才能与时俱进 《环球时报》. 2019-10-10

175. 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追求的是改变 《环球时报》. 2019-07-11

174. 重视工程的社会影响:亚马逊总部告别纽约事件的启示 FT中文网. 2019-02-22

173. 建筑业正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球财经》. 2019-01-04

172. 新工业革命中的积极有为与有所不为 《中教全媒体》. 2018-12-19

171.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警示:人类必须重视思考这个“重大”命题! 《北京日报》. 2018-12-03

170.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离诺贝尔奖很远? FT中文网. 2018-10-11

169. 科技助力使公益更有活力 FT中文网. 2018-09-18

168. 务须彻查并严惩科技造假 《环球时报》. 2018-06-26

167. 大学要跟上新工业革命的步伐 FT中文网. 2018-06-05

166. 我国1/3左右能源被建筑业消耗,从建筑大国到建筑强国必须“绿” 《环境与生活》. 2018-05-20

165.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革命的重要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球财经》. 2018-05-11

164. 该怎样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绿色发展? 《改革内参》. 2018-04-04

163. 面对技术革命,人类准备好了吗 《环球时报》 2018-03-05

162. 政府“关门”与民主弊端新特征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8-01-20

161. 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等挑战 新加坡 《联合早报》 2017-12-28

160. 加班文化正在扼杀中国“工程师红利” 《环球时报》 2017-12-23

159. 特朗普税改:分裂的观点与理念 FT中文网 2017-12-06

158. 解决好“换头术”的伦理难题 《环球时报》 2017-11-27

157. 企业该不该大力搞基础研究《 环球时报》 2017-10-20

156. 马云做了一次伟大的演讲 FT中文网 2017-10-16

155. 浙大新规意义何在《环球时报》 2017-09-18

154. 破除“学历歧视”得出点实招 《环球时报》 2017-08-23

153. 中国科学家造假泛滥不符合实际 《环球时报》 2017-08-07

152. 新工业革命来了,制度须跟上 《环球时报》 2017-07-04

151. 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要积极有为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7-06-29

150. 特朗普总统的科学工作不及格 FT中文网 2017-06-23

149. 智慧城市建设应面向新科技革命 FT中文网 2017-06-02

148. 对待“颜宁”,还须淡定 《环球时报》 2017-05-10

147. 为苹果承诺改变“失控的创新”点赞 FT中文网 2017-04-24

146. 构建关心自闭症群体的社会环境(建言)《人民日报》 2017-04-05

145. 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工业4.0”吗? FT中文网 2017-03-30

144. 从“科学泡沫”中警醒 《环球时报》 2017-03-27

143. 科学家应该游行抗议特朗普总统吗?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7-02-24

142.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两个“教育之问”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7-02-06

141. 如何对待特朗普总统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6-12-06

140. 中国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智能理论与实践》2017-01-10

139. 特朗普当选背后的技术因素 FT中文网 2016-11-18

138. 总统大选凸显美国民主危机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6-11-12

137. 网约车:融合发展,多方共赢 《时事报告》 2016-11-04

136. 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6-10-15

135. 政府促进创新可减少贫富分化 《环球时报》 2016-09-30

134. 政府在创新中的角色很重要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6-09-02

133. 欧美科技创新仅靠市场力量吗. 《环球时报》 2016-08-18

132. 中国科技界应关注大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6-08-17

131. 英国脱欧公投中为何“经济牌”不灵?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6-06-17

130. 中国应举办“世界创新论坛”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6-06-04

129.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怎样改变世界?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6-03-17

128. “人机大战”背后的“饭碗”之争 人类将失业? 《环球时报》 2016-03-14

127. 极端主义挑战西方民主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6-03-05

126. 无声的教诲 《人民政协报》 2016-02-17

125. 增加基础研究经费钱从何来? 《光明日报》 2016-02-15

124. 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来了?《环球时报》 2016-01-27

123. 三元桥“换梁”不能只震惊世界《环球时报》 2015-11-27

122. 加大地方科技研发投入 《学习时报》 2015-11-05

121. 共享经济该如何管理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5-10-23

120.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要有新思维新理念《人民日报》 2015-10-21

119. 博客文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拷问 新浪网全文转载:“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拷问院士制度 新浪网新闻转载 美国《纽约时报》引用2次 2015-10-06

118. 为奥巴马气候行动点赞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5-08-31

117. 教皇的话值得倾听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5-07-20

116. 如何看待美国经济失速 《环球时报》 2015-05-21

115. 在大学营造创客文化 《环球时报》2015-05-07

114. 中国依法治教要有新局面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5-05-06

113. 制度化是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民主的重点 《光明日报》约稿文章 2015-05-04

112. 美国不要再“搞砸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5-04-27

111. 世界秩序失调的根本原因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5-04-02

110.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 求是网访谈 2015-03-13

109. 柴静写出了中国的《寂静的春天》吗?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5-03-09

108. 学界应抵制“垃圾国际会议” 《环球时报》 2015-03-04

107. 应设新的达沃斯论坛——“世界创新论坛”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5-02-23

106. 科技项目:政府不再直管,更需做好监管 《光明日报》 2015-02-02

105. 世界经济今年还飘着乌云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5-01-12

104. 应充分总结“APEC蓝天”的经验 《中国发展观察》 2014-12-25

103. 如何破解产学“两张皮” 《光明日报》 2014-12-23

102. 中国科研的“软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12-12

101.上大学不只是为找工作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11-06

100.民主开始变质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10-29

99. 安倍经济学”注定不会成功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10-14

98. 为什么要关注西方贫富差距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9-08

97. 西方贫富差距为何过大?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8-25

96. 如何看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发展观察》 2014-08-16

95. 将村镇建筑抗震纳入国家管理 《环球时报》 2014-08-06

94. 约稿文章:参政议政工作呼唤“四有”《人民日报》 2014-08-06

93.“经济学帝国主义”该歇歇了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6-23

92.“美国梦”真的破碎了吗?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6-10

91. 中国人的普京情结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5-24

90. 环保投入难题亟待破解 《环球时报》 2014-05-14

89. 美国教育是不是陷入危机?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4-09

88. 中国治雾霾不用30年,比西方快《环球时报》 2014-04-09

87. 中国须加强应对严重雾霾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3-14

86. 生态文明建设,地方不能缺位 《人民日报》 2014-02-12

85. 中国MBA要提高含金量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2-10

84. 中国该怎样避免与日本的战争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1-29

83. 大学应为职业教育放下身段 《环球时报》 2014-01-20

82. 2014年世界经济将走出危机吗?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4-01-17

81. 重大交通事故锐减,好趋势须保持 《环球时报》 2014-01-06

80. 中国是当下最富改革活力的国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4-01-06

79. 中国须下大决心治理雾霾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12-23

78. 嫦娥登月,中国的特殊大国使命 《环球时报》 2013-12-16

77. 中国的科研是好还是差?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12-02

76. 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壮士断腕 《人民日报》 2013-11-13

75. 英国经济向好值得深思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10-24

74. 政府“关门”与民主弊端新特征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10-14

73. 中国必须做好需求管理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09-26

72. 治理环境污染要给政府“加压” 《人民日报》 2013-08-28

71. 防高温,更要防气候 变化 《环球时报》 2013-08-09

70. 反思中国的财政性科技经费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07-22

69.“中国梦”要 面向全球规划 《环球时报》 2013-07-16

68. 对“中国梦”要有深的认识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07-05

67. 经济高增长不是社会常态 世界对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迷思《环球时报》《中国发展观察》 2013-06-26 2013-07-08

6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教育不能缺位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06-22

65. 不要低估中国的创新潜能 《环球时报》 2013-06-06

64. 要让企业家对环保真“上心”《人民日报》 2013-06-05

63. 宗教治不了中国人的道德病《环球时报》 2013-04-28

62. 博导招不上学生,凸显教育困境 《环球时报》 2013-04-16

61. 给中国雾霾事件起名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04-11

60. 雾霾虽过灾后评估别停《环球时报》 2013-02-06

59. 中国人对空气污染的关注仍太小《环球时报》 2013-01-31

58. 2013年的世界将会怎样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01-21

57. 减少城市内涝需修订标准规范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 2012-10-01

56. 中国要走稳和平发展之路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2-09-27

55. 伦敦奥运后中国人当更自信《中国发展观察》 2012-09-10

54. 北京暴雨当浇醒对气候变化的漠视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 2012-09-03

53. 陷入困境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08-23

52. 中国学界仍“不忍”严惩剽窃《环球时报》 2012-08-14

51. 若机器替人类工作,怎么办《环球时报》 2012-07-23

50. 中国价值观的优势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06-22

49. 中国工业化十年后将完成《环球时报》2012-06-19

48. 技术进步不会引发教育革命《环球时报》2012-05-28

47. 节能减排要充分发挥多种政策的作用《人民日报》2012-05-17

46. 发展中美关系需要远见卓识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05-02

45. 资本主义需要重塑其社会价值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04-09

44. 世界经济复苏光期盼是来不了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04-07

43. 王元丰:世界经济不会永远增长,这是基本事实 《环球时报》2012-04-06

42.“两会”工作还可再创新 《环球时报》 2012-03-15

41. 21世纪,呼唤世界级领袖 《环球时报》 2012-02-07

40. 世界性贫富悬殊难以减缓 《环球时报》2012-01-18

39. 新的一年,全球治理难以令人期待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01-18

38. 透视“占领华尔街”运动背后的结症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1-10-28

37. 王元丰:中国应有世界级科学奖 《环球时报》 2011-10-21

36. 应高度关注中小学生健康问题 《中国发展观察》 2011-09-29

35. 世界怎样才能通过合作走出困境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1-09-28

34. 正确认识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 2011-09-19

33.“中国精神”是“中国模式”的前提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1-09-19

32. Western countries should rethink consumerism 《Global Times》2011-09-02

31. 西方应深刻反省享乐文化 《环球时报》2011-08-31

30. 西方社会应进行哲学高度的反思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1-08-18

29. 中国科技应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科学时报》2011-06-14

28. 依法治教任重而道远 《科学时报》 2011-06-14

27. 像办孔子学院那样促科技合作 《环球时报》 2011-05-20

26. 单靠科技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 《环球时报》 2011-05-06

25. 谨防教育改革“空心化” 《科学时报》 2011-05-06

24. 频发灾害为应对气候变化敲响警钟 《科学时报》 2011-04-28

23. 对中国科研应该有信心《环球时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 《科技导报》转载 2011-04-08

22. 中国发展面临土水气三条“红线” 《科学时报》 2011-03-30

21.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值得深入总结 《科学时报》 2011-1-27

20. 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和科研发展的思考 《学习时报》 2011-1-11

19. 中小学生课业压力过大是迫切需要清除的顽疾 《科学时报》 2010-11-16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科学时报》 2010-10-26

17. 关注人类的发展问题应成为教育的长远方向 《科学时报》 2010-9-13

16. 科学发展挑战人类科研能力 《科学时报》 2010-9-3

15. 管理体制才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科学时报》 2010-8-25

14. 建设绿色北京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北京观察》 2010-5

13. 新法实施影响深远 《中国能源报》 2010-3-29

12. 建筑业应对气候变化任重而道远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2010-2-8

11. 北京应全面应对气候变化 《北京观察》 2009-08

10. 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绿色出行 《北京观察》 2009-07

9. 明确目标 改革创新 整合资源——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建议 《光明日报》 2004-4-23

8. 信息时代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中国教育报》 2001-02

7. 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 《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04

6. 交通工程的内禀性研究 《铁道学报》 2001-06

5. 工程历史、工程事故与工程教育 《混凝土结构教学研究与探讨》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05

4. 土木工程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铁路高教研究》 1999-02

3. Culture connotation educ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intl. conference on 21st century education in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ublished by China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Press 1999-05

2. 计算机、因特网的现代性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02

1. 开展科技、工程的文化内涵教育 《光明日报》 1998-08-12

出版专著

王元丰,钢管混凝土徐变理论,科学出版社,2013;

王元丰,AFRP约束混凝土柱性能理论,科学出版社,2011;

王元丰著,钢管混凝土徐变,科学出版社, 2006。

学术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70余篇,在Nature上发表评论文章2篇。拥有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专利,是5项国家技术标准的编委。

代表性文章如下:

78.Chaofeng Liang, Jianzhuang Xiao, Yuanfeng W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viscous damping and stiffness of concrete material and structure. StructuralConcrete. Accepted. Doi: 10.1002/suco.202000628

77.Shengqi Mei, Yuanfeng Wang. The use of fractional calculus to model creep andcreep-recovery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fib Sympoium 2020,Concrete Structure for Resilient Society.Shanghai, China. 22nd to 24th November.

76. Chengcheng Shi, Yuanfeng Wang.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Bridge Maintenance: A Case T-Beam Strengthened with Bonded CFRP. Engineering Sustainability. Accepted.

75. Kun Guo, Yuanfeng Wang. Effect of Bond-slip on Dynamic Response of FRP-confined RC Columns with Non-linear Damping. Applied Sciences. Accepted.

74. Kai Li, Yuanfeng Wang. Modelling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oncrete Creep with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ASCE's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Accepted.

73.Pengyuan Zhang, Yuanfeng Wang. Rate-dependent Damping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from Creep Perspectiv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F:4.046) Doi: 10.1016/j.conbuildmat.2020.121691.

72. Wei Luo, Yuanfeng Wang. Life cyclecarbon cost of buildings under carbon trading and carbon tax system in China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IF:5.268) Accepted

71. Shengqi Mei, Yuanfeng Wang.Viscoelasti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correlation between concrete creep and damping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IF:4.046) Doi: 10.1016/j.conbuildmat.2020.120557

70. Yurong Zhang, Yuanfeng Wang.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fibre-reinforcedpolymer Engineering Sustainability(IF:1.063) Doi: 10.1680/jensu.20.00011

69. Shuowen Zhou, Yuanfeng Wang.Bibliometric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civil engineering sustainabilitySustainability(IF:2.576) Doi: 10.3390/su12176842

68. PengyuanZhang, Yuanfeng Wang. Nonlineardamping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short columns under cyclicuniaxial compress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IF:4.046) Doi: 10.1016/j.conbuildmat.2020.118445

67. Yuanfeng Wang & Bo Pang Life CycleEnvironmental Costs of Buildings Energies(IF:2.702) Doi: 10.3390/en13061353

66. Huibing Xie, Yuanfeng Wang. ReliabilityAnalysis of CFRP-Strengthened RC Bridges Considering Size Effect of CFRPMATERIALS(IF:3.057) Doi: 10.3390/ma12142247

65. Yurong Zhang, Yuanfeng Wang. Effect of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chloride diffusion on life cycle CO2 assessment ofconcrete containing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Journal of CleanerProduction(IF:7.246) Doi: 10.1016/j.jclepro.2019.01.335

64. Shengqi Mei, Yuanfeng Wang. Creep of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nsidering creep-recovery of the concrete core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IF:1.416) Doi: 10.1177/1369433219886083

63. Li Su, Yuanfeng Wang. Experimentalidentification of exponential damping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antilever beamsEngineering Structures(IF:3.548) Doi: 10.1016/j.engstruct.2019.02.015

62. Jingjing Wang, Yuanfeng Wang. China's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Based on Fuzzy Evaluation AlgorithmEngineering Sustainability(IF:1.063) Doi: 10.1680/jensu.19.00023

61. Yurong Zhang, Yuanfeng Wang. A review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Materials(IF:4.046) Doi: 10.1016/j.conbuildmat.2019.03.078

60. Huibing Xie, Yuanfeng Wang.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strengthening schemes for concrete beams withexternally bonded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omposites Structure and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IF:1.565) 2018, 1-9

59. Jingjing Wang, Yuanfeng Wang. Lifecycle impact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ncrete floor slabs considering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5.715)2018, 189:374-385

58. Huibing Xie, Yuanfeng Wang. Life-timereliability based optimization of bridge maintenance strategy considering LCAand LCC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5.715) 2017, 176:36-45

57. Huibing Xie, Yuanfeng Wang. Effect ofglobal warming on chloride ion erosion risks for offshore RC bridges in China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IF:0.812) 2017,1-7

56. Shengqi Mei, Yuanfeng Wang.Creep-recovery of normal strength an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Building Materials(IF:3.169) 2017, 156:175-183

55. Shengqi Mei, Yuanfeng Wang. Materialdamping of concrete under cyclic axial compress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inCivil Engineering(IF:1.644) 2017, 30(3):04017295

54. Yuanfeng Wang, Li Su. 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 on the fundamental behavior of concrete creep Construction andBuilding Materials(IF:3.169) 2017, 152:250-258

53. Jingjing Wang, Yuanfeng Wang. Lifecycl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fly ash concrete structures Renewable and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IF:8.050) 2017, 80:1162-1174

52.Li Su, Yuanfeng Wang. Seismic analysis of bridges based on stress-dependentdamp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IF:1.118) 2017, 62(3):281-289

51. Yurong Zhang, Jingjing Wang, Fanfan Hu, Yuanfeng Wang.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Britain and United State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IF:6.798), 2017,68:262-271.

50. Jian Gong, Jian Cao, Yuanfeng Wang. Effects of sulfate attack and dry-wet circulation on creep of fly-ash slag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125: 12-20.

49. Lei Fan, Bo Pang, Yurong Zhang, Xiangjie Zhang, Yiwen Sun, Yuanfeng Wang. Evaluation for social and humanity demand on green residential districts in China based on S-LC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IF:3.988), DOI:10.1007/s11367-016-1166-x.

48. Li Su, Xiaoran Li, Yuanfeng Wa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modelling of CFRP-confined damaged and undamaged square RC columns under cyclic loading.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6, 21(2): 411-427.

47. Yishuo Ma, Yuanfeng Wang, Li Su, Shengqi Mei Influence of creep on dynamic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arch bridge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6, 21(1): 109-122.

46. Yurong Zhang, Wenjie Wu, Yuanfeng Wang. Bridge life cycle assessment with data uncertaint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IF:3.988), 2016,21(4):569-576.

45. Bo Pang, Pengchao Yang, Yuanfeng Wang, Alissa Kendall, Huibing Xie, Yurong Zhang. Life cycl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a bridge with different strengthening schem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IF:3.988), 2015, 20(9): 1300-1311.

44. Yuhua Pan, Yuanfeng Wang, Li Su. Establishment of dynamic equations for damped systems based on quasi-variational principles. Transactions of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5, accepted.

43. Huibing Xie, Yuanfeng Wang, Ruofei Zou.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RC T-beam highway bridges in China based on a virtual bridge datase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5, 104: 133-140.

42. Hanliang Wu, Yuanfeng Wang. Multiscale modeling for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columns with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uters and Concrete, 2015,15(6):865-878.

41. Minghui Liu, Yurong Zhang, Yuanfeng Wang.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n carbon emission of fly ash concrete.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2015,19(S9):S9-1-S9-5.

40. Yishuo Ma, Yuanfeng Wang. Creep influence on structural dynamic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5,99:1-8.

39. Dianjie Zhang, Yishuo Ma, Yuangfeng Wang.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subjected to long-term loading.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5,89:205-211.

38. HuidongZhang, YuanfengWang, Qinghua Han. Nonlinear material loss factors of single-layer latticed dom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4, 141(7): 04014181.

37. Yuan-Feng Wang& Hui-Bing Xie. Funding: Reassess Chinese research awards. Nature (IF:38.597), 511, 31 (03 July 2014).

36. Xiaoran Li, Yuanfeng Wang, Li Su. Damping Determination of FRP-confin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omputers and Concrete, 2014, 14(2): 163-174.

35. Huibing Xie, Yuanfeng Wang, Hanliang Wu, Zheng Li. Condition Assessment of existing RC highway bridges in China based on SIE2011.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014, 19(12): 04014053.

34. Yuan-Feng Wang, Yu-Rong Zhang. Climate change: China must publicize its emissions reports. Nature (IF:38.597), 507, 169 (13 March 2014).

33. Yuhua Pan, Yuanfeng Wang. Iterative method for exponential damping identification.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IF:4.46), 2015, 30(3): 229-243.

32. Yuanfeng Wang, Yuhua Pan, Jie Wen, Li Su. Material damping evaluation of frame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2014,18(S3): 53-58.

31. Yuanfeng Wang, Yuhua Pan, Jie Wen, Li Su, Shengqi Mei. Influence of some key factors on material damping of steel beam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4,49(3):285-296.

30. Pengfei Li, Yuanfeng Wang, Baodong Liu, Li Su. Damping properties of highway bridges in China.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014, 19(5): 04014005.

29. Yuanfeng Wang, Xiaoran Li. Non-linear damping of FRP-confined damag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3,57:289-295.

28. Yuanfeng Wang, Keping Li, Pengfei Zhang, Yurong Zhang. Transpor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aving in China.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IF:5.627, 5 year IF: 6.577), 2014,29:641-655.

27. Yurong Zhang, Yuanfeng Wang. Barriers' and Policies'analysis of China'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Policy(IF:2.743), 2013,62:768-773.

26. Yuhua Pan, Yuanfeng Wang.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of exponentially damped linear system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3,332(7):1754-1765.

25. Bing Han, Yuan-feng Wang, Qian Wang, Dianjie Zhang. Creep analysis of CFT columns subjected to eccentric compression loads. Computers and Concrete, 2013,11(4), 291-304.

24. Yuanfeng Wang, Yishuo Ma, Bing Han, Siyi Deng. Temperature effect on creep behaviour of CFST arch bridges.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013,18(12):1395-1405

23. Yishuo Ma, Yuanfeng Wang. Creep effects on the reliability of a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arch bridge.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013,18(10), 1095–1104.

22. Huidong Zhang, Yuanfeng Wang. Energy-based numerical evaluation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high-rise steel building.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2, 13(6): 501-519.

21. Yishuo Ma, Yuanfeng Wang. Creep of AFRP confin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lumns under low-level stres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2, 15(2): 205-216.

20. Yishuo Ma, Yuanfeng Wang. Creep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2,53:91-98.

19. Minghui Liu, Yuanfeng Wang.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Fly Ash Concrete under Freeze-Thaw Cycles.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2, 24(9): 1165-1174.

18. Jian Cao, Yuanfeng Wang, Keping Li, Yishuo Ma. Modeling the Diffusion of Chloride Ion in Concrete Using Cellular Automaton.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2, 24(6): 783-788.

17. Yuanfeng Wang, Keping Li, Pengfei Zhang. Oscillation in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1,55(5):760-764.

16. Hanliang Wu, Yuanfeng Wang, Yishuo Ma. Reinforc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square columns confined by aramid FRP jackets. part II: modeling.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1,11(4):325-340.

15. Yuanfeng Wang, YiShuo Ma, Hanliang Wu. Reinforc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square columns confined by aramid FRP jackets. part I: experimental study.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1,11(6):455-467.

14. Yuanfeng Wang, Hanliang Wu. Size Effect of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onfined with Aramid FRP Jackets.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11,15(4):535-544.

13. Yuanfeng Wang, Yishuo Ma. Creep of FRP-wrapped concrete columns with or without fly ash under axial load.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1, 25(2): 697-704.

12. Yishuo Ma, Yuanfeng Wang. Creep effects on dynamic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arch bridg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1, 37(3): 55-65.

11. Dianjie Zhang, Yuanfeng Wang, Yishuo Ma. Compressive behaviour of FRP-confined square concrete columns after creep.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0, 32(8): 1957-1963.

10. Yuanfeng Wang, Hanliang Wu.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quare High-Strength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onfined with AFRP Sheets.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10, 14(3): 346-351.

9. Yuanfeng Wang, Hanliang Wu.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inforc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onfined with AFRP sheet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0,10(6):501- 516.

8. Yuanfeng Wang, Dianjie Zhang. Creep effect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ncrete confined by FRP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9, 135(11): 1315-1322.

7. Hanliang Wu, Yuanfeng Wang.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on High-Strength Concrete Circular Columns Confined by Aramid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Sheets.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09, 13(2): 125-134.

6. Hanliang Wu, Yuanfeng Wang. A multi-scale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concrete cylind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rra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9, 2(1): 1943-1955.

5. Yuanfeng Wang, Bing Han, Jinsheng Du, Kewei Liu. Creep Analysis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Arch Bridg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07, 27(6): 1-12.

4. Bing Han, Yuanfeng Wang. Age-adjusted Effective Modulus Method for Creep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6, 302, 1331-1337.

3. Bing Han, Yuanfeng Wang. Long Term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Eccentrically Compress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Member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6,302, 693-699.

2. Junping Pu, Yuanfeng Wang. Contact Position Controlling for Two-Dimensional Motion Bodies by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Journal of Mineral Metalluery and Materials, 2002,(9):138-144.

1. Wilson J F, Yuanfeng Wang. Response of Near-Optimal Continuous Horizontally Curved Beams to Transit Load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9,222(4), 565-578.

培养学生

截止到2013年9月,共指导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指导博士后3人;

博士生26人;

硕士研究生60名;

工程硕士4人;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9人;

工商管理硕士(MBA) 14人。

社会兼职

王元丰王元丰北京市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

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中心特约研究员

联合国开发署与中国政府南南合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学术兼职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

国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会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分会理事

中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理事

北京市振动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企业专门委员会副理事长

获奖记录

2010年获得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009年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2006年获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王元丰课题组王元丰课题组2006年被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授予突出贡献奖;

2005年在九三学社建设60周年表彰活动中,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优秀社员;

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2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

2003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六);

2002年分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一);

2001年被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评为优秀社员;

2000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获北 京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